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6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29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165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66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121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46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3篇 |
肿瘤学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不同促渗剂及其组合对盐酸氟西汀经皮渗透性的影响,评价药物透皮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alia-Chien 水平扩散池进行药物在大鼠皮肤的体外渗透性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结果:除了丙二醇外,氮酮、水溶性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等透皮促渗剂单用及其组合对盐酸氟西汀均有促透作用(P<0.05或P<0.01), 其中氮酮联用丙二醇或氮酮联用N-甲基吡咯烷酮对盐酸氟西汀的经皮促透作用最强.结论:恰当地选取透皮促渗剂联用可使盐酸氟西汀经皮渗透起到更好的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992.
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pEGFP-NI质粒为模板,PCR法扩增获得EGFP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PGL3-promoter质粒骨架,得到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enhancer。人工合成不同拷贝的缺氧反应元件(HRE)增强子序列,插入到pEGFP-enhancer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EGFP-HRE、pEGFP-5HR,以脂质体LipofectamiIle2000转染Hela细胞,常氧与缺氧处理后以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荧光表达。结果构建的不同拷贝HRE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HRE、pEGFP-5HRE转染Hela细胞后,常氧处理绿色荧光表达无差异,缺氧处理后随HRE拷贝数增加绿色荧光表达强度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增强子表达质粒pEGFP-enhancer,通过EGFP的表达强度可以反应增强子活性。 相似文献
993.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EZH2和PTEN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果蝇Zesle基因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le homolog 2,EZH2)和多种进展期肿瘤突变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PTE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内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EZH2和PTEN粢色方法为En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胆囊腺癌EZH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24.49,P<0.01)、腺瘤性息肉(X2=11.68,P<0.01)和慢性胆囊炎(X2=31.62,P<0.01);胆囊腺癌PTE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X2=20.20,P<0.01)、腺瘤性息肉(X2=10.81,P<0.01)和慢性胆囊炎(X2=29.83,P<0.01);EZH2表达阳性和(或)PTEN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病例中,EZH2表迭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或P<0.01),但PIEN表达则相反(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EZH2表达与PTEN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X2=5.24,P<0.05).结论:EZH2和PTEN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994.
Background 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β(C/EBPβ) is required for mitotic clonal expansion (MCE) during adipogenesis. It is still unclear how C/EBPp regulates MCE in the earlier differentiation programs of 3T3-L1 preadipocyt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understand why C/EBPβ is required for preadipocyte proliferation, and identify new target genes of C/EBPP with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lP)-on-chip. Methods Postconfluent growth-arrested 3T3-L1 preadipocyte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ion using a standard differentiation protocol. Chip was performed at 20 hours after induction with specific anti-C/EBPβ antibodies. The precipitated DNA was amplified, labeled and hybridized with a mouse promoter microarra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 which the ChIP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with non-specific antibody, only the genes with a signal increasing more than 2 fold were considered as candidate genes.Results A total of 110 candidate genes were identified. BTG3 associated nuclear protein (SMAR1, Banp) and 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35 (Hls5, trim35) were two target genes among the 110 candidate genes which are involved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the binding of C/EBP3 to the promoter of banp and trim35 was verified by ChlP-PCR. Conclusion C/EBPβ may regulate preadipocyte proliferat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banp and trim35.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熵权法结合等效数值法在透皮吸收促进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双室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研究,建立皮肤接收液中模型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分析方法、透皮吸收试验方法等,以累积渗过量(Q)、渗透系数(Kp)、稳态流量(Jss)、和滞后时间(Tlag)为主要指标,采用熵权法与等效数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薄荷醇、2%月桂氮卓酮、7%石菖蒲油3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薄荷醇、2%月桂氮卓酮、7%石菖蒲油的权重系数分别1.02439、1.00004、0.99191,即1%薄荷醇促透效果最佳,2%月桂氮卓酮次之,7%石菖蒲挥发油最差.结论 基于熵权的等效数值法使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能公正地综合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磷脂/吐温80体系制备普通水飞蓟素纳米乳(SM-NE),通过静电作用在其表面吸附乳铁蛋白得到乳铁蛋白修饰的水飞蓟素纳米乳(LF-SM-NE),分别考察两者包封率、形态、粒径、Zeta电位,随后采用LC-MS/MS测定经口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当乳铁蛋白浓度为0.15 mg/mL,温孵时间为4 h时,乳铁蛋白在SM-NE表面的吸附趋于饱和,所得LF-SM-NE外观圆整呈类球状,平均粒径(257±5.9)nm,Zeta电位-(33.1±1.5)mV,包封率为(96.9±1.9)%,载药量为(3.90±0.12)%;与普通水飞蓟素纳米乳相比,经LF修饰后的SM-N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浓度显著增高,cmax和AUC均提高约2倍左右。因此,经LF修饰后的SM-NE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在体内吸收,是一种新型纳米粒口服吸收增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中游离型HPV16中细胞特异性增强子(cell-type specific enhancer,CTSE)片段的变异对启动子P97活性的影响,探讨CTSE片段变异与游离型HPV16致癌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构建含HPV16突变型及野生型CTSE片段的重组报道基因载体(pCAT3-Promoter)表达系统,利用脂质体将重组的报道基因载体转染HeLa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中CAT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了解变异CTSE片段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无增强子的CAT报道质粒pCAT3-Promoter相比,插入HPV16 CTSE 序列的pCAT3-Promoter重组报道质粒CAT蛋白表达量增加1.5~2.5倍;插入突变型CTSE 序列的报道载体与插入野生型CTSE 序列的报道载体相比,报道基因CAT蛋白表达量增加了约1.6倍。结论 陕西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 YY1位点突变的CTSE序列可激活启动子活性,YY1位点的突变与游离型HPV16 DNA 致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胰岛因子1(ISL1)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ISL1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CSCC,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13例)和正常宫颈组织(12例)中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维吾尔族妇女CSCC(42例)、CINⅢ(23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IS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SCC组织中ISL1的mRNA表达水平(0.153 0±0.122 3)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0.271 3±0.76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组织中ISL1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0.225 3±0.132 5)与CSCC及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CSCC组织中的ISL1蛋白表达水平(16.67%)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Ⅲ组织中ISL1的表达水平(26.09%)与CSCC及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L1蛋白和mRNA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呈低表达,对该基因进行检测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99.
经皮给药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给药系统(TDDS)是一种无创伤性给药方式的新剂型。不同结构类型的TDDS具有不同的释药模式。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促透技术,常用的促透技术有化学渗透促进剂、离子导入、电穿孔、超声导入、微针等物理化学和药剂学方法。已上市的数十种TDDS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TDDS将是国内外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格列美脲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格列美脲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新西兰家兔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格列美脲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透皮时滞和渗透系数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氮酮(Azone)、丙二醇(PG)、油酸(OA)、卡必醇(Carbitol)、N-甲基-2-吡咯烷酮(NMP)5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任意两种合用的促进效果进行考察。结果: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使用时,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和氮酮对格列美脲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增透倍数分别为2,01,2,48和3.38;相反,卡必醇和丙二醇对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起阻滞作用。在10种复合促进剂中,氮酮分别与油酸和丙二醇合用时的透皮渗透量均比单用氮酮高,分别使格列美脲渗透系数增大6.31和4.79倍,其中以氮酮和油酸合用促进效果最优。研究了氮酮和油酸最佳促进效果时的配比。实验表明,氮酮与油酸的透皮速率常数从大至小依次为:氮酮与油酸(1:1)、氮酮、油酸、氮酮与油酸(1:2),随油酸浓度比例增加,药物的累积透过量和增透倍数逐渐降低;当氮酮与油酸以相同比例混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促进格列美脲经皮渗透的重要途径首先是改善细胞间脂质通道,其次是增强皮肤的水合能力。以氮酮和油酸(1:1)为复合促进剂时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速率最快,透皮时滞较短,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