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7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80篇
口腔科学   1382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723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0篇
综合类   508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17篇
  1篇
中国医学   360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确定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的较优处方.方法:以人参皂苷Rb1 1 h、12 h和人参皂苷Rg1 1 h、12 h的累积释放度、制剂的生物粘附强度及蟾蜍上腭黏膜纤毛毒性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较优处方.结果:当三七总皂苷、微晶纤维素和中等粘度羟丙基纤维素的比例分别为31%、60%和9%时,Rb1 1 h、12 h和Rg1 1 h、12 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6.82%、53.25%和83.47%、95.09%,生物粘附强度为78 min,蟾蜍上腭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为为生理盐水组的94.84%,几乎没有纤毛毒性.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得到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的较优处方.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分析深圳市2002年3家综合医院的优劣,找出3家医院在运行和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关对策.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进行评价,包括医院规模、资源配置和综合效益3个体系.结果:A医院规模最大,C医院在资源配置和综合效益上均为最优,B医院总体评价最劣.结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3.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为基膜,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方法制备了L-DBTA印迹中空纤维复合膜。该复合膜对异丙醇/水体系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对于w=0.20和0.50的异丙醇/水体系,经过一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 400和5 690,通量分别为1 440 g/(m2.h)和551 g/(m2.h);对于w=0.95的异丙醇/水体系,浸膜液浓缩一倍,经过两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分离因子可达82 100,渗透通量可达739 g/(m2.h);对于异丙醇/水体系,通过实验,获得了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与一般渗透汽化膜相反的分离规律:料液温度升高,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下降;随着料液浓度的升高,分离因子出现最大值时的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牙髓神经对树脂充填深窝洞后疼痛性反应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树脂充填深龋洞后不同时期P物质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在树脂充填侧的成牙本质细胞及胞质突区域,充填后第1、3、5天与未充填对照组相比,P物质染色均呈明显阳性显色(P<0.05),第7天充填组与对照组显色程度接近(P>0.05)。结论树脂直接充填深窝洞刺激牙髓神经产生的疼痛反应在第1~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5.
3种术式矫正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3种术式矫正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135例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根据其临床特征分别选择软骨管成形或加钢丝悬吊术(198例) 、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术(72例)和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移植外耳再造术(865例)3种术式。通过对57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不同术式的术后临床效果和优缺点。结果:长期随访观察表明,570例患者术后双耳位置、形态、大小基本对称,少有复发现象和严重并发症。3种术式修复Ⅰ度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随访优良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根据患者残耳临床特征选择以上3种不同术式修复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徐武清  赵燚  赵喆  马英锋  王虹  赵自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7):486-488,F0002
目的通过CT摄片观察致密型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修复兔骨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SparkPlasmaSintering)技术制备氧化铝-羟基磷灰石(Al2O3-HA)人工骨,植入兔股骨腔隙性骨缺损模型中,术后1天、12周通过CT摄片,观察人工骨与兔骨结合状况。结果术后12周宿主骨缺损完全愈合。结论SPS技术烧结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承重骨人工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7.
顺丁烯二酸酐改性环氧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成顺丁烯二酸酐改性的环氧二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及其物理机械性能。按量取E51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与催化剂N,N-二甲基苄胺一起进行反应。检测了由合成EAM单体或EMA单体配制复合树脂的压缩强度、径向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固化深度、吸水值和水溶解值。与EMA单体比较,含EAM单体的复合树脂明显增强了压缩强度、径向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固化深度值,降低了吸水值和水溶解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片(络活喜)加复方丹参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壁重塑的干预。方法:将32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HRc)、阴性对照组(SHRNs)、阳性对照组(SHRA)和治疗组(SHRA+D)四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未作治疗即测定各指标,并与8只同周龄Wistar鼠比较。除空白对照组外,后三组分别经生理盐水、络活喜、络活喜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周后处死,测定各项指标。结果:与wistar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血压明显增高、管腔增大、血管壁明显增厚,尤以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VSMC)肥大为主;经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血压明显降低,血管壁增厚得到遏制;阳性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比较,治疗组血管壁变薄更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络活喜通过降低血压遏制SHR血管壁重塑,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能进一步遏制血管壁重塑,但可能表现为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49.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法筛选独一味分散片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独一味分散片制备处方。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以分散片崩解时间、木犀草苷溶出的t80及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考察指标,应用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及效应面优化法对独一味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选取较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考察指标与各因素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优化后独一味分散片处方为12%PVPP为崩解剂、14%预胶化淀粉为溶胀剂、3%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和助流剂、45%MCC为填充剂。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分散片崩解时间为20.6s,木犀草苷溶出的t80为1.68 min,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0.068 9。结论 中心组合设计法具有应用简便、预测性好等优点,筛选的处方可以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制备一定硬度且具有可被接受口味的速释分散片。  相似文献   
50.
In vitro cytocompatibility of ternary biocomposite of dicalcium phosphate (DCP) and calcium sulfate (CS) containing 40 wt% poly (amino acid) (PAA) was evaluated using L929 ?broblasts and MG-63 osteoblast-like cells. Thereafter,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biocomposite in vivo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mplantation in muscle and bone model. In vitro L929 and MG-63 cell cultur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and PAA polymer were noncytotoxic and allowed cells to adhere and proliferate.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confirmed that two kinds of cells maintained their phenotype on all of samples surfaces. Moreover, the DCP/CS/PAA composite showed higher cellular viability than that of PAA; meanwhil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LP activity were much higher when DCP/CS had added into PAA. After implanted in muscle of rabbits for 12 weeks, the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 exhibited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no inflammatory responses were found. When implanted into bone defects of femoral condyle of rabbits, the composite was combined directly with the host bone tissue without fibrous capsule tissue, which shown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conductivity. Thus, this novel composite may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