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5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41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96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314篇 |
内科学 | 267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86篇 |
外科学 | 217篇 |
综合类 | 494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53篇 |
药学 | 206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53篇 |
肿瘤学 | 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确诊的20例胰腺癌、51例肝癌、42例胃癌和63例结直肠癌患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以及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并随机抽查同期本地某社区年龄、性别等条件相似的180例普通居民作为对照组,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患病率为对照组的2.6倍;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按高低分别为:胰腺癌患者组6例(30.0%),肝癌患者组11例(19.6%),胃癌患者组6例(16.7%),结直肠癌患者组10例(15.9%),除了胃癌患者,其余各种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FPG、HbA1C、CA199较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偏高(P<0.05)。结论糖尿病与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食物IgG抗体检测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然后按3∶1分别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血清IgG4水平。结果40例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有1到6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2种以上升高者为87.5%。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2.5%)和牛奶(72.5%)最多见,其次为小麦、大豆(分别为40.0%、27.5%),鸡肉、猪肉和玉米均为0。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儿的饮食,病人症状在3周内明显改善者62.5%,症状有所改善者32.5%,无效5.0%,总有效率为95.0%。血清总IgE大于正常值者为17.5%,与食物特异性IgG无相关性(r=-1.132,P=0.268)。血清总IgG4水平变化与食物特异性IgG无相关性(r=0.863,P=0.396),与年龄呈正相关(r=3.317,P=0.003)。结论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选择性肠道去污(SDD)对小儿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ICU住院的符合MODS诊断的患儿60名,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M1组(30名),常规治疗 口服庆大治疗(SDD)M2组(30名),分析研究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M1组在ICU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8±4.8)d,M2组为(9.69±1.56)d,(P<0.05);M1组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人数多于M2组;M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治疗期间下降更为明显;M1组患儿血清TNF浓度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变化,M2组血清TNF浓度在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选择性肠道去污的治疗能有效减轻并发症,缩短病程,能否降低病死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
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制订《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快速指南(2020,西安)》,该指南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系统检索证据和应用GRADE分级系统制订的儿童消化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指南。该文旨在对《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快速指南(2020,西安)》的要点,包括儿童肠道准备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实施方法、质量评估、补救措施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儿童肠道准备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儿科医师进行儿童消化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95.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常见病,是儿童无痛性便血的常见病因。随着儿童结肠镜检查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结直肠息肉患儿得到了诊断和治疗。结直肠息肉多在幼儿期、学龄前期出现症状,通过结肠镜检查,能够确认息肉的部位、大小、数量,能够进行病理检查确定其性质。儿童结直肠息肉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多种类型。儿科医生需要提高认识,对有症状或有相关家族史的患儿积极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发生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消化内科病房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每例患者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可疑药品使用情况、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处理情况,并进行临床分型,将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药物性肝损伤病例40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45岁的中老年患者占所有发病人数的70%;中草药和中成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共有25例,高达62.5%,其他依次为抗感染药物、免疫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抗痛风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33例(82.50%)患者用药开始到肝损伤发生的时间在5~90 d.39例患者从停药开始到肝损伤发生的时间≤15 d,只有1例肝血管损伤型超过30 d.32例患者对症治疗后好转,8例由土三七导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症无法逆转,留下后遗症.结论 临床药师应积极推动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工作,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药物滥用,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UGT1A1*6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占比63.4%、杂合型G/A占比32.8%、突变纯合型AA占比3.8%;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TA6/TA6占比75.8%、杂合型TA6/TA7占比21.5%、突变纯合型TA7/TA7占比2.7%;UGT1A1*6和*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且TA6/TA6占比48.9%,单点变异型G/G且TA6/TA7占比12.4%、G/A且TA6/TA6占比23.1%,双点变异型G/G且TA7/TA7占比2.2%、G/A且TA6/TA7占比9.1%、A/A且TA6/TA6占比3.8%,三点变异型G/A且TA7/TA7占比0.5%。患者UGT1A1*6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胃癌、结直肠癌、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UGT1A1*28、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联合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在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45例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该病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45例,经过内科综合治疗有效40例(有效率为88.89%),另外5例患者由于内科综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成功止血4例(8.89%),1例由于失血过多导致死亡(死亡率为2.22%)。结论内科综合治疗是治疗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和最重要的方法,内科治疗无效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9.
Julie Auwercx Pierre Rybarczyk Philippe Kischel Isabelle Dhennin-Duthille Denis Chatelain Henri Sevestre Isabelle Van Seuningen Halima Ouadid-Ahidouch Nicolas Jonckheere Mathieu Gautier 《Nutrients》2021,13(1)
Despite magnesium (Mg2+) representing the second most abundant cation in the cell, its role in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is far from being elucidated. Mg2+ homeostasis is regulated by Mg2+ transporters including Mitochondrial RNA Splicing Protein 2 (MRS2),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M, Member 6/7 (TRPM6/7), Magnesium Transporter 1 (MAGT1), Solute Carrier Family 41 Member 1 (SCL41A1), and Cyclin and CBS Domain Divalent Metal Cation Transport Mediator (CNNM) proteins. Recent data show that Mg2+ transporters may regulate several cancer cell hallmark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expression of Mg2+ transporters in digestive cancers, the most common and deadliest malignancies worldwide. Moreover, Mg2+ transporters’ expression, correlation and impact on patient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is analyzed using Genotype Tissue Expression (GTEx) and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dataset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role of these Mg2+ transporters in the regulation of cancer cell fates and oncogenic signaling pathways.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改良的全管道灌流器对副送水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患者使用后的奥林巴斯副送水肠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和C组各30根,B组32根。A组使用改良前的普通灌流器,且未对副送水管道进行特殊处理;B组使用改良前的普通灌流器,但使用外接连接管(MAJ-855),对每个清洗消毒步骤均使用30 mL注射器对副送水管道手工注气注液最少3次;C组使用改良后的全管道灌流器。3组内镜均按照标准步骤进行清洗消毒及干燥,比较3组内镜各管道的消毒合格率,清洗消毒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洗消员)手工操作时间以及躯体疲劳程度。结果 A组内镜整体消毒合格率为30.0%,B组为78.1%,C组为100.0%。3组内镜整体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14,P<0.001)。3组内镜的送气送水管道和钳子管道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内镜副送水管道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73,P<0.001)。洗消员清洗消毒手工操作时间A、B、C组分别为:(4.81+0.63)、(6.72+0.42)、(4.88+0.66)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149,P<0.001)。洗消员清洗消毒3组内镜的躯体疲劳量表评分A、B、C组分别为:(4.67+1.32)、(5.83+0.91)、(4.33+1.03)分,洗消员清洗消毒3组内镜的躯体疲劳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48,P<0.001)。结论 改良的全管道灌流器可提高副送水管道的消毒合格率,节约洗消员的手工操作时间,降低洗消员的躯体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