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7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15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42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579篇
内科学   24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59篇
特种医学   483篇
外科学   1150篇
综合类   91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19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307篇
  5篇
中国医学   25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防止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的方法;方法对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出现十二指肠残端水肿或血运差的病例,采取预防性十二指肠腔内置管引流减压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取十二指肠腔内置管引流减压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十二指肠腔内置管引流减压,可以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发生,并可拓宽溃疡穿孔病例采用胃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2.
几种中西药抗人实验模拟运动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用中药“治晕灵”的主要成分生姜、明天麻等六味草药煎成汤剂、或半量汤剂配西药脑益嗪、山莨菪碱各1 4临床常用量配成复方中西药制剂 ,与目前常用抗晕药晕海宁等中、西药的药效进行比较 ,看中药制剂或中西药复方制剂是否具有较好的抗运动病效果。方法 :选 7名敏感被试者 (女性 ,19~ 2 1岁 ) ,用旋转刺激诱发运动病至出现恶心。按拉丁方设计 ,与安慰剂 (淀粉 10 0mg)及晕海宁 (5 0mg)进行对比 ,分别观察了生姜合剂 (30ml)、晕可平 (30ml)、山莨菪碱 (10mg)、脑益嗪 (2 5mg)及上述复方中西药制剂口服后的运动病耐力。结果 :与安慰剂比较 ,晕海宁、山莨菪碱、脑益嗪、晕可平、生姜合剂、复方中西药制剂分别使运动病耐力提高 5 .4%、7.5 %、5 .9%、7.4%、32 .3 %、2 0 .4% ;生姜合剂效果较优 ,除口服时有辛辣味外 ,无明显的副作用。复方中西药制剂各成分未显示协同作用 ,而只是简单的作用相加。结论 :生姜合剂具有较好的抗运动病作用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影响颞骨骨折性面瘫预后的主要因素和面神经减压术的意义,总结分析了64例面瘫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制作面瘫实验西式,测定面神经骨管开放组和非开放线面神经膨胀率,并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否行面神经减主及手术时机。骨管开放组面神经膨胀率显著大于非开放组,非开放组纤维损伤谋生时机提示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有 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确定合适的防治运动病的经络穴位 ,观察TTS -ST93 -1作为穴位贴剂的抗运动病作用。方法 :有近期晕车史的年青健康自愿者 1 63名 ,男性 ,乘卡车、装甲车 3h。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实验方法。分为实验药物组 (TTS -ST93 -1贴剂膜片 ) ,阳性对照组 (TTS -Scop贴剂膜片 ) ,阴性对照组 (乳糖贴剂膜片 )。选择穴位 :内关、神阙、脉。实验药物组又分 :ST93 -1内关组 ,ST93 -1神阙组 ,ST93 -1脉组。按美国Graybiel制定的运动病症状数字评分法 ,评定被试者的晕车症状程度。结果 :ST93 -1贴剂的平均有效率为 95 9%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ST93 -1内关组的保护率为 45 5 % ,神阙组的保护率是81 4% ,脉组的保护率为 1 0 0 % ,平均保护率是 76 0 % ,与阳性对照组 (2 7 3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T93 -1贴剂引起的口干、嗜睡、困倦副作用的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被试者穴位上贴药 8h后 ,ST93 -1引起的皮肤红肿、痛、痒等过敏症状较轻。结论 :TTS -ST93 -1有效穴位贴剂是防治运动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5.
术中面神经监测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的参数与面神经减压术后面瘫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只健康新西兰家兔30侧面神经及2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使用χ^2检验评估术中监测的情况与减压术后面瘫的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5只家兔30侧面神经监测中不同个体的面神经阈值几乎均为0.05mA,在面神经的水平段、垂直段、颞骨外段其阈值也几乎均为0.05mA。21例面瘫患者,术中肌电图(EMG)引出者14例,其中13例减压术后面瘫的预后好,1例测舌差;EMG未引出者7例,其中1例减压术后面瘫的预后好,6例预后差。结论:术中面肌EMG的阈值能够较客观、稳定地评估面神经的功能。术中面肌EMG能否引出可以辅助预测面神经减压术后面瘫的预后情况,EMG能引出者预后好,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86.
姜半夏对大鼠抗运动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选 《齐鲁药事》2004,23(5):50-51
目的 研究姜半夏对大鼠抗运动病作用的效果。 方法 用旋转器对姜半夏组和对照组大鼠(各6只)进行变速旋转刺激1小时,分别记录两组大鼠连续两天异嗜高岭土的总量并作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大鼠均出现异嗜高岭土行为,表明旋转刺激可诱发大鼠运动病。姜半夏组大鼠异嗜高岭土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姜半夏具有一定的抗运动病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对15例残胃排空迟缓症的临床分析,探讨残胃排空迟缓症的最佳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残胃排空迟缓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残胃排空迟缓症经过确诊后采取非手术治疗得到的治愈.结论:残胃排空迟缓症是一临时性的病理改变,一般非手术治疗可恢复正常,切记不可盲目手术治疗,胃镜是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管减压手术,从椎板一侧入路,保留棘突及棘间、棘上韧带,将棘突从根部及侧面切断,将棘突及另一侧骶棘肌推向一边,再行全椎板减压。结果:45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除占80%,明显改善占20%,术后下地时间平均3周,随访最长5年,未出现复发及加重情况。结论:保留棘突的全椎板手术能对腰椎管起到有效的减压作用,对术后的恢复及脊柱稳定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保留终板椎间盘切除减压Syn Cage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疗效及融合节段高度的维持. 方法对25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保留终板的颈椎间盘切除Syn Cage植骨融合术,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探讨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的丢失情况. 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术前及随访JOA评分比较,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改善率为71%,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植骨融合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术后3.1个月,均未发现融合节段前方塌陷.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平均高度与同体邻近节段平均高度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保留终板椎间盘切除减压Syn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短期疗效好,能较好地保持融合节段高度,并能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90.
椎弓根内固定在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椎弓根内固定在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1年5月~2004年6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关节融合、横突间植骨治疗的32例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随访6个月-40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2例(68.7%),肌萎缩14例均有所恢复;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18例(64.3%),部分恢复6例(21.4%)。无明显恢复2例(7.1%)。结论: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可分别表现为结构性和动力性腰椎滑脱,椎弓根内固定对病人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并可使摘除椎间盘后的相关间隙高度得到维持。充分解除神经受压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