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72篇 |
免费 | 1710篇 |
国内免费 | 9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2篇 |
儿科学 | 109篇 |
妇产科学 | 58篇 |
基础医学 | 1549篇 |
口腔科学 | 265篇 |
临床医学 | 1317篇 |
内科学 | 2184篇 |
皮肤病学 | 128篇 |
神经病学 | 1457篇 |
特种医学 | 24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791篇 |
综合类 | 3024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1731篇 |
眼科学 | 200篇 |
药学 | 3622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3244篇 |
肿瘤学 | 5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2篇 |
2023年 | 471篇 |
2022年 | 1028篇 |
2021年 | 1095篇 |
2020年 | 903篇 |
2019年 | 662篇 |
2018年 | 599篇 |
2017年 | 567篇 |
2016年 | 563篇 |
2015年 | 584篇 |
2014年 | 929篇 |
2013年 | 1168篇 |
2012年 | 959篇 |
2011年 | 1046篇 |
2010年 | 839篇 |
2009年 | 771篇 |
2008年 | 773篇 |
2007年 | 811篇 |
2006年 | 671篇 |
2005年 | 583篇 |
2004年 | 486篇 |
2003年 | 473篇 |
2002年 | 408篇 |
2001年 | 337篇 |
2000年 | 336篇 |
1999年 | 278篇 |
1998年 | 233篇 |
1997年 | 239篇 |
1996年 | 235篇 |
1995年 | 208篇 |
1994年 | 209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57篇 |
1989年 | 114篇 |
1988年 | 116篇 |
1987年 | 112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29篇 |
1984年 | 116篇 |
1983年 | 89篇 |
1982年 | 98篇 |
1981年 | 92篇 |
1980年 | 71篇 |
1979年 | 62篇 |
1978年 | 47篇 |
1977年 | 48篇 |
1976年 | 56篇 |
1974年 | 3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并预测大承气汤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及急性胰腺炎的疾病基因;并对关键靶点和相关活性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DAVID"富集分析"得到大承气汤的活性成分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所涉及的功能及通路,最终构建"中药材-活性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综合网络。在大承气汤中发现了108种活性化学成分可与28个疾病靶点相关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其对应化合物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经DAVID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438条,分子功能31条,细胞组成17条,KEGG通路富集96条。大承气汤可能通过药物反应、脂多糖反应和反向调节凋亡等生物过程,抗炎、抗氧化活性、反向调节细胞凋亡以及调节胰腺分泌等方式来实现其药效作用,涉及IL-17,TNF,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该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揭示了大承气汤以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于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分子机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系统药理学采用数据挖掘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获得黄连-半夏药对的化学组分;然后通过ADME筛选得到其有效成分;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有效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并使用分子对接和结合自由能分析对靶点进行验证和筛选,从而获得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分析靶点对应的生物功能、疾病及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而阐述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最终通过MTT试验、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黄连-半夏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作用。研究共筛选出黄连-半夏药对的有效成分46个,对应靶点77个,与胃癌及其并发症相关靶点共38个,相关信号通路前8条,GO分析相关度前20个靶点分子功能。细胞实验证实了黄连-半夏水提物能有效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连-半夏药对具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调控神经和精神系统、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转移,增强抗炎和免疫功能,在胃癌及其相关并发症发挥着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抗癌作用,为后续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癌。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首位,每年约有78万人罹患肺癌,5年生存率低于20%,且85%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70%患者发现时已是癌症晚期或肿瘤已发生转移。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且毒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因此寻找价格适宜、疗效可靠的药物是当务之急。中药是我国的瑰宝,有5 000余年实践经验,古籍中就有治息贲、肺积的记载,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来源广泛、效果可靠等优点,且多作为肺癌的辅助治疗方式,研究中药抗肺癌明确机制同样亟待解决。中药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主要以中药有效成分为"起点",疗效为"终点",探究"过程"——作用机制。目前,中药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自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侵袭等,且已上升到分子、基因水平。该文从上述作用机制着手,以作用靶点及通路为目标,总结近年来中药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相关文献,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研究中所涉及中药进行了性味归经整理,以期为学者研究抗肺癌中药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为肺癌与中药性味归经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左金丸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左金丸化学成分,筛选并预测其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疾病数据库中与Hp感染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左金丸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互网络,获得左金丸抗Hp的特征性基因;通过DAVID6.8数据库对上述特征性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hubba筛选出左金丸抗Hp感染的关键靶点。结果通过TCMSP筛选、预测得到左金丸32个入血活性成分和197个作用靶点。GO分析共得到199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包含炎症反应、RNA信号转录、信号传导等152条,细胞组分包含细胞核、细胞外基质、蛋白复合物等19条,分子功能包含细胞因子活性、DNA结合、ATP结合等28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65条通路与左金丸抗Hp感染密切相关。经Cytohubba筛选得到CXCL8、IL10、IL4、VEGFA、MMP9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左金丸抗Hp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抗Hp药效及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金匮》肾气丸义理及衍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乃阴阳兼顾,阴中求阳,益肾生气,温补肾阳之总方。其在《金匮要略》中治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凡五病。后世师其法而立新方者甚多,诸如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右归丸、右归饮、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等。 相似文献
996.
997.
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目的 :研究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常规抗心律失常方法。结果 :大豆苷元 (3.0,5.0mg·kg-1)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大豆苷元 (0.8,1.0mg·kg-1)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豆苷元 (0.2,0.3mg·kg-1)还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 ,大豆苷元 (0.03% ,0.05%)能明显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大豆苷元 (0.8,1.0mg·kg-1)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具有预防作用 ,且能明显的降低大鼠的死亡率。以上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豆苷元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内流或Ca2+ 内流及与阻断-β 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乙酰紫草素(ASK)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CK-8实验检测ASK对体外培养PC-3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ASK处理后PC-3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和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证明ASK能够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实验证明ASK能够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线粒体依赖性凋亡;Western blotting证明ASK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AKT信号通路。结论:ASK能够有效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并能够有效诱导PC-3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说明ASK具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运脾汤治疗高脂血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harm Mapper、GeneCards、DisGeNET等多个数据库检索,预测并收集运脾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和对应的靶蛋白以及高脂血症的相关疾病基因,筛选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及相关有效化学成分做分子对接验证,利用DAVID数据库的富集分析功能,得到运脾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干预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功能和通路,并构建“中药材-有效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综合网络。结果 运脾汤干预高脂血症的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核心靶点PPARG、NOS3、EGFR、APOB和ESR1,分子对接验证,大部分靶点与化合物有结合活性较好;DAVID富集分析,运脾汤可能通过细胞内外刺激、脂多糖反应和调节凋亡等生物过程和HIF-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途径干预高脂血症。结论 本研究初步预测了运脾汤干预高脂血症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2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中药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0 g/次,3次/d。2组疗程均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Geboes指数、结肠镜下黏膜表现、生活质量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统计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eboes指数、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糜烂、溃疡改善不明显(P>0.05),充血水肿、颗粒样变等肠镜表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0.64%,对照组为23.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病理损伤,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和凝血因子FI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