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138篇 |
免费 | 8234篇 |
国内免费 | 42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6篇 |
儿科学 | 2812篇 |
妇产科学 | 1204篇 |
基础医学 | 7225篇 |
口腔科学 | 953篇 |
临床医学 | 12889篇 |
内科学 | 25371篇 |
皮肤病学 | 235篇 |
神经病学 | 11817篇 |
特种医学 | 305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730篇 |
综合类 | 20388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5898篇 |
眼科学 | 1330篇 |
药学 | 10940篇 |
98篇 | |
中国医学 | 6941篇 |
肿瘤学 | 5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3篇 |
2023年 | 1673篇 |
2022年 | 3007篇 |
2021年 | 4296篇 |
2020年 | 3911篇 |
2019年 | 3414篇 |
2018年 | 3362篇 |
2017年 | 3622篇 |
2016年 | 4000篇 |
2015年 | 3900篇 |
2014年 | 6704篇 |
2013年 | 7398篇 |
2012年 | 6323篇 |
2011年 | 6708篇 |
2010年 | 5610篇 |
2009年 | 5295篇 |
2008年 | 5291篇 |
2007年 | 5261篇 |
2006年 | 4808篇 |
2005年 | 4306篇 |
2004年 | 3693篇 |
2003年 | 3248篇 |
2002年 | 2799篇 |
2001年 | 2537篇 |
2000年 | 2143篇 |
1999年 | 1803篇 |
1998年 | 1511篇 |
1997年 | 1416篇 |
1996年 | 1118篇 |
1995年 | 1016篇 |
1994年 | 936篇 |
1993年 | 798篇 |
1992年 | 732篇 |
1991年 | 683篇 |
1990年 | 562篇 |
1989年 | 494篇 |
1988年 | 470篇 |
1987年 | 378篇 |
1986年 | 358篇 |
1985年 | 434篇 |
1984年 | 393篇 |
1983年 | 215篇 |
1982年 | 313篇 |
1981年 | 276篇 |
1980年 | 246篇 |
1979年 | 149篇 |
1978年 | 117篇 |
1977年 | 99篇 |
1976年 | 76篇 |
1970年 | 5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91.
目的 观察microRNA(miR-126)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
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5 年11 月—2017 年11 月莱芜市人
民医院发病7 d 内就诊的1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CI 组110 例(稳定斑块患者74 例,不稳定斑块患
者36 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NACI)患者40 例,同时选择同期40 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
愿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 组血清miR-126 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血
管平滑肌细胞系HA-VSMC,分别转染miR-126 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和miR-126 抑制物、抑制物阴性
对照。采用qRT-PCR 检测miR-126 的表达;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 迁移实验检测细胞
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ACI 组患者血清miR-
126 表达水平较NACI 组和对照组降低(P <0.05),且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miR-126 表达水平低于稳定斑块
患者(P <0.05)。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模拟物组细胞miR-126 表达水平升高(P <0.05),细
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下降(P <0.05),MMP-13 表达升高(P <0.05);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比较,miR-
126 抑制物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提高(P <0.05),MMP-13 表达降低(P <0.05)。结论 ACI 患者血清
miR-126 表达降低,并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
调MMP-13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92.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出血性转化(HT) 、 五聚素 3(PTX3)
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11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8 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HT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 ADL评分,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 PTX-3、Lp-PLA2 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 NIHH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50.00% 和74.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分别为 24.14% 和 10.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治疗后两组 PTX-3、 Lp-PLA2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 ,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0.34% 和 12.0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临床疗效, 预防出血性转化, 降低血清 Lp-PLA2、 PTX3 水平, 减轻炎症反应, 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9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影响因素,以及 CMBs 对 ACI 患者再发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31例,
分为无 CMBs 组(85 例)和 CMBs 组(46 例) 。根据两组患者的吸烟、 饮酒、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出血等既往史,
探讨引起 ACI 患者 CMBs 的危险因素,并分析 CMBs 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脑梗死、
脑出血既往史是引起 CMBs 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
冠心病) 等一般资料不是 CMBs 的危险因素。131 例患者中 46 例?CMBs, 共查出脑微出血 183 个; 46 例 CMBs 中,
重度 17 例, 中度 13 例, 轻度 16 例。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为再发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死亡。
CMBs 组患者的再发脑卒中和脑出血发生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组患者
的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病死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严重程度与再
发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重度 CMBs 组的发生率最高 ; 脑梗死、脑出血、缺血性心脏
病及病死率与 CMBs 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既往史是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而脑微出血也可一定程度增加 ACI 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脑出血发生
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4.
目的 探讨大连市气象因素与同期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为易感、高危人群预防脑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大连市3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首发的脑出血2?560例,并收集同期气象资料。对各气象因素变化与脑出血发病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以脑出血日发病例数作为因变量,以每日气象因素变化作为自变量,对大连地区脑出血发病例数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各气象因素与脑出血发病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对各气象因素变化与脑出血发病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建立气象因素相关脑出血发病预报模型。结果 ①大连市脑出血患者的发病趋势呈现季节趋势,即冬季高发,夏季低发,其中12月至次年1月份发病率最高,7~8月份最低。②大连市脑出血发病例数与日均气温呈负相关(r?=
-0.292,P?<0.05)、日最高气温呈负相关(r?=-0.284,P?<0.05)、日最低气温呈负相关(r?=-0.293,P?<0.05),与日均气压呈正相关(r?=0.266,P?<0.05)、日最大风速呈正相关(r?=0.073,P?<0.05)。③对各气象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Y日(发病例数)=2.719~0.042×日最低气温(℃)。结论 冬季脑出血发病率升高,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风速增大时脑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895.
目的 收集腔隙性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
取2016 年5 月—2017 年2 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6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应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进行评价,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62.18%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VCI。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部位梗死
灶[Ol ^
R=5.937(95% CI :1.086,32.458),P =0.040]、脑白质高信号[Ol ^
R=5.948(95% CI :1.234,28.672),
P =0.026] 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Ol ^
R=4.389(95% CI :1.039,18.535),P =0.044] 是腔隙性梗
死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血浆Hcy 浓度与MoCA 评分呈负相关(r =-0.694,P =0.000)。
结论 关键部位梗死灶、脑白质高信号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影响腔隙性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损害
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62-65
目的通过调查孕妇孕早期睡眠状况,探讨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门诊657例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信息、孕早期睡眠时间并了解睡眠质量情况。24~28孕周进行糖耐量筛查试验筛选出GDM孕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孕早期睡眠状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12例孕妇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早期有92例孕妇提示睡眠质量异常,睡眠障碍可以导致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OR=1.031,95%CI=1.027~1.115)。年龄、孕前BMI、孕早期睡眠质量及怀孕分娩次数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孕早期睡眠质量差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孕早期对睡眠异常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9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46-1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41-43+4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9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32-134+139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实施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8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同时,在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