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66篇
  免费   3216篇
  国内免费   2814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862篇
妇产科学   301篇
基础医学   3719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6568篇
内科学   5719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0698篇
特种医学   24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37篇
综合类   1118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80篇
眼科学   311篇
药学   5237篇
  56篇
中国医学   4217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953篇
  2021年   1416篇
  2020年   1383篇
  2019年   1103篇
  2018年   1137篇
  2017年   1459篇
  2016年   1640篇
  2015年   1660篇
  2014年   2954篇
  2013年   3066篇
  2012年   2970篇
  2011年   3198篇
  2010年   2781篇
  2009年   2542篇
  2008年   2715篇
  2007年   2800篇
  2006年   2690篇
  2005年   2414篇
  2004年   2121篇
  2003年   2040篇
  2002年   1779篇
  2001年   1563篇
  2000年   1368篇
  1999年   1162篇
  1998年   946篇
  1997年   911篇
  1996年   678篇
  1995年   621篇
  1994年   561篇
  1993年   429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403篇
  1990年   309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229篇
  1987年   196篇
  1986年   190篇
  1985年   255篇
  1984年   203篇
  1983年   142篇
  1982年   155篇
  1981年   175篇
  1980年   120篇
  1979年   81篇
  1978年   56篇
  1977年   50篇
  1976年   37篇
  197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内皮素 - 1 ( ET- 1 )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随机分正常、假手术、模型、电针、头皮针五组 ,每组 1 0只 ,后四组均于造模后 72小时、1 0天、1 5天取血测 ET- 1 ,并与手术后 6小时测定值进行比较 ;前三组不治疗 ,后两组造模后分别用电针与头皮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ET- 1测定值。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 ,术后 1 0天与 1 5天 ,治疗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0 .0 1 ) ,电针组与头皮针组 ET- 1测定值无明显差异。对ET- 1的影响 ,术后 72小时及 1 0天时 ,治疗组 ET- 1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5 ) ,头皮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 ( P<0 .0 5 )。结论 :头皮针可在脑缺血早期就明显降低血浆 ET- 1含量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治疗中的脑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治疗意义。方法对1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全部应用了脑保护装置(滤网型)。结果14例患者成功地释放了18枚自膨式支架。其中2例发生微栓子脱落轻度卒中,治疗1~3d完全恢复,颈动脉狭窄6例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随访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梗死。结论在支架治疗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可减少治疗中的神经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3.
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否为诱发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子,并证实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C/T多态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影像表现符合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者30例,对照组30例为影像表现正常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两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采用χ^2检验,得出MTHFR基因纯合突变TT型在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794,P<0.05),病变组TT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可能是诱发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素。运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出TT型和非TT型患者在影像表现的分级程度上有差别,携带TT型基因者影像表现分级重。结论:MTHFR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深部脑白质缺血发病的危险因子,且TT型基因与深部脑白质缺血的易感性和影像表现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4.
实验性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害与DNA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VPN)的继发性损害是否有DNA氧化损伤,并研究抗氧化剂依布硒啉(ebselen,EB)对这种远隔部位损伤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后分为: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溶剂组,④抗氧化剂EB10mg.kg-1组,⑤抗氧化剂EB30mg.kg-1组,每组5只大鼠。2周后行肢体运动神经功能评估并取VPN后行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PN的8-羟基-2-脱氧马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结果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假手术组(1.80±0.56,1.72±0.48vs2.28±0.33,P<0.05)。尼氏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同侧VPN细胞形态规整。而梗死同侧VPN神经细胞出现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固缩,尼氏体退变为萎缩的深色细胞。EB30mg.kg-1组尼氏染色观察到改善作用。溶剂组同侧VPN的8-ohdG阳性细胞数目(0.1mm2)显著增加(146.8±12.1vs108.4±19.2,P<0.05);与溶剂组相比,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阳性细胞数目显著下降(123.6±14.7,123.4±17.4vs146.8±12.1,P<0.05)。结论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2周,同侧VPN存在DNA氧化性损伤。抗氧化剂EB对VPN的DNA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目的: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分别于术后1d,3d,7d,14d和28d取材;利用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分析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一1)表达的影响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血管数量;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VEGF和Flk-1在移植组动物的心肌梗死区残存细胞、梗死周边区细胞以及部分移植细胞内表达。移植组VEGF和Flk-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d和14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弱。术后7d,14d和28d移植组血管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移植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14d可在部分移植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论:骨髓细胞移植通过上调移植细胞及受者内源性VEGF和Flk—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迟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对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创伤后迟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存活14例,死亡6例,死亡率30%;手术治疗12例,存活10例,死亡2例,死亡率17%。结论及时诊断与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提高脑创伤后迟发性脑梗死的治愈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9.
During brain activation, local control of oxygen delivery is facilitated through microvascular dilatation and constriction. A new functional MRI (fMRI) methodology is reported that is sensitive to these microvascular adjustments. This contrast is accomplished by eliminating the blood signal in a manner that is independent of blood oxygenation and flow. As a consequence,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can be assessed through changes in the remaining extravascular water signal (i.e., that of parenchymal tissue) without need for exogenous contrast agents or any other invasive procedu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vascular space occupancy (VASO)-dependent functional MRI (fMRI)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for visual stimulation, breath-hold (hypercapnia), and hyperventilation (hypocapnia). During visual stimulation and breath-hold, the VASO signal show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with the stimulus paradigm, consistent with local vasodilatation. This effect is reversed during hyperventilation. Comparison of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s of VASO-fMRI, cerebral blood flow (CBF)-based fMRI, and 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BOLD) fMRI indicates both arteriolar and venular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 VASO.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water exchange rate and partial volume contamination with CSF were calculated to be negligible. At the commonly-used fMRI resolution of 3.75 x 3.75 x 5 mm(3), the contrast-to-noise-ratio (CNR) of VASO-fMRI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BF-based fMRI, but a factor of 3 lower than for BOLD-fMRI. Arguments supporting a better gray matter localization for the VASO-fMRI approach compared to BOLD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后不同时段,缺血半影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bFGF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规律。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组,后者再根据缺血时间不同分5个亚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大脑中动脉,2h后断头取脑。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d、7d、14d、28d、42d断头取脑,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半影区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bFGF在皮层及海马部位的表达规律。结果 HE染色可见脑缺血3d时半影区有少量小胶质细胞出现,14d小胶质细胞增多达高峰,42d趋于稳定。脑缺血3d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开始表达bFGF,7d表达增强,14d达高峰,28d表达开始减弱,42d仍有一定表达,bFGF在海马的表达也有相同规律。结论 小胶质细胞的肥大和增生性变化以及bFGF的表达,不仅发生于脑缺血早期,晚期仍显示持续性变化,表明小胶质细胞活动以及bFGF的表达贯穿于脑缺血的整个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