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49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4篇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Perinatal death or cerebral palsy are devastating outcomes of pregnancy for families. In an attempt to prevent these outcomes fetal wellbeing is assessed by a variety of means in the antenatal and intrapartum settings. In this review, the most common means to confirm fetal wellbeing, the rationale for their use and evidence of their efficacy in each of these sett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labour, the indications for continuous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 guide to interpretation of cardiotocograph (CTG) or fetal blood samples (FBS).  相似文献   
62.
荆蕙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72-4673
目的 探讨产科高危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某院分娩的1 216例新生儿,其中新生儿窒息34例(2.8%),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与产科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在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中,脐带缠绕32.4%,羊水异常占26.5%,胎盘因素占20.6%,早产占8.7%,胎位异常占5.9%,其他占5.9%.脐带缠绕所占比例最高,其中中度窒息占81.8%.结论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是围生儿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需要积极预防,以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3.
邓永红 《中国药业》2007,16(19):54-55
目的分析产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6年新生儿窒息113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74%,引发原因中90.26%为胎儿高危因素,93、81%为分娩时高危因素,65.49%为母体高危因素,多数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时高危因素、母体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自我监护意识,预防早产,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王洁  周紫琼  曾月蛾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37-293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儿的影响,如何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提高手术操作技能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在我院住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术105例产妇与同期择期剖宫产1250例母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母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把握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手术指征及提高手术技能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对本院近3年发生的311例ICP病例分治疗组(171例)和未治组(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组。结论:对ICP的早期诊断、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应用连续胎儿监护在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周≥37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护方式分为连续胎心监护组(实验组)和非连续胎心监护组(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胎心监护可及时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缺氧程度及动态变化,筛查胎儿窘迫,预测围出儿结局,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利于农村地区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后CD4+T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组和假手术(sham-operated,SO)组,每组24只,每组按3、24、72 h时间点各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CA组建立窒息6 min致心脏骤停模型;SO组为假手术对照组。并分别于建模或操作后相应时间点行心脏采血。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CD4+、CD8+亚群比例,CD4+T细胞表面分子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IL-4的浓度。结果 CA组IL-4浓度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SO组(P<0.05),IL-6、IL-10在3 h、24 h显著高于SO组(P<0.05),IFN-γ在24 h、72 h较SO组显著降低(P<0.05)。CA组CD4+T细胞表面CD28、PD-1和CTLA-4的表达在24 h时显著高于SO组(P<0.05)。结论 心脏骤停最初3 h、24 h抗炎反应和促炎反应同时存在,72 h后抗炎反应为主;CD4+T细胞在心脏骤停24 h时共抑制因子表达升高,处于受抑制调控状态。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估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施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新生儿:①孕周≥37周。②出生后首次动脉血气分析BD>15mEq/L,或生后5minApgar评分<6分。③出生后6h内出现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40)和对照组(n=38)。亚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持续72h;6h内常规应用苯巴比妥负荷量20~30mg·kg-1,再用维持量5mg·kg-1·d-1对症止痉治疗,予多巴胺5μg·kg-1·min-1,维持3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其他治疗相同。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心、肝、肾等功能。结果:两组各有40例和38例完成治疗;亚低温组直肠温度降至目标温度35℃所需时间为(55±20)min,治疗过程中心率平均下降至(105±6)次/min,对照组(140±11)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正常范围(45±5)mmHg;两组血肌钙蛋白-I、肝功能、肌酐、尿素氮虽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实施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是安全的,可应用于具有重症监护条件的新生儿病房。  相似文献   
70.
唐国珍 《西部医学》2007,19(2):248-249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措施。方法将37例剖宫产的新生儿重度窒息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阴道助产的新生儿重度窒息1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重度窒息情况并统计剖宫产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原因。结果剖宫产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率显著高于阴道助产组(P〈0.05)。导致剖宫产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主要原因有:高危妊娠、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未及时建立自主呼吸、取头时间过长等。结论应加强孕期检查及产前产时监护,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早治疗;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严格执行剖宫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提高产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术中避免一切导致新生儿窒息的操作,特别应绝对避免无把握的反复娩出胎头,方可预防和减少剖宫产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