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47篇
  免费   7913篇
  国内免费   1680篇
耳鼻咽喉   607篇
儿科学   1123篇
妇产科学   576篇
基础医学   4909篇
口腔科学   1158篇
临床医学   15455篇
内科学   8666篇
皮肤病学   468篇
神经病学   9721篇
特种医学   236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5983篇
综合类   794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775篇
眼科学   1252篇
药学   2793篇
  58篇
中国医学   467篇
肿瘤学   3421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1337篇
  2022年   2255篇
  2021年   3673篇
  2020年   3405篇
  2019年   3249篇
  2018年   3136篇
  2017年   3446篇
  2016年   3621篇
  2015年   3530篇
  2014年   5907篇
  2013年   5183篇
  2012年   4882篇
  2011年   5297篇
  2010年   4338篇
  2009年   4502篇
  2008年   4462篇
  2007年   4155篇
  2006年   3670篇
  2005年   3211篇
  2004年   2727篇
  2003年   2097篇
  2002年   1679篇
  2001年   1580篇
  2000年   1298篇
  1999年   1036篇
  1998年   1017篇
  1997年   945篇
  1996年   793篇
  1995年   707篇
  1994年   566篇
  1993年   470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52.
蒲朝煜  唐培兰  陈燕  朱晓丹  毛新远  蔡莉  李菲 《贵州医药》2003,27(12):1075-1078
目的 评价炎症显像剂^99Tc^m-HMPAO-WBC对女性可疑腹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ll例怀疑有腹部感染的女性惠者行^99Tc^m-HMPAO-WBC显像,显像时间为注入显像后120min、180min。结果 ll例患者7例阳性,4例阴性。对比手术、内镜检查以及6个月随访结果,假阳性1例,无假阴性。^99Tc^m-HMPAO-WBC显像对女性可疑腹部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80%和90.9%。结论^99Tc^m-HMPAO-WBC显像是一种敏感、准确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女性可疑腹部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3.
刘坤 《淮海医药》2003,21(4):271-272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 对 2 4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临床表现、膀胱镜超声波、CT及静脉尿路造影 (IVU )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血尿 11例 ,尿路刺激症 9例 ,排尿困难 8例 ,肾功能减退 2例。膀胱镜检查 2 2例 ,表现为菜花样改变 11例 ,水肿与滤泡样改变8例 ,粘膜粗糙 3例。18例行 B超检查 ,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 IVU检查 15例 ,其中 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 ,并经CT证实。 2 4例中并发膀胱癌 2例 ;1例多次复发。结论 腺性膀胱炎易与膀胱癌混淆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CT及 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 ,应高度怀疑本病  相似文献   
954.
魏刚  陆伟跃  郑俊民 《药学学报》2004,39(3):232-235
环境敏感凝胶对外界物理或化学条件的微小变化发生响应的性质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原位凝胶(in situ gel)是指高分子材料的溶液因温度[1,2]、离子强度[3]或pH[4]的改变而在用药部位发生相转变,形成的半固体制剂.由于完美地融合了液体与凝胶制剂的优点,该药物传递系统近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环境敏感凝胶最受瞩目的分支.  相似文献   
955.
中医色诊学定位与红外热象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色诊学是通过观察颜面气色变化了解病情的诊法。由于色诊一直停滞在目测水平,加以可见光波范围甚窄,使之受到极大限制,以致近代濒于失传。笔者分别用中心座标法定点、自然标志法分区,改进传统明堂色部和颜面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构成三级精确定位模式,为仪器测量奠定了可靠基础。使用瑞典AGA782红外热像仪摄取46例健康青年红外面图,对经改进的传统色部即时温度进行数据测试和数理分析。通过数理分析,发现面温与阳气呈正相关的多种现象。故依据中医学理论提出:凡不符合正常值范围者为病态,高于上限者可考虑为实热阳证,低于下限者可考虑为虚寒阴证。可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研究18F FDG SPECT显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恶性肿瘤组织高糖酵解的特性 ,对 3 6例肺癌患者用18F标记脱氧葡萄糖 ,使18F浓聚于癌组织中 ,再用带符合线路的SPECT探测其摄取率达到诊断目的 ,并与术后病理切片作对照研究。结果 :3 6例患者病灶检出灵敏度10 0 % ,正确率 91 67% ( 3 3 /3 6) ,其中鳞癌正确率 10 0 % ( 17/17) ,腺癌 84 62 % ( 11/13 )。结论 :18F FDG SPECT能有效地显像肺癌病灶 ,瘤体及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CT ,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检查价格便宜 ,成像清晰 ,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随着放射治疗向高精度方向发展 ,研究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具有重要意义。就摆位误差的定义、来源、表示方法、测量予以综述 ,并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数据 ,提出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8.
为讨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本科近 13年来治疗的 5例颅内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核磁共振检查 (MRI)表现为短T1短T2 信号 ,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不同和瘤内有无出血 ,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 ,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 (GD DTPA)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 5例患者中 ,3例手术全切 ,1例大部分切除 ,1例未手术。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 ,主张在手术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59.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从形态测量学角度,分析2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和肺门的淋巴结.记录每例淋巴结数目、最大径及病理结果.计算转移频数与淋巴结大小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患者术前CT扫描的淋巴结所见,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对照.结果:检查258例标本的2 892枚淋巴结.140例患者为pN0期,118例为淋巴结阳性.2 487枚淋巴结(86.0%)无转移,405枚淋巴结(14.0%)有转移.无转移淋巴结平均直径是(7.05±3.7)mm,转移淋巴结是(10.7±4.7)mm,(P<0.005).1 954枚无转移淋巴结(78.5%)和180枚转移淋巴结(44.3%)直径<10mm.140例无转移淋巴结的患者中,102例(72.9%)至少有一枚淋巴结>10mm118例转移患者中,13.0%淋巴结<10mm.80例CT扫描评估的敏感性是57.0%,特异性80.2%结论:淋巴结大小不能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浸润的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960.
Accessory ossicles of the foot are commonly mistaken for fractures. The accessory navicula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ccessory ossicles of the foot. There is a higher incidence in women and the finding might be bilateral in 50?90%. This entity is usually asymptomatic, although populations with medial foot pain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 Three types of accessory navicular bone have been described. The type II accessory navicular is the most commonly symptomatic variant with localized chronic or acute on chronic medial foot pain and tenderness with associated inflammation of overlying soft tissues. Plain radiograph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accessory navicular is insufficient to attribute symptomatology. Ultrasound allows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asymptomatic side and localization of pain. Bone scintigraphy has a high sensitivity but positive findings lack specific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of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demonstrating both bone marrow and soft tissue oede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