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5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33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396篇
口腔科学   152篇
临床医学   912篇
内科学   494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71篇
综合类   2288篇
预防医学   1269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1157篇
  70篇
中国医学   1387篇
肿瘤学   21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71.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疗法在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51例(102只眼)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27例(54只眼),单纯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治疗;治疗组患者24例(48只眼),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雾化、中药眼贴和耳穴埋籽等中医综合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电脑验光屈光度数、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1)治疗组1例因中药雾化过敏导致脱落,最终纳入23例(46只眼)。2)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视力较对照组有一定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对照组有一定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增加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短期观察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2.
Whether injuries to the alar ligaments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complaints of patients having whiplash injury in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is still controversially discussed. It is known that these ligaments protect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against excessive lateral bending and axial rotation movemen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in vitro study was therefore to examine whether the alar ligaments or any other structures of the cervical spine are damaged in side collisions.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acceleration apparatus, six human osteoligamentous cervical spine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incremental 90° side collisions from the right (1 g, 2 g, 3 g, etc.) until structural failure occurred. A damped pivot table accounted for the passive movements of the trunk during collision, and a dummy head (4.5 kg) ensured almost physiological loading of the specimens. For qua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injuries, the three-dimensional flexibility of the specimens was tested in a spine tester before and after each acceleration. In all six specimens, structural failure always occurred in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and always affected the facet joint capsules and the intervertebral discs. In four specimens, this damage occurred during the 2 g collision, while in the other two it occurred during the 3 g and 4 g collision, respectively. The flexibility mainly increased in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especially in lateral bending to both sides) and, to a minor extent, in axial rotation. In vitro low-speed side collisions caused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injury to discoligamentous structures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but did not damage the alar ligaments. Since the effects of muscle forces we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 in vitro study reflects a worst-case scenario. Injury thresholds should therefore not be transferred to reality.  相似文献   
73.
狗受到3Gy 裂变中子全身照射,用5cm 含硼橡胶屏蔽下腹+骨盆部,可使轻度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减轻为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屏蔽材料的厚度增加一倍,可使某些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在屏蔽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挽救大部分动物免于死亡,同时还可大大简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4.
兔肝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植瘤方式建立稳定的介入实验研究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  6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第一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肝动脉灌注入兔的肝脏 ;第二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剖腹途径接种于兔的肝左叶 ;第 3组 ,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剖腹途径植入兔肝左叶。对三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肝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DSA表现。结果 ①三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10 / 2 0、19/ 2 0 ,第三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肝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白质疏松大鼠的行为学、海马结构及神经元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缺血缺氧脑白质疏松模型,术后2 w脑白质疏松形成。第15天起给予2.0ATA的压力治疗1 h/d,共14 d。定位航行实验、足迹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凋亡神经元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认知功能明显减弱,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疏松,胞核固缩,TUNEL阳性细胞增多;与手术组比较,高压氧组认知功能有所改善,神经元数量多且排列整齐。TUNEL法测高压氧组神经元凋亡情况改善。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白质疏松大鼠海马结构和神经元凋亡情况,且有助于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6.
骨应力性塑形改建的研究及其对新兵基础训练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分组模拟训练的288只兔股骨标本病理观察及扭断试验结果表明,较大强度和时限训练的主导作用是加速骨塑形改建,增强抗骨折能力。分3组经3种方法训练的180只大鼠的胚骨上段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表明,强化循环训练组的改建完成率(41.7%)高于其它两组(26.1%,21.9%),而应力性骨折发生率(11.5%)则低于其它两组(22.9%,18.8%)。对1129名新兵12周基础训练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下肢长管状骨经历约9周的应力性塑形改建期,训练的第2、7周出现的应力性骨折高发的双峰现象可随训练强度与时限的加大或减少,而提前或延迟出现。在训练中采用“强化循环训练法”将加速骨的塑形改建及降低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早期压疮形成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找早期压疮干预靶点。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10%水合氯醛麻醉。实验A、B两组采用特制压力装置在大鼠股簿肌处施压,两组压强相同但压力循环不同,A、B组分别给予3、5个缺血-再灌注循环(缺血2.0h,再灌注0.5h);对照组不予压力。实验终点,取受压中心(对照组取相同解剖部位)肌肉组织标本后实施安乐死。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IF-1α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MMP-9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TUNEL标记凋亡肌细胞。结果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69±1.83、2.55±1.08、3.62±1.99,实验B组高于其他两组。三组MMP-9与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A、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B组显著高于实验A组(均P<0.01)。实验A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对照组次之、实验B组最低;实验A组、B组、对照组凋亡指数(AI)分别为3.53%、7.00%、0.25%。MMP-9含量与AI、MD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HIF-1αmRNA表达与Bcl-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HIF-1α在一定缺氧时间和程度范围内介导低氧反应,可对受压组织产生细胞保护作用,而在严重或持续缺氧时则可诱导受压组织细胞凋亡。MMP-9在压疮形成早期大量表达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可能促进受压组织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78.
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患者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需接受护牙素治疗的2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患者。实验组用Toot h Mousse护牙素全口局部涂抹并按事先制订的口腔综合防治计划,采用语言、示范、文字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用Toot h Mousse护牙素局部涂抹治疗,不做口腔卫生宣教。比较两组基线、基线后1周,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基线后1周、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较基线减少并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较基线后1周有所反弹。结论:口腔综合防治措施有助于控制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患者的菌斑指数,有利于牙釉质的再矿化。  相似文献   
79.
扶正食疗方对化疗致骨髓抑制大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扶正食疗方不同干预方法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模型大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1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食疗方预防组(低预防组)、高剂量食疗方预防组(高预防组)、低剂量食疗方治疗组(低治疗组)、高剂量食疗方治疗组(高治疗组)、高剂量当归补血汤拆方组(高拆1组)和高剂量猪蹄汤拆方组(高拆2组)8组.均以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建立骨髓抑制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造模后均灌胃生理盐水;低预防组、高预防组均于造模前1周即开始灌胃低、高剂量归芪补血猪蹄汤;低治疗组、高治疗组均于造模后灌胃低、高剂量归芪补血猪蹄汤;高拆1组、高拆2组造模后分别灌高剂量当归补血汤和高剂量猪蹄汤.8组均灌胃至造模后14d结束.结果 造模后5d、15d,模型组、低预防组、高预防组、低治疗组、高治疗组、高拆1组和高拆2组与空白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5d除低预防组外,对照组、高预防组与高、低治疗组白细胞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归芪补血猪蹄汤预防和治疗性干预可提高骨髓抑制模型大鼠外周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80.
碳增强的聚醚醚酮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价碳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CFPEEK)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损性。方法:(1)采用国产材料和工艺研制出碳纤CFPEEK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下对其本身以及与不同磨擦偶的耐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髋臼假体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作比较。(2)体外研究CFPEEK磨屑对巨噬细胞ANA-1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_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与传统的人工关节材料比较,以确定各材料间生物学反应的差异。结果:(1)CFPEEK的体积磨损率只为UHMWPE的1/2,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UHMWPE(Alpha=0.01水平)。CFPEEK与钴铬钼合金(CoCrMo)对磨将产生最少的磨屑(Alpha=0.01水平)。CFPEEK与CoCrMo对磨时的摩擦系数最低。(2)各实验组IL_(-1β)和TNF-α的释放都有增高,实验结果总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UHMWPE组明显高于CFPEEK组(Alpha=0.01水平)。结论:CFPEEK材料具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是一种未来髓臼假体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