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19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46篇
  10篇
中国医学   653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从“察同”、“察异”的东西方科学认识事物的不同取向入手,对“肝肾同源”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肝肾同源”理论追求对事物的共性认识,对指导“肝肾同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察异”的不足也带来忽视肝、肾个性的弊端,尤其是“肝”之个性的忽视。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不同怀孕年龄单胎妊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截取产科和新生儿科电子病例资料,获得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单胎妊娠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按照分娩年龄不同将产妇分为低龄(<20岁)、适龄(~34岁)和高龄组(≥35岁)。分析各年龄组产妇相关特征的基线和妊娠的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产妇亚组分析,以~34岁组为参考组,对<20、≥35岁组产妇,通过比值比(Crude OR)、调整比值比(Adjusted OR)和95%CI表示各产妇亚组相关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结果 2006至2014年高龄产妇比例6.9%~9.9%,2015、2016、2017和2018高龄产妇的比例分别为13.1%、13.8%、17.6%和19.6%。低龄组、高龄组在流动人口、初产妇、剖宫产比例方面与适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龄组较适龄组胎产式为非头位者、不良孕产史、男性新生儿比例增加(P<0.05)。校正后低龄组和高龄组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88倍(95%CI:1.34~2.65)和1.31倍(95%CI:1.21~1.42)。低龄组和高龄组中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83倍(95%CI:1.45~5.54)和1.34倍(95%CI:1.13~1.60),低龄组和高龄组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75倍(95%CI:1.22~2.51)和1.27倍(95%CI:1.17~1.36)。低龄组和高龄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35倍(95%CI:1.66~3.33)和1.26倍(95%CI:1.16~1.37)。高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适龄组的1.39倍(95%CI:1.20~1.62)。结论 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和低龄组产妇增加了早产、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对低龄产妇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定期产检。对高龄产妇,应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积极处理妊娠期并发症,加强孕中后期监护,预防围生期感染。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不同怀孕年龄产妇的产前咨询和管理。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国内有关中医分时辨治相关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2010年1月1日到至2020年12月20日。由2名独立研究者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研究合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相关研究,包括1008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盐酸氟西汀相比较,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在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MD=-0.61, 95%CI (-3.68, 2.46), P<0.00001]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MD=-0.21, 95%CI (-3.49, 3.08), P<0.00001]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空腹血糖(FPG)[MD=-0.80, 95%CI (-0.94, -0.65), P<0.00001]、餐后2 h血糖(2HPG)[MD=-0.74, 95%CI (-1.02, -0.46), P<0.0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MD=-0.21, 95%CI (-0.38, -0.04), P=0.02]、总胆固醇(TG)[MD=-0.48, 95%CI (-0.61, -0.36), P<0.00001]、总甘油三酯(TC)[MD=-0.47, 95%CI (-0.62, -0.32), P<0.00001]水平下降明显。结论 当前的证据表明,中医分时辨治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相对于西药盐酸氟在降低抑郁症状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在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这可能与分时辨治的药物有关,但同时结论受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仍需开展,对上述结论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35.
蒲宝婵  李爱主  方玲 《吉林中医药》2014,(12):1270-1272,127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给药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雌激素受体(ER-α)和缩宫素受体(OTR)的影响。方法将km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JQF动情周期给药组、JQF第4天给药组(JQF剂量均为0.218 g/kg)、元胡止痛片组(0.1 g/kg)、模型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每日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 mg/只,连续6 d。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1周期给药和3周期连续给药对ER-α和OTR蛋白与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JQF动情周期给药组与第4天给药组ER-α和OTR蛋白、m RNA的表达均呈现显著下调(P<0.01)。动情周期给药组和第4天给药组组间比较无差异,3周期连续给药实验结果与1周期一致。结论不同时机给药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ER-α和OTR蛋白、m RNA表达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从有助于了解中医各主要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及中医各主要学说,理解和掌握名医学术思想和中医学理论,了解名家临床经验等方面,探索中医各家学说CBT教学法对培养中医专业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作用,并提出CBT教学法对医案的选择要点.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下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安全性和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甲方案组和乙方案组,每组40例,甲方案组产妇采取0.1%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乙方案组产妇采取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比较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尿潴留、其他不良反应和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结果显示,两组的镇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在子宫颈开口3 cm时(T0)、分娩镇痛后30 min(T1)、宫颈口开口10 cm时(T2)、分娩即刻(T3)和分娩后2 h时(T4)5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麻醉后的其他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与T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甲方案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00%,低于乙方案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两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l min、5 min和10 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分娩镇痛方案均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但在0.1%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剂量下产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39.
目的针对急诊眩晕症患者通过实施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及分析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诊眩晕症患者108例,经随机分为对照组、氯丙嗪组、阿托品组、异丙嗪组,分别给不同药治疗后观察4组患者药物在治疗前后阶段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患者其总有效率均出现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其他3组发生眩晕的次数改善效果均较好且安全性程度较高。结论对不同药物用于眩晕症稳定型眩晕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不良反应大大降低,安全度高,不仅增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且在急诊科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常见肾系疾病中肝肾阴虚证的血液代谢组学异同,从小分子代谢水平方面探讨"同证异病"的客观物质基础及其与病、证的关系。方法以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感染、糖尿病肾病4种疾病中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技术,对其血液样品进行代谢产物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样品的分类信息和不同于正常人的差异变量。将上述差异变量进行不同病理组间对照,得到共有和特有的差异变量,在HMDB数据库和Wiki Pathways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检索,鉴定其特征代谢物及对应的代谢通路。结果肾系疾病肝肾阴虚证患者共有4个相同的代谢物不同于正常人,分别为2-(羟基亚氨基)-丙酸、L-同型半胱氨酸、十六酸和二鸟嘌呤核苷四磷酸;不同的特征代谢物共有57个,其中慢性肾衰竭18个,慢性肾炎16个,慢性泌尿系感染14个,糖尿病肾病9个。结论慢性肾系疾病中,中医"同证异病"的理论具有客观物质基础。相同证型有一致的物质基础(生物标志物);疾病不同,其对应的物质基础(生物标志物)有差异。"病""证"对患者的物质代谢均有影响,而"病"的影响可能大于"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