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早期削痂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颜面部深度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颜面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复合皮混合移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在伤后1d内行削痂术,同时一期混合移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大张自体刃厚皮片。术后10~12d打开敷料.观察植皮效果,随访3月~24月。【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皮移植成活率90%,少部分移植的表皮出现水疱,经水胶体敷料覆盖3~5d后即可愈合。随访移植后面部皮肤外观丰满,弹性好,表情丰富,远期效果满意。【结论】面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复合皮混合移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前和术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以探讨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在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防治的机理。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4天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测定20侧严重烧伤病人血浆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结合体外内皮细胞培养,将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h,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和培养液中LDH、6-keto-PGF1α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较术前1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孵育24h后,培养液中LDH和6-keto-PGF1α量均较术前烧伤血清的低,光镜下见内皮细胞变形、坏死也较术前烧伤血清所致显著减轻。实验提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可有效降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从而能有效防治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3.
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临床休克期进行切痂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按照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进行复苏,血流动力学平稳后48小时内行首次切痂术;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复苏,3~5日后行切痂术。结果:21例患者〔烧伤体表总面积(TBSA)62.8%±12.6%,Ⅲ度烧伤面积37.3%±18.7%〕进入研究组,伤后(26±15)小时行切痂术。第1和第2个24小时输液量高于标准计算公式约30%以上。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术后48小时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术前〔(7.9±2.2)L·min-1·m-2比(4.4±1.2)L·min-1·m-2,P<0.0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每搏指数的改善所致,二者相关密切(r=0.89,P<0.01)。与对照组比较,休克期切痂具有消灭创面早、后期并发症少和病程短等优点。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进行复苏,选择性地实施休克期切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烧伤切痂植皮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Ⅱ度~Ⅲ度烧伤切痂植皮面积(10±3)%的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组(A组)和安慰贴剂组(B组)各40例。A组病人术前2h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B组病人术前2h予贴1片邦迪创可贴作安慰剂,不用预防性镇痛药,仅在术后出现疼痛时再予处理。[结果]手术后2h、4h、8h、16h、24h、48h、72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A组显著低于B组(P<0.01);术毕、术后第1天血糖值A组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头晕、便秘、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及呼吸困难。[结论]25μg/h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烧伤切痂植皮术后能达到有效镇痛。  相似文献   
25.
目的:为降低异种/异体真皮组织的抗原性,便于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复合皮(CS)移植的推广。方法:将胰蛋白酶和戊二醛等处理的、含基底膜成分的18例人(h-CS)和8例猪(s-CS)无细胞真皮基质(ADM)与自体刃厚表皮一起重叠移植于13种烧伤患者Ⅲ度切痂创面上,同时以邻近移植的自体刃厚皮(OTS)和自体薄中厚皮(TTS)为对照,观察无细胞真皮制作前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各组皮片移植的成活率及外观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26.
烧伤早期切痂对大鼠心肺血管通透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阐明烧伤早期切痂对脏器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A),早期切痂组(B)及正常对照组,采用^99锝标记白蛋白测定心、肺血管通透性变化,同时,对比早期切痂组血清对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单层通透影响。结果: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肺血管通透性增加,B组血管通透性较A组降低;B组烧伤血清较A组烧伤血清可降低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增加。结论: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有利于降低烧伤后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7.
通过复制创面绿脓杆菌感染、背部Ⅱ度30%体表面积烧伤的家兔动物模型,动态检测了烧伤动物血浆内毒素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烧伤创面及感染是血中内毒素和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早期切痂能降低血内毒素和MDA水平。对内毒素影响氧自由基形成及早期切痂影响血中内毒素和MDA水平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Wang ZT  Yao YM  Sheng ZY  Yu Y  Yang HM  Wang Q  Liu Q  Qiao L  Zho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9-84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变化规律及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i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24h切痂组和72h切痂组。分别检测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烫伤后2d,肝、肺组织HMGB1、TNF-α mRNA表达增强,而IL-10mRNA伤后8d增强;24h切痂大鼠伤后4d肝、肺组织HMGB1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伤后8d其IL-10 mRNA表达恢复正常;72h切痂大鼠伤后8d肝、肺IL-10mRNA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2.8d肝组织内TNF-α蛋白水平呈双峰改变,4d时减少;24h和72h切痂组肝TNF-α维持在正常范围;伤后2、4d肝TNF-α/IL-10比例升高,24h切痂可降低TNF-α/IL-10。此外,24h切痂组4、8d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阻断严重烫伤大鼠肝、肺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过度表达,维持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改善多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早期切痂对放烧复合伤大鼠存活以及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5Gy,而后用5kW溴钨灯光辐射致10% Ⅲ度烧伤。治疗给予抗休克、抗感染,伤后24h进行早期切痂缝合或保痂等治疗,观察60d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体重变化等。结果 早期切痂缝合组60d存活率达78%,创面无感染、愈合好,体重恢复快;明显高于不切痂组的40%(P<0.05),更高于切痂不缝合组的15%(P<0.01)和对照组的10%(P<0.01)。结论 早期切痂缝合术在本伤情下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手术时机以伤后24-48h为宜。  相似文献   
30.
立即与延迟切痂对烫伤大鼠若干炎症介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烫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对伤后炎症介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50%TBSAⅢ度烫伤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末切痂组(n=50)、立即切痂组(n=50)和延迟切痂组(n=20),于烫伤后1、3、6、12和24h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DN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伤后各组TNF、NO、ET和MDA逐渐升高,切痂后显著低于未切痂组;切痂两组比较,立即切痂组TNF、NO、ET和MDA显著低于延迟切痂组。伤后SOD逐渐下降,切痂后仍呈下降趋势,但伤后24h立即切痂组SOD显著高于延迟切痂组。结论 切痂可降低烫伤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且伤后立即切痂较延迟切痂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