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蚬壳花椒果皮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蚬壳花椒果皮多糖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蚬壳花椒果皮多糖,以MTT法和移植性H22实体荷瘤小鼠为模型,检测不同剂量蚬壳花椒果皮多糖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结果:当质量浓度为62.5~1 000μg/mL时,其对体外培养的2株人肿瘤细胞Hela和SMMC-7721的增殖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依次为460.9μg/mL、425.6μg/mL。体内实验表明,蚬壳花椒果皮多糖高(1.5g/kg)、中(0.75g/kg)、低(0.375g/kg)剂量组均能抑制荷瘤小鼠瘤块的生长,抑瘤率依次为41.55%、34.96%、33.71%;通过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同样显示蚬壳花椒果皮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比较给药后荷瘤小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后发现,蚬壳花椒果皮多糖毒副作用小,增强免疫功能。结论:蚬壳花椒果皮多糖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优选酶解预处理后浸渍提取两面针中总生物碱的工艺。 方法 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酶种类、加酶量、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提取溶剂、次数、时间等浸渍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50,4倍量pH 5缓冲液,室温(30 ℃)下酶解30 min,再以体积分数60%乙醇-5 g?L-1盐酸室温下浸渍3次,溶剂量分别为12、4和3倍量,每次2 h,总生物碱提取率85.22%。 结论 该工艺简单高效、节能环保,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Ⅳ-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8)、勒樘碱(9)、两面针碱(10)、苯甲酸异丁酯(11).抗菌测试表明化合物1、3、6、8和10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化合物8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3 μg/mL,较优于对照药磺胺甲噁唑;进一步测试表明化合物8能显著抑制临床分离的对6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IC为93.8 μg/mL.结论 基于活性 导向法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碱活性成分,化合物7、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首次发现化合物8对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具有较强杀菌活性,为开发新型超级细菌抗菌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竹叶椒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花椒属药食两用植物,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结合近5年的文献资料,阐述竹叶椒药理活性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该植物药理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通过建立RP-HPLC 法同时测定两面针与毛两面针中木兰花碱、橙皮苷、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及毛两面针素含量,对市场收集到的27批两面针商品药材以及2批野生药材进行分析,比较两者间各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面针与毛两面针5种成分差异较大:前者中主要含生物碱成分,其中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含量较高;后者中均含有这5种成分,毛两面针素、橙皮苷所占含量比重较大;且相同品种间各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结果可为两者的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椒目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椒目超临界CO_2萃取物,分离出59个组分,鉴定出其中35种化合物,占出峰总面积的96.22%。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椒目所得产物的化学成分中,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占出峰物质总含量的90.83%,而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仅占4.03%。萃取产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依次为油酸(38.91%)、棕榈酸(29.45%)、亚油酸甲酯(10.80%)和亚麻酸甲酯(8.64%)。  相似文献   
38.
不同部位两面针药材中两面针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守尧  姚育法  刘楚峰 《中药材》2001,24(9):649-650
目的测定两面针药材各部位的两面针碱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BDS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6634),检测波长为328nm.结果两面针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24%,1.83%.根中的两面针碱含量最高.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两面针的质量控制,根为合理用药部位.  相似文献   
39.
ICP-AES测定广西10个产地两面针药材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广西10个不同产地两面针药材中14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测定。方法 通过硝酸-高氯酸消解体系,有效地彻底消解样品中的有机物,在确定的光谱条件下,测定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各元素加样回收率(n=6)为90.01%~104.14%,精密度均<3%。结论 10个不同产地两面针药材中14种微量元素含量有别,此结果为研究两面针药材微量元素和药效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 of nitidine chloride from Zanthoxylum chalybeum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9-methoxychelerythrine. Whereas nitidine chloride was found to show significant hypotensive activity in rabbits, 9-methoxychelerythrine chloride showed no hypotensive activity. The effect of nitidine chloride on isolated rabbit heart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drenaline and acetyicholine. 9-Methoxychelerythrine, which has hitherto been regarded as an artefact formed by recrystallization of chelerythrine base from methanol, has been shown in this work to be a true natural constituent of Zanthoxylum chalybe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