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739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219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评价和分析微种植体结合隐形矫治在治疗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选择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其余15例选择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治疗,在种植钉植入后及取出前均拍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评估后牙的移动量。结果:用隐形矫治和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矫治后的患者后牙前移均<2 mm,两组患者后牙的前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杂的正畸患者过程中,在微种植体的辅助下,隐形矫治能达到和固定金属拖槽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比不同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高度及前后牙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于笔者医院接受矫治的8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矫治器类型分为直丝弓组和Begg组,分别为42例和41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咬合关系、硬组织、磨牙及面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OJ-PPV、OB-PP、LMA-MPV、LMA-MPV均降低,Begg矫治组OJ-PPV水平显著高于直丝弓矫治组,OB-PP、LMA-MPV、LMA-MPV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FH、LAFH/TAFH、PFH/TAFH水平均升高,其中Begg矫治组患者LAFH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MA-MP、LMC-MP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两组患者SNA、SNA、AN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均无明显影响,其中Begg矫治对患者前后牙咬合关系改善作用更强,直丝弓对患者面高度的改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3.
中药含漱液对固定矫治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简便有效易于矫正患者接受的口腔卫生维护方法。方法从正畸门诊患者中随机选择需做正畸治疗患者,将患者分为中药含漱液组和蒸馏水对照组,每组30例。利用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评价中药含漱液对口腔卫生健康维护的作用。结果固定矫治器放置后第4周、8周中药组较对照组PLI、BI、牙周探诊深度(PD)均有明显改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定矫治患者应用中药含漱液局部漱口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组织状况,达到很好控制菌斑及牙龈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A 7-year 10-month-old boy was evaluated for mouth breathing and snoring habits. Examination revealed soft convex tissues, maxillary protrusion, mandibular retrusion, and a class II sagittal osteofascial pattern. The patient failed a water holding test. He was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skeletal class II malocclusion caused by mouth breathing. Under interceptive guidance of occlusion (iGo), the malocclusion improved with fixed maxillary expansion using functional appliances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mouth breathing by lip closure exercises. These treatments enabled the patient to gradually return to nasal breathing and guided him to develop physiological occlusion for a coordinated jaw-to-jaw relation. At the 5-year 2-month post-correction follow-up visit (at the age of 13 years), the patient had stable occlusion, a coordinated osteofascial pattern, and normal dentition, periodontium, an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Tip-Edge Plus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猞)面部软硬组织的改变,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拾)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均采用Tip-Edge Plus矫治技术进行非减数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6例患者平均疗程16个月.矫治后U1-NA角和U1-NA距分别减少(15.40±5.31)°和(4.16±1 82) mm(P <0.01) 、U1-L1角增加(- 14.60 ±6.62)°(rP<0.01),U1-SN角减少(13.30±2.53)°(P<0.05),ANB角及Y轴角均显著减少(P<0.05),SNA角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鼻唇角增加( 16.60±5.29)°(P<0.01),面型角减少(5.00±1.37)°(P<0.05),上唇突度减少,下唇突度增加,上下唇和颏部软组织产生移位和改形,上下唇突度达到正常范围,由治疗前的Ⅱ类骨面型变为治疗后Ⅰ类直面型.结论 对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拾)患者采用Tip-Edge Plus矫治技术,可快速、高效改善面部侧貌,使软硬组织侧貌面型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及牙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7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前方牵引进行治疗,配合快速扩弓,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矫治结束后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前牙反解除,患者凹面型改善;SNA角平均增加1.37°,A点前移,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ANB角趋于正常。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由于生长潜力有限,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前方牵引是有效的矫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完成基于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国产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设计制作系统的开发。方法该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通过数据采集部分将石膏模型转化为数字化三维数据,利用软件根据牙齿舌侧面形态设计个性化底板然后将虚拟三维托槽和底板进行数据融合,最后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完成托槽制作。结果制作完成的个性化舌侧托槽与牙面结合紧密,对位关系准确。结论计算机辅助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设计制作系统能够简化矫治器制作程序,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8.
29.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牙齿、颌骨及面部的发育.近年来,随着正畸材料的发展与正畸技术的不断提高,固定矫治器及其矫治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本文对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固定矫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o update the meta-analysis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ral appliance (OA) with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Methods: PubMed, ISI Web of Knowledge, Ovid, EBSCO Dentistry & Oral Science Source, 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 database were searched for RCTs until 23 May 2017.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3.

Results: Sixteen RCTs were included. Compared with OA, CPA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HI, min SaO2, ARI, ESS (p < 0.05),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M%, FOSQ, BP (p ≥ 0.05). O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M% in the severe groups and ESS in the adjustable OA group (p < 0.05). OA shared greater preference.

Conclusion: Even though CPAP can better decrease the severity of OSA, more patients opted for OA, which showed better results in severe patients, especially adjustable O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