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7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466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801篇
口腔科学   337篇
临床医学   920篇
内科学   718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370篇
特种医学   270篇
外科学   3095篇
综合类   1300篇
预防医学   568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601篇
  7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33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822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宋莉  李昀  马旭 《医学综述》2009,15(11):1748-1750
目的分析评价采用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填充,行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治疗乳牙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来沈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8岁乳磨牙有龋齿的儿童196例316个患牙进行修复治疗,随机将患牙分为两组,均用ART清除腐质,治疗组患牙160个,用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患牙156个,用FX-Ⅱ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观察两组充填物的成功率、继发龋发病率情况及不同类别洞型填充物保留情况。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两种充填材料在充填物成功率及继发龋发病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材料的Ⅰ类洞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0.54%和90.28%,明显好于Ⅱ类洞(P<0.01)。结论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与FX-Ⅱ玻璃离子水门汀一样适合作ART修复龋洞的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组合SP技术辅助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培训模拟患儿家长的SP,配套以相应患儿病例、多媒体患儿影像及PBL教学法用于对学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交流能力的培训。方法实验组以1名SP对5名学生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及PBL教学,其余内容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成绩,分析问卷。结果实验组平时、理论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示学生对此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SP自我评价认为规范培训及丰富的幼儿知识利于工作。故组合SP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可加强教学薄弱环节,能有效辅助学生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993.
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天津市在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构建了多层次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儿童松果体区成熟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2月至200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儿童松果体区成熟畸胎瘤44例,分析其诊断特点及治疗过程。结果诊断正确率70.5%。38例合并脑积水患者术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显微镜下松果体区成熟畸胎瘤全切除34例,近全切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种类复杂,但患者性别、Parinaud综合征、影像上不均质表现及CT的钙化表现等特点有助于成熟畸胎瘤的诊断。术前治疗脑积水对保证手术安全有益,但具体治疗方案有争议。手术入路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探查方向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探查方向,将其分为两组,2000年1月~2005年3月期间治疗49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其中46例(93.9%)需切断至少1支岩静脉属支;2005年4月~2008年1月期间治疗37例为B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其中7例(18.9%)需切断至少1支岩静脉属支。结果A组平均随访62个月,随访期间总有效率87.8%(43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复视各1例,随访期间好转;小脑出血1例,急诊行颅后窝减压小脑血肿清除后3d死亡。B组平均随访21个月,总有效率89.2%(33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1例,随访期间好转;病侧听力丧失1例,随访8个月无好转。结论采用乙状窦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但术后发生听力障碍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经额窦额部开颅在累及颅前窝和鞍区肿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累及颅前窝和(或)鞍区肿瘤的开颅经验。采用将整个额窦前壁与额部骨瓣一体化开颅的方法,以增加颅底暴露范围,减少额叶牵拉和便于手术早期切断肿瘤血运。结果术后病理:脑膜瘤10例,颅咽管瘤2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软骨瘤1例,额筛骨瘤合并鼻源性囊肿1例,成熟畸胎瘤1例。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入路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额窦额部开颅可充分暴露颅前窝,并可满意暴露侵犯颅底、鼻旁窦的肿瘤,具有脑组织牵拉轻,可以早期切断肿瘤血运的优点,且降低颅前窝重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0例HBGB患者中,30例经超早期翼点小切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30例经常规骨瓣开颅、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结果侧裂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P〈0.05)。结论超早期翼点小切口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BGH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经鼻蝶窦手术入路相关血管的显微下解剖特点。方法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5具行正中矢状位切开,5具模拟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路径上血管的走行特点,与垂体和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测量相互之间的距离。结果鼻中隔后动脉上支至蝶窦开口下极的距离为(3.91±0.82)mm(2.85~5.15)mm,鼻中隔后动脉下支至蝶窦开口下极的距离为(6.16±1.23)mm(4.42~8.28)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为5段,有3个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前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11.94±1.90)mm(9.02~14.86)mm,后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7.96±2.07)mm(5.64~11.58)mm。结论蝶腭动脉、海绵间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垂体下动脉是经鼻蝶窦手术入路中容易引起出血的血管,尤其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术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的显微操作,以免发生大出血这一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9.
Association analyses between gene variability and human longevity carried out by comparing gene frequencies between population samples of different ages (case/control design) ma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genes and pathways playing a role in modulating survival at old ages. However, by dealing with cross-sectional data, the gene-frequency (GF) approach ignores cohort effects in population mortality changes. The genetic-demographic (GD) approach adds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to genetic data and allows the estimation of hazard rates and survival functions for candidate alleles and genotypes. Thus mortality changes in the cohort to which the cross-sectional sample belong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work, we applied the GD method to a dataset relevant to two genes, APOE and HSP70.1, previously shown to be related to longevity by the GF method. We show that the GD method reveals sex- and age-specific allelic effects not shown by the GF analysis. In addition, we provide an algorith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on-parametric GD analysi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s available to authorised users in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t .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不同上抬额叶高度对鞍区显露面积的影响。方法:5具成人头颅湿性标本模拟典型的翼点入路,分别测量额叶上抬0.5cm、1.0cm、1.5cm下鞍区手术间隙Ⅰ~Ⅳ的显露面积。结果:0.5cm、1.0cm、1.5cm各组间显露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P〈O.005)。结论:对于鞍区手术,翼点入路上抬额叶可以显著影响鞍区手术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