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49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4篇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及破膜时间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的变化。方法 对212例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胎膜未破病例518例为对照组。 结果 胎膜早破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和胎儿窘迫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破膜时间的延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有显著升高。 结论 胎膜早破是难产的信号之一,影响到新生儿预后,应对胎膜早破患者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130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为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的认识 ,我们总结了 13 0例新生儿HIE的CT资料 ,结合临床诊断和文献做一回顾性研究。方法  13 0例经CT和临床诊断的HIE的新生儿 ,全部平扫。结果 HIE表现可为正常 ,累及 1~ 4个脑叶 ,常累及额叶 ;可合并各种类型脑损伤性颅内出血 ;可合并脑梗塞。结论 HIE中缺氧缺血互为因果 ;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差异 ;中度和重度者较容易合并颅内出血 ,对旁矢区损伤CT和B超不能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变化 ,探讨其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 5 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sICAM 1和sFas水平 ,其中重度窒息 34例 ,轻度窒息 2 0例 ,并与 16例正常新生儿对照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窒息新生儿血清sICAM 1和sFas增高 ,3组新生儿血清sICAM 1和sFas均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 9.6 5 ,31.10 ,P均 <0 .0 5 )。重度窒息新生儿的sICAM 1和sFas较轻度窒息和对照组均明显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结论 新生儿窒息患儿sICAM 1和sFas水平增高 ,提示ICAM 1和Fas可能通过缺氧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参与新生儿窒息的病理过程 ,血清sICAM 1和sFas含量可能作为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早期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53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浆ET1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生后24小时内、第3日和第7日)。结果:患儿生后3日内重度窒息组血浆ET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均<0.01),且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1);第7日窒息组ET1浓度逐渐下降,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重度组仍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均<0.01)。生后24小时内ET1浓度最高的5例患儿4例死亡,第7日ET1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的14例中5例3个月后头颅CT显示有脑萎缩。结论:ET1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ET1在24小时内显著升高及第7日持续不降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母血、脐血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早期处理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Witko—Sarsat法加以改进检测胎儿窘迫组和对照组母血、脐血中AOPP水平,观察各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胎儿窘迫组母血及脐血中AOPP水平分别为139.89±12.82μmol/L,139.52±17.28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04.67±11.63μmol/L,109.56±11.67μmol/L,胎儿窘迫组显著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胎儿窘迫持续时间≥30min与持续时间〈30min相比较,脐血中AOPP有显著差异(158.38±8.03μmol/L vs131.43±13.36μmol/L,P〈0.05);母血在胎儿窘迫不同持续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③胎儿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11例,其中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2例,与脐血中AOPP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氧化应激损伤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检测脐血AOPP水平有助于评估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母血中AOPP水平与胎儿缺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提出预防和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 ̄2005年12月分娩的325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第一位是脐带因素,占34.15%;其次为产程及胎位异常占27.69%;胎盘功能不全占17.54%;占67.08%的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结论脐带因素、产程及胎位异常、胎盘功能不全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并脑损害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1月被确诊为新生儿窒息并脑损害 5 0例患儿的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 3 0例窒息无合并脑损害组及 3 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 ;脑损害组中合并颅内出血组 3 0例血小板参数与无颅内出血组 2 0例作比较。结果 :①新生儿窒息并脑损害组急性期 (出生后第 1天 )较无合并脑损害组及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而MPV和PDW与无脑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差异显著 (P <0 0 1)。在恢复期 (生后第 7天 ) ,三组的PLT、MPV和PDW之间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②急性期脑损害组中合并颅内出血组PLT较无颅内出血组明显降低 (P <0 0 1) ,而MPV和PDW较无颅内出血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窒息的预后及早期颅内出血倾向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在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8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对照组在活跃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及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活跃期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助产者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人工破膜可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防止羊水粪染,减少胎儿窒息,有利于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S: Adrenomedullin (AM) is a newly discovered vasodilator peptide that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irculating AM was increased in infants with prenatal asphyxia who developed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 DESIGN AND METHOD::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40 full-term asphyxiated newborns: 20 developed IVH (group A) and 20 did not (group B). Forty term healthy newborns represented the control group. Biochemical laboratory parameters, neurological patterns, cerebral ultrasound scanning, and Doppler velocimetry were assessed at 12 and 72 h from birth. Plasma AM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at 12 h from birth by means of a specific RIA. RESULTS: AM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20.2 +/- 5.2 fmol/ml) than in group B (8.4 +/- 2.1 fmol/ml) or controls (9.3 +/- 2.6 fmol/ml). In asphyxiated newborns, AM concentr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I value only in group B. CONCLUSIONS: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AM at 12 h from birth in asphyxiated newborns who later developed IVH suggests that this peptide may participate in the loss of cerebral vascular autoregulation in response to hypoxia and could be useful to discriminate, among newborns at risk, those with an adverse neurolog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00.
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咸宁医学院学报》2010,24(5):399-400,403
目的评估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42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CK-MB和cTnT)测定用来评估窒息后心肌损伤。结果在病例组,共有26例(26/42)窒息患儿发生心肌损害,而健康对照组仅2例发生ECG异常。在病例组,cTnT和CK-MB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Tn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CK-MB为高(P〈0.05)。而且cTnT水平同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TnT不仅可以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而且还可以评估其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