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7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569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481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864篇
内科学   39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291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14篇
综合类   1201篇
预防医学   269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382篇
  10篇
中国医学   918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PFIC) is a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of childhood. Pruritus secondary to increased bile salts in the serum may not respond to medical treatment. Partial external biliary diversion (PEBD), which reduces the serum bile salt level in the enterohepatic cycle,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symptom. In this study, our experience in performing this technique and the early promising results of PEBD in two children with PFIC are reported along with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Partial external biliary diversion was performed by interposing a 15-cm jejunum between the gallbladder and abdominal wall. Biliary drainage through a stoma began in the fi rst postoperative day and reached 120-200 ml/day. Pruritus improved and then stopped on the 15th postoperative day, while the serum bile acid concentration also decreased. Partial external biliary diversion by jejunal interposition provides an excellent control of pruritus in children with PFIC with no adverse effects. A cholecystectomy should therefore be avoided in patients with PFIC.  相似文献   
92.
1996年12月至2007年3月,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23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
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对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采用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治疗,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22~76岁,平均47.8岁。横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18例,螺旋形骨折8例,斜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8例。结果:3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结论: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难度低、安装拆卸方便、固定稳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膝踝关节运动不受影响,甚至可戴外固定器行走,无须长期卧床。  相似文献   
95.
皮肤牵张带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效果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9~54岁。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骨外露6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行筋膜室切开减张术致皮肤缺损4例,体表巨痣、纹身、瘢痕切除致皮肤缺损5例,手术切口裂开2例,糖尿病足踝部溃疡2例。缺损位于四肢12例,躯干5例,腹部2例。缺损面积:3.5cm×3.0cm~16.0cm×5.0cm。  相似文献   
96.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腰椎微创前路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T12~L1段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7.0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最后加入韧带和关节囊。建立椎间植骨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加入前路内固定器及后路椎弓根系统三维模型。在前屈、伸直和侧弯状态下模拟人体生理负载。结果前路和后路2种固定方式均明显减少了前路椎体融合植骨块的应力,MACS-TL较后路固定更减少了植骨块的应力。主要的应力集中在椎体和螺钉交界处,同时下位螺钉比上位螺钉承受更多的应力。结论前路椎体间融合后通过前路和后路固定均可以达到手术后的初始稳定性,前路固定在前路融合后其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强于后路椎弓根固定。  相似文献   
97.
可吸收螺钉结合改良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长斜形不稳定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粉碎性长斜形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以及结合有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螺钉的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结果36例经6~1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肩、肘关节功能评价按Rodriguez-Merchan标准:优2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9%,无感染、医源性骨折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损伤小,结合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螺钉,提高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中应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2~68岁,平均40岁。14例在切除肿瘤后应用内固定及自体植骨,10例未行内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24例均行后路一次手术切除肿瘤,平均随访22个月(6~36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随访Frankle分级提高1-3级,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植入内固定者无固定物断裂、松动,固定效果满意,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外科切除同时结合植骨内固定可有效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
浮肘损伤是指同一肢体的肱骨干和尺桡骨干或干骺端骨折使肘关节极不稳定,呈链枷关节,造成肘关节漂浮的一种病理改变的高能量损伤。此类损伤病情严重且复杂,常合并皮肤、肌肉、肌腱、神经及血管损伤,治疗上有一定特殊性,自2005年至2007年共收治26例浮肘损伤,  相似文献   
100.
王春庆  李青  刘刚  邓进 《中国骨伤》2008,21(6):417-418
目的:探讨早期外固定架固定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73例严重多发伤(ISS〉16分)患者按胫腓骨骨折手术方法不同分2组。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2岁;均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照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6岁;均急诊行清创、跟骨牵引术或石膏外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小腿创面感染率、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并发症(A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外固定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结论:外固定架治疗严重多发伤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创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