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4篇 |
免费 | 619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38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38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8篇 |
内科学 | 117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2篇 |
综合类 | 1031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485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396篇 |
肿瘤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327篇 |
2020年 | 318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418篇 |
2013年 | 288篇 |
2012年 | 339篇 |
2011年 | 338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解毒祛瘀方联合化疗对EMT-6乳腺癌细胞株凋亡和CO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方联合化疗对EMT-6乳腺癌细胞移植瘤小鼠细胞株凋亡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接种乳腺癌细胞株EMT-6,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解毒祛瘀方组、化疗组、解毒祛瘀方加化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共用药14天,停药后24h处死动物取材;计算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其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干预组对EMT-6乳腺癌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解毒祛瘀方组比较,化疗组对乳腺癌小鼠抑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解毒祛瘀方组和化疗组比较,解毒祛瘀方加化疗组对乳腺癌小鼠抑瘤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祛瘀方组能诱导EMT-6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较化疗组弱,而解毒祛瘀方加化疗组则能够进一步增强化疗药物对凋亡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COX-2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解毒祛瘀方组、化疗组比较,解毒祛瘀方加化疗组COX-2的表达下调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解毒祛瘀方联合化疗有一定抑瘤、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乳腺癌细胞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42.
目的:观察应用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前4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合并尾端放血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手术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低剂量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中药灌服。在治疗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通过光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学习成绩,改善小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形态学表现。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3.
目的:观察慢盆消炎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NF-κB、磷酸化IκB-α、TNF-α、MCP-1的表达及其TNF-α、MCP-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菌株接种法制作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妇乐组、中药组(慢盆消炎方),另设同龄正常大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给药结束取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分析NF-κB、磷酸化IκB-α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MCP-1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MCP-1含量亦明显上升(P0.01);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呈炎症改变,各层组织均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且黏膜层有出血。2、与模型组相比,妇乐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有所下降(P0.05),但下降程度不如中药组;病理学显示上皮细胞结构已有较明显的修复,排列较整齐,但子宫内膜仍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伴腺体轻度扩张。3、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血清中TNF-α、MCP-1含量亦明显下降(P0.01);病理学显示中药组子宫内膜各层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仅见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慢盆消炎方具有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功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磷酸化IκB-α、TNF-α;MCP-1表达及降低TNF-α、MCP-1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944.
目的通过观察补中益气颗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模型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组、优甲乐组和补中益气+优甲乐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运用猪甲状腺球蛋白和弗氏佐剂混合免疫注射法,联合高碘喂养法复制EAT大鼠模型。补中益气组予补中益气颗粒,优甲乐组予西药优甲乐,补中益气+优甲乐组予补中益气颗粒和优甲乐两种药物。用药干预2个月后,检测各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分离大鼠甲状腺,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POAb、TGA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优甲乐组和补中益气+优甲乐组大鼠血清TPOAb、TGAb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光镜下甲状腺滤泡受损,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甲状腺滤泡细胞呈高柱状,胞浆内见大小不等的空泡,细胞核多形性,线粒体肿胀明显,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微绒毛变短变粗,细胞器超微结构明显受损;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大鼠甲状腺滤泡及细胞器超微结构受损减轻。结论补中益气颗粒能减轻EAT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94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瘀方协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615小鼠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极化方向,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益气健脾化瘀方(25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益气健脾化瘀方25 g·kg~(-1)+5-FU 25 mg·kg~(-1))组,每组10只。腋下接种MFC胃癌细胞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病理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组织中M1,M2型TAMs含量;免疫组化观察腋下移植瘤中CD20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组织中TAMs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几丁质酶3蛋白3(chitinase 3-like 3,Ym1)的mRNA表达水平。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lug,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胃癌细胞排列呈巢状及片状,细胞间质见促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各药物组可见明显肿瘤凝固性坏死,残留肿瘤细胞量正常组益气健脾化瘀方组5-FU组联合组。免疫组化表明,各给药组均能减少瘤体CD206的表达,以联合组最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减少M2型TAMs的含量(P0.05,P0.01),联合组减少M2型TAMs的含量最明显;益气健脾化瘀方组、联合组均能增加M1型TAMs的含量(P0.05,P0.01),以益气健脾化瘀方组最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联合组均能下调Arg1,Ym1 mRNA,上调IL-1β,TNF-α,IL-12 mRNA表达(P0.05)。与5-FU组比较,联合组能明显升高IL-1β,IL-12,TNF-αmRNA,下调Arg1,Ym1 mRNA表达(P0.05)。与正常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能上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下调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P0.05);联合组能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Slug,Snail,Vimentin mRNA表达(P0.05),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Slug蛋白表达(P0.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能上调肿瘤组织中E-cadherin,下调N-cadherin,Slug,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瘀方对胃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5-FU联用有较好的协同抑制胃癌生长、改善胃癌上皮间质转化,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癌中TAMs从M2表型向M1表型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46.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组、活血解毒方不同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65μg/g)造模,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16周后观察大鼠血糖、热板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病理的变化情况,检测坐骨神经中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热板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髓鞘松解,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升高、总抗氧化能力减弱,坐骨神经内PKC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热板潜伏期缩短,神经束膜整齐,PKC在坐骨神经内表达减少,血清中MDA降低,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KC及MDA有关。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观察中医药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对照组26例.研究组活动期予清肠化湿方口服联合灌肠方外治;缓解期予扶正清肠方口服,若病情复发加用灌肠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4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56天和84天进行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能够明显改善总体症状评分,且在治疗后第56天对总体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能够在不同治疗阶段改善腹泻、脓血便、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乏力评分,且治疗后第56天腹泻、脓血便评分,治疗后第84天腹泻、脓血便、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84天,生活质量评分中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第84天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分期治疗能有效改善轻、中度UC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中后期疗效优于西药,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48.
温阳活血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温阳活血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6例ACS不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温阳活血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随访1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肌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TXB2水平及升高6-keto-PGF1α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及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心率、心律、血压等的药物性异常变化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改变(P>0.05)。结论 温阳活血方治疗ACS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骨伤三号方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模型鼠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其对OPG/RANKL/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prague Dawley(SD)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10只)及造模组(20只),20只造模术首先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周再采用剪断L1-5节段椎体前缘以模拟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模型,共有18只大鼠成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干预组,每组9只。干预组大鼠找造模成功后接受骨伤三号方灌胃,1次/d。空白组及模型组接受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均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生物力学变化,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骨痂形态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OPG、核因子-κB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折组织RANK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大鼠弹性模量、最大载荷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弹性模量、最大载荷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干预4周后空白组可见成熟骨小梁形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痂邻近原骨小梁细小松散,向骨性骨痂转化过程明显延迟;干预组形态介于正常骨折组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OPG明显下降,核因子-κB、RANK明显升高,经过中药干预后大鼠OPG水平上调,核因子-κB、RANK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三号方可能通过OPG/RANKL/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加速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方治疗移植肾功能延迟的效果及对TNF-α、IL-6、hs-CRP等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免疫抑制方案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方治疗。比较2组肾功能指标(Scr、BUN、Ccr)、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6、hs-CRP)、肾功能恢复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Scr、BUN、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Ccr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幅度及Ccr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67%:对照组90.00%)(P>0.05)。结论: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方可显著改善移植肾功能水平,缩短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时间,降低血清TNF-α、IL-6、hs-CRP等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