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19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46篇
  10篇
中国医学   653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部位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大鼠不同部位来源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特性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比较同一只大鼠不同部位来源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性和成脂诱导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无菌操作下取F344大鼠腹股沟及腹腔大网膜脂肪组织各5mL,Ⅰ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出脂肪源性干细胞,细胞计数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长状态,MTT法测定不同部位细胞的倍增时间。取不同部位来源的第2代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成脂诱导,诱导14d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不同部位来源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在同一只大鼠内脏大网膜脂肪获得的脂肪源性干细胞数目为(281+10)×10^7L^-1。,明显多于腹股沟皮下脂肪的(85+5)×10^7L^-1。(P〈0.01)。从内脏大网膜脂肪与腹股沟皮下脂肪获得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分别于第5,6天进入指数增长期;第9,10天到达平台期;倍增时间为50h和60h左右。传代后的细胞生长分化活跃,呈成纤维细胞样,成脂诱导后,大网膜组织来源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率明显高于腹股沟组织来源的脂肪源性干细胞(38.90±2.86)%,(35.30±3.29)%,P〈0.01]。可见同一只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分离得到的脂肪源性干细胞数目不同,体外成脂诱导分化能力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2.
从ICU继发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从ICU重症患者不同标本类型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差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568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资料。结果从ICU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为痰液(60.0%);药敏试验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普遍多重耐药,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耐药率小于40.0%;从痰液和无菌体液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普遍高于血液和尿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在ICU中不同标本类型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治疗该菌感染时首选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83.
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与剧烈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个不同海拔地区剧烈运动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对40名平原健康青年在海捷拔3800和5300米两地区进行5公里越野跑前后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检测。结果:在海拔3800和5300米越野跑后较前血液粘度增加,TK(红细胞变形系数)及 IR(红细胞刚性指数)减弱,HCT(红细胞压积)和PFC(纤维蛋白原)及 VAI(血细胞聚集)增加。越野前在海拔5300米较3800米的血液粘度增加,TK、IR无显著性差异,PFC增加显著(P<0.05)。其余指标升高。剧烈运动后海拔5300较3800米,IR一项无统计学意义,9项指标增加。结论:高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高尺低氧低气压、海拔高度及剧烈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糖尿病、阳痿、慢性肾炎患者中筛选出的典型肾阳虚证病例的转录组学特征,揭示出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分别对9例肾阳虚证患者进行Agilent人4*44k表达谱芯片实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休论(GO)、Pathway分析。结果找出332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注释的基因为181条。通过GO分析发现肾阳虚证在免疫系统、氨基酸分解和合成、脂类代谢、生殖、能量代谢及肿瘤相关的基因有密切联系,通过Pathway分析发现与肾阳虚证相关的信号通路有39个。结论肾阳虚证可能导致免疫系统低下,氨基酸分解和合成、脂类代谢、生殖、能量代谢功能降低,以及与肿瘤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85.
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采收期丹参在丹参酮ⅡA含量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丹参的加工生产中应注意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主要感染季节的不同阶段居民血吸虫感染、再感染情况,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农事活动和季节变化将主要感染季节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选择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洱源县的4个自然村作为观察点,将6~60岁居民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人群观察主要感染季节前期和后期血吸虫感染、再感染情况;Ⅱ组人群观察主要感染季节中期血吸虫感染、再感染情况。在各阶段开始前10d用吡喹酮治疗,观察期结束后30d查病。同时选择30名学生作为记录员,记录各自家庭成员每天接触疫水的时间。结果在主要感染季节前期、中期和后期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2.17%、12.42%、7.10%,平均每人每天接触疫水时间分别为(82±26)min、(30±14)min和(14±6)min。结论云南省重疫区主要感染季节的前期(栽插期)血吸虫感染率最高,主要与感染性钉螺密度高和居民接触疫水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X射线治疗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l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ADAC Pinnacle3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采用6 MV、10 MV和15 MV X线给每位患者设计三个调强放疗计划,在规定计划靶区(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三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肺、心脏等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三种计划中靶区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但15 MV计划高剂量覆盖程度大于6 MV和10 MV计划,脊髓、双肺及心脏受照剂量都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 MV、10 MV、15 MV X射线都能满足胸段食管癌临床调强放疗需求。  相似文献   
88.
目的调查云南省各级医疗机构二线抗结核药物(second-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s,SLD)的使用情况,为制定合理使用SLD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省级、州(市)及县(市、区)级疾控中心结防门诊、结核病治疗定点医院、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将问卷调查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调查的558个医疗机构中,76.95%的机构使用了SLD。各级SLD使用率分别为:省级100%、州(市)级61.7%、县级72.98%、乡镇级74.95%。不同类型的机构使用SLD的比例不相同,综合医院较高为88.46%,乡镇卫生院次之77.34%。结防机构相对较低53.42%。只有0.72%单位开展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结论 SLD在各级医疗机构使用很普遍,而药物敏感性试验很少开展,应制定相关政策规范SLD的使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开心散(KXS)与生脉散(SMS)“同病异治”抗阿尔茨海默症作用机制,并通过整体动物与离体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数据库搜集筛选开心散与生脉散复方所含药味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构建复方-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复方共有与优势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进行KEGG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的开心散与生脉散共性与个性的生物学GO分析结果,分别建立小鼠海马Aβ注射拟阿尔茨海默症痴呆小鼠模型与小鼠小胶质BV2细胞炎性因子损伤模型,检测相应指标,采用行为学结合生化指标分析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 筛选出开心散与生脉散复方共有成分有109个,共有靶点490个,抗AD潜在共性调控靶点375个。开心散抗AD潜在优势调控靶点92个,生脉散抗AD潜在优势调控靶点90个。淀粉样蛋白代谢与转运、cAMP与AMPK信号通路、突触功能调控等为开心散与生脉散抗AD潜在共性调控信号通路与生物学事件。NF-κB等为开心散抗AD优势调控信号通路与生物学事件;趋化因子、胆碱能突触等为生脉散抗AD优势调控信号通路与生物学事件。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开心散与生脉散能够有效改善Aβ海马区注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降低小鼠海马和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因子表达。结论 开心散与生脉散能通过共有及各自优势靶点发挥抗AD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人参不同部位对线粒体作用的微量热差异,同时为作用于线粒体的药物筛选建立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动态的观察正常线粒体以及在不同部位作用下的线粒体的热代谢过程,观测热谱图的变化并计算一系列的热动力学参数。结果:人参不同部位均可使线粒体恢复速率常数减慢,总发热量增加,最高发热量降低,停滞期缩短。结论: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表明人参不同部位通过对代谢过程中多项指标的影响,均可提高线粒体的能量利用率,其中尤以F2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为微量量热法在中药的活性筛选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