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64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04篇
  5篇
中国医学   162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盛型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及体育运动,治疗组同时服用健脾化湿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42.9%;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降低2hPG、FINS、HOMA-IR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脾化湿汤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中医证候方面疗效良好,是治疗脾虚湿盛型糖耐量异常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2.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晄升阳举陷的功效,以肢倦懒言、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洪而虚或因清阳下陷所致的各种病症为辨证要点。治疗子宫脱垂,久泻久痢,气虚下陷等证,如身体局部发凉,嘴角糜烂,乳糜尿,胃下垂等,疗效稳定可靠,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观念和同病异治的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指南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势点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经病历CRF表确认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以随机、盲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循证医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多中心、双盲试验研究,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益气活血方颗粒,对照组口服益气活血方安慰剂颗粒。研究围绕患者利尿效果(24 h出入量、体重、腹围、超声下腹水量)、肝脏功能、凝血、智能水平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2组均在腹水量减少及利尿改善方面取得疗效,但从腹水减少趋势及净体重、腹围下降趋势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通过治疗前后腹部超声示腹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通过血清学检测对肝脏功能改善进行评价,限于治疗周期,2组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治疗时点肝功能变化趋势图看,观察组在某些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对患者智能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均有所改善,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在气虚血瘀证症候群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1);通过安全性评价,益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协同指南推荐的西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发挥更好的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腹水量;限于治疗周期,益气活血方在肝功能某些方面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益气活血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4.
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3.6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21,1.11,0.55 g·kg-1)。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第5天给药后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48 h,末次给药后2 h麻醉,进行幽门结扎手术,缝合后直肠给药1次,禁食水。18 h后麻醉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取全胃观察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胃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K+-ATP酶、生长抑素(SS)含量。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热板刺激法进行抗炎和镇痛实验,测定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及痛阈值的大小。分别取清洁级小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5.1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12,1.56,0.78 g·kg-1)。 结果: 胃溃疡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S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显著减小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降低H+-K+-ATP酶的活性和MDA含量并增加胃组织中SS和SOD水平(P<0.01,P<0.05)。抗炎、镇痛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或P<0.05)。 结论: 温中益气胶囊可能通过降低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增加SS的含量来实现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气虚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补中益气组35例以及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黄芪颗粒治疗,补中益气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  相似文献   
26.
"脾虚"大鼠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脾虚”大鼠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方法:采用Griess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的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和NO3^-)和过氧化亚硝酸(ONOO^-)。结果:大黄“脾虚”大鼠胃黏膜组织中NO3^-、iNOS及ONOO^-水平均低于正常大鼠,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脾虚”大鼠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低于正常,补中益气汤能升高“脾虚”大鼠胃黏膜组织中NO的含量。  相似文献   
27.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效果。设治疗组 6 2例 ,以中药补中益气汤合西药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 ,西药对照组 (38例 )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疗程 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7 2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3 16 % (P <0 0 5 )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后白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5 ) ,球蛋白显著降低 (P <0 0 5 ) ,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28.
黄建东  韦安暄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19-1321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西药(保肝、降酯、止痛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调肝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2组中医证候变化、生活质量、体重变化、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中医临床证候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83.3%与60.0%(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体重变化比较,生活质量、体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3项指标(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ALT、AST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不良反应2组未见明显发生。结论:健脾调肝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肝损害及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9.
阴火的概念首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详实于《脾胃论》,但其中并没有对阴火的本质做出详细解释,因此后世医家对其有很多不同见解。主要包括:气虚发热、阴虚发热、相火离位、阴火非火四种观点,但是以上观点仍不能较全面解释阴火。现通过复习李东垣对于阴火的论述,并结合个人对气机循环的理解,同时应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得出阴火的本质是脾胃之气在受劳倦,饥饱失宜或七情内伤的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和受纳腐熟的功能受损,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补中益气汤治疗阴火的原理为健运中焦,恢复脾胃运化谷食的正常功能,使阴火所生乏源,再以风药泻之,则元气复,阴火散。  相似文献   
30.
楼丹飞  曹敏  王佑华  周端 《中医药学刊》2010,(10):2127-2129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活血通痹作用的中药超微细粉小复方对冠脉结扎大鼠血清NO、ET的影响。方法:通过冠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63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中粉组(Z)、超微细粉组(X)、煎剂组(J)、麝香保心丸组(SX)等7组,灌胃14天。观察心电图和血清NO、ET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通痹小复方能够降低心电图J点升高程度,升高NO,降低ET。结论:益气活血通痹小复方能够减轻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其调节血清NO、ET,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