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24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35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bFGF和Endostatin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骨肉瘤和30例骨软骨瘤中bFGF、Endostatin和CD34的表达。结果(1)在骨肉瘤中bFGF、Endostatin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76.7%、86.7%、96.7%,三者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Endostatin与CD34在骨肉瘤中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s为0.528,Endostatin表达在组织高、低分化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Endostatin表达与骨肉瘤转移有关(P<0.05)。(3)骨肉瘤标本中bFGF与Endostatin表达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骨肉瘤内血管新生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条件,也是转移的基础。Endostatin可作为术后肿瘤转移的预测因子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2.
姜黄素对大鼠环孢素慢性肾毒性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环孢素(CSA)肾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6只,模型组、治疗组和预防组各8只。正常组给予橄榄油30 mg·kg-1·d-1灌胃4周;模型组以CSA30 mg·kg-1·d-1灌胃4周;治疗组以CSA30 mg·kg-1·d-1灌胃2周后,再给予姜黄素200 mg·kg-1·d-1灌胃2周;预防组给予CSA30 mg·kg-1·d-1与姜黄素200 mg·kg-1·d-1联合灌胃4周。观察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以及给药后24 h尿量、血肌酐、尿素氮和肾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HO-1和bFGF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给予CSA后体重下降(P<0.05=,尿量增多(P<0.05=,尿素氮、肌酐上升(均P<0.05=,肾脏组织出现较典型的病理变化,HO 1表达显著下降(P<0.01=,bFGF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预防组HO-1表达增加(均P<0.01=,bFGF表达下降(均P<0.01=。结论姜 黄素可改善CSA所导致的肾毒性,可能是通过增加HO-1、降低bFGF的表达发挥抗CSA肾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贝复济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80例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微波治疗,治疗组给予微波加贝复济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贝复济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为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顺闭饮对小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形态学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制备实验小鼠模型,光镜观察前列腺上皮细胞高度、计算前列腺湿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HE染色:顺闭饮组较模型组的前列腺腺上皮增生呈明显抑制,腺腔分泌物和间质减少。顺闭饮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呈明显减少(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可通过调节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来影响前列腺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75.
娄四龙  霍钢  郑履平  戴勤弼 《重庆医学》2007,36(19):1943-1945
目的 探讨p5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bF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RT-PCR法检测p53、bFGF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53、bFGF和MVD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53、bFGF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MVD计数也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53与bF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53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1);bFGF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 p53、bFGF、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6.
徐斌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381-2381
目的:观察前列安通片对前列腺增生(BPH)大鼠增生前列腺组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法复制BPH模型,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各组前列腺组织的形态改变;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实验各组前列腺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前列安通片高、中、低各剂量组(6.24,3.12,1.56 g·kg-1)及阳性药保列治组(1.67 g·kg-1)与模型组比较,前列腺质量、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腺体平均面积、平均周长降低,相同面积内腺体总数目增加(P<0.01);前列安通片各剂量组bFGF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前列安通片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对BPH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胃愈疡颗粒的疗效机制。方法以Okeba改良法复制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采用RT-PCR、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胃组织bF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胃溃疡组织bFGF-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明显(P<0.01);健胃愈疡组、法莫替丁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高(P<0.01),健胃愈疡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明显(P<0.01)。第14 d模型组、健胃愈疡组、法莫替丁组bFGF表达继续增加,健胃愈疡组表达最强,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促进bF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多肽生长因子bFGF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成年猴脊髓存在该生长因子的表达提供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证据.方法取云南成年健康雄性猕猴1r8脊髓节段制作20μm厚的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以抗bFGF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bFG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bFGF—IR)在脊髓的分布.结果bFGF—IR在成年猴脊髓腹角神经元、背角神经元、背角Lissauer束和中央管(X板层)均有分布.结论成年猴脊髓存在多肽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提示该多肽生长因子在成年猴脊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株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Westem Blot法检测细胞COX-2、VEGF、bFGF的表达状况.结果 COX-2抑制剂celecoxib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株COX-2、VEGF、bFCF的表达.结论 抑制COX-2的表达及由此引起的VEGF和bFGF蛋白表达降低,在COX-2抑制剂抗骨肉瘤的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0.
Lymph nodes (LN) involved with small lympho- cytic lymphoma (SLL) reportedly contain increased numbers of microvessels that may constitute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this disease. We investigated the secretion of the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 basic 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 (bFGF), from primary tissue cultures of 15 LN with SLL and 10 reactive LN. bFGF was detected from the resulting conditioned media (CM) in 13/15 SLL samples (mean 92 +/- 30, range 5-420 pg/ml) but was undetectable in CM from all reactive lymph nodes. CM was also used in a 72-h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proliferation assay. HUVEC proliferation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SLL CM (70 +/- 17%, range -4-194%), proportional to secreted levels of bFGF (R2 = 0.95), and was reversed by depleting bFGF from CM. Previous SLL studies have examined either patient serum samples or paraffin-embedded lymph node tissue sections.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xamine the secretion of an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 from primary cultures of lymph node cell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FGF is probably the primary mediator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d angiogenesis in involved nodes. These findings may be pertinent to futur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chanisms of increased angiogenesis in S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