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43篇 |
免费 | 491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篇 |
儿科学 | 45篇 |
妇产科学 | 37篇 |
基础医学 | 886篇 |
口腔科学 | 649篇 |
临床医学 | 572篇 |
内科学 | 709篇 |
皮肤病学 | 163篇 |
神经病学 | 1114篇 |
特种医学 | 8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74篇 |
综合类 | 1254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878篇 |
眼科学 | 121篇 |
药学 | 324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121篇 |
肿瘤学 | 2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329篇 |
2021年 | 422篇 |
2020年 | 369篇 |
2019年 | 246篇 |
2018年 | 257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406篇 |
2013年 | 459篇 |
2012年 | 441篇 |
2011年 | 500篇 |
2010年 | 379篇 |
2009年 | 400篇 |
2008年 | 417篇 |
2007年 | 375篇 |
2006年 | 349篇 |
2005年 | 301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76篇 |
1984年 | 61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切除活检及导丝定位钙化患者的X线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102例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切除活检及导丝定位钙化患者进行实验研究,观察X影像中分布征象及微钙化形态,比较X征象与乳腺癌A、B、C不同数据系统(BI-RADS)分型之间的差异。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中,良性病变患者80例(78.43%),恶性病变患者22例(21.56%)。不同类型病变的钙化类型与BI-RADS分型差异明显(P <0.05);恶性病变在BI-RADS4C中占比最大(9/12,75.00%),良性病变在BI-RADS4A中占比最大(24/27,88.88%),良性病变在BI-RADS类患者构成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疾病可通过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活检术诊断乳腺癌,乳腺病灶是否钙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I-RADS和钙化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不同DR探测器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探测器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设备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前期文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和百分权重法建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体系,邀请专家对4种不同DR探测器技术进行多维度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探测器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差异较大,非晶硒平板探测器技术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技术综合评分分别为3.76和4.21,而多丝正比线扫描探测器技术综合评分为2.72。结论不同DR探测器技术性能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图像质量指标上;平板探测器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传统的多丝正比线扫描技术和CCD探测器技术。在DR的选型配置中应依据主要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为DR技术的合理应用和设备的规划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Mimics10.01、UGNX11.0软件建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动脉血管网并测量相关数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的20例CSP患者,利用CT薄层扫描及CT血管成像技术采集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相关软件重建患者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并测量腹主动脉分叉角度、髂总动脉长度、髂内动脉长度、子宫动脉开口角度,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测量的20例CSP患者其腹主动脉分叉角度为45.29°±10.22°,左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64.97°±24.52°,右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58.07°±27.84°;左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4.47±15.68)mm,右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3.89±15.78)mm,左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6.18±13.98)mm,右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7.45±13.95)mm。结论: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适当软件可以重建CSP数字化三维模型,并精确测量相关数据,为该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尤其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及相关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4.
85.
黄光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2):122-125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不断增多,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无菌术的规范化,穿刺部位感染已很少见。但各种继发感染及移植物感染仍是介入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介入相关感染的最重要手段。本文对抗生素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9月~2002年12月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切取掌骨头背侧或近节手指背侧皮瓣,逆行修复近节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35例42指,同时对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损伤者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cm×2.5cm~1.5cm×3.5cm。结果术后35例42指获3个月~1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两点辨别觉6~10mm,指外形及功能佳。结论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旋转弧大和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58.3岁。同时行MRA及DS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径、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部位等。结果DSA检查有阳性发现者32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9例,双侧受累13例。MRA有阳性发现者29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4例,双侧受累15例。除5例MRA阳性而DSA阴性外,其他MRA与DSA均为阳性。两种方法对管腔变细的诊断吻合率为100%。DSA对局限性狭窄及单侧缺如的诊断优于MRA。MRA对颈椎不稳及增生导致的椎动脉迂曲变形等表现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SA。结论(1)椎动脉DSA检查对局限性压迫及动力性压迫的诊断较准确,对椎动脉压迫来源较易作出判断,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为有创检查,存在造影剂副反应及用量的限制。(2)MRA为无创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对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颈部其他血管,以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高龄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MRA的不足之处是对局部微小部位的狭窄或非闭塞性病变的诊断率低,检查中无法随时变换体位。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根据指背静脉及静脉弓的解剖特点,改进旗形皮瓣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利用桡侧或尺侧指背静脉为轴心静脉,用逆行设计法,为6例指掌侧与手掌侧相联的缺损设计了旗形静脉皮瓣修复。结果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手指活动及外形良好。结论此类皮瓣可Ⅰ期同时修复指掌侧和手掌侧皮肤缺损,扩大了旗形皮瓣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