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57篇
中国医学   647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小檗碱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喂养并行主动脉内膜损伤术,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口服小檗碱和辛伐他汀。处死动物前予药物激发,行腹主动脉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动脉硬化组中有5只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其余3组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小檗碱组、辛伐他汀组的主动脉斑块评分、内中膜和弹力纤维的破坏程度较低,内中膜比增加较少。小檗碱组TC、TG、LDL水平较动脉硬化组低(P〈0.05)。结论小檗碱具有降低血TC、TG、LDL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姜黄素、小檗碱分别及其配伍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为中药配伍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db/db小鼠分别及联合口服给予姜黄素和小檗碱,给药28 d,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GF)的mRNA表达。[结果]将小檗碱和姜黄素分别及配伍作用于db/db小鼠,姜黄素低剂量(19.5mg/kg)小檗碱高剂量(144mg/kg)配伍组可下调db/db小鼠肝脏G-6-PasemRNA表达,姜黄素高剂量(39 mg/kg)小檗碱高剂量(144 mg/kg)配伍组可上调db/db小鼠肝脏LDLR mRNA表达,各组对db/db小鼠肝脏AGF 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小檗碱和姜黄素配伍后,可调节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独给药组。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复方黄柏胶囊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黄柏胶囊中所含黄柏、栀子、姜黄、蒺藜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黄柏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kromato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3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35:65:0.08),紫外检测波长为265nm,流速为1.0mL/min。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分离良好。复方黄柏胶囊中盐酸小檗碱HPLC测定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6.5%,RSD=1.6%(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复方黄柏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小檗碱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DNA ladder、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过程中相关蛋白Be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小檗碱在体外试验中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在一定的时间、剂量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20、40 mg/L小檗碱作用48 h后,细胞DNA片段分析可看到凋亡时降解形成的梯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了细胞凋亡峰,各组的凋亡率分别是(16.7±2.8)%、(29.6±4.4)%,与对照组(1.9±0.6)%和5 mg/L小檗碱组(2.3±0.8)%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凋亡过程中,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Bcl-2蛋白表达下凋.结论 小檗碱体外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考察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对小檗碱的影响以及英黄连中吸收吴茱萸成分的情况。方法 以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吴茱萸,10%,20%,30%,40%,50%英黄连中的成分含量。结果 黄连用吴茱萸炮制后小檗碱的含量减少,20%,30%英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较高;萸黄连中确实吸收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 吴茱萸炮制黄连的用量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小檗碱(Berberine)对压力负荷所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主动脉缩窄术构建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模型+小檗碱组,另外将假结扎主动脉的8只大鼠入组假手术组。术后4周,利用心脏超声测定大鼠的心功能指标;HE、Masson及TUNEL染色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大小、心脏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等指标;同时使用RT-q PCR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心房利钠因子(ANP)m 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Bip/GRP78和CHOP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可明显改善主动脉缩窄所致的心功能紊乱,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大小(P<0.05)、心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比率(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小檗碱治疗可明显降低长期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Bip/GRP78和CHOP的表达的增加(P<0.05)。结论 :小檗碱可显著改善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心肌肥厚及心功能紊乱,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肥厚型心肌起保护作用,且此种心脏保护性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压力负荷所致的内质网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早期酒精性心肌病(ACM)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每日白酒灌胃以建立SD大鼠早期ACM模型,将已建模成功的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小檗碱治疗组(14只)、安慰剂组(14只),并随机抽取10只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4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MP-2mRNA、TIMP-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安慰剂组LVEDD、LVESD、LA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肌组织中的MMP-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TIMP-2mRNA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剂比较,小檗碱组LVEDD、LVESD、LA减小,左室舒张功能有所改善,心肌组织中的M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IMP-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BBR逆转早期ACM大鼠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减少心肌组织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9.
吴淑洋  杨晓琴  成威键  李敏  李楠  章津铭  吴亿晗 《中草药》2024,55(12):3987-3997
目的 基于中药经典复方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合煎过程中成分间相互作用,探讨其代表性成分葛根素、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苷、甘草酸、巴马汀体外结合形成自组装纳米粒的性能及改善伊立替康(CPT-11)所致肠毒性作用的药理活性,为来源于中药汤剂的活性成分间的自组装纳米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小檗碱-汉黄芩苷自组装纳米粒(berberine-wogonoside nanoparticles,Ber-Wog NPs)、小檗碱-葛根素自组装纳米粒(berberine-puerarin nanoparticles,Ber-Pue NPs)、黄芩苷-葛根素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puerarin nanoparticles,Bai-Pue NPs)、黄芩苷-巴马汀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palmatine nanoparticles,Bai-Pal NPs)、黄芩苷-甘草酸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Bai-GA NPs)5种组分自组装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包封率、载药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其微观形貌,紫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考察成分间相互作用;考察5种组分自组装纳米粒缓解CPT-11致小鼠迟发性腹泻的药理作用。结果 组分间按1∶1投药比,制备所得Ber-Wog NPs、Ber-Pue NPs、Bai-Pue NPs、Bai-Pal NPs、Bai-GA NP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8.09±4.64)、(216.29±5.31)、(173.53±5.46)、(185.75±3.38)、(242.10±12.30)nm;PDI分别为0.14±0.06、0.13±0.06、0.19±0.03、0.19±0.01、0.21±0.05,TEM观察均为球状纳米粒,除Ber-Wog NPs外,其余4种纳米粒包封率均较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提示,5种纳米粒的组装均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形成;分子对接模型进一步提示,其形成机制与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或氢键相关。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制剂组可缓解小鼠体质量降低,腹泻指数降低,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组织病变显著缓解。结论 GQD来源的几种代表性成分可高效自组装形成纳米粒,且具有类似GQD缓解CPT-11所致肠毒性作用,为研究传统中药汤剂药效物质基础形态与药效的相关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