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053篇 |
免费 | 24635篇 |
国内免费 | 155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37篇 |
儿科学 | 3607篇 |
妇产科学 | 2385篇 |
基础医学 | 21658篇 |
口腔科学 | 4035篇 |
临床医学 | 59122篇 |
内科学 | 47459篇 |
皮肤病学 | 4811篇 |
神经病学 | 12817篇 |
特种医学 | 120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96篇 |
外科学 | 22064篇 |
综合类 | 130414篇 |
预防医学 | 30746篇 |
眼科学 | 5582篇 |
药学 | 55665篇 |
1190篇 | |
中国医学 | 60030篇 |
肿瘤学 | 137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4301篇 |
2023年 | 14391篇 |
2022年 | 17121篇 |
2021年 | 22681篇 |
2020年 | 14632篇 |
2019年 | 14481篇 |
2018年 | 7179篇 |
2017年 | 12150篇 |
2016年 | 13401篇 |
2015年 | 14635篇 |
2014年 | 23585篇 |
2013年 | 22737篇 |
2012年 | 28487篇 |
2011年 | 30570篇 |
2010年 | 28574篇 |
2009年 | 26350篇 |
2008年 | 26109篇 |
2007年 | 23477篇 |
2006年 | 21725篇 |
2005年 | 22185篇 |
2004年 | 18380篇 |
2003年 | 17119篇 |
2002年 | 13565篇 |
2001年 | 11780篇 |
2000年 | 8499篇 |
1999年 | 6201篇 |
1998年 | 5043篇 |
1997年 | 4256篇 |
1996年 | 3428篇 |
1995年 | 2917篇 |
1994年 | 2354篇 |
1993年 | 1359篇 |
1992年 | 1262篇 |
1991年 | 1219篇 |
1990年 | 953篇 |
1989年 | 953篇 |
1988年 | 344篇 |
1987年 | 291篇 |
1986年 | 209篇 |
1985年 | 154篇 |
1984年 | 82篇 |
1983年 | 49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常发生于感染后,分娩期和消耗疾病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常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早期对病人局部溶栓等治疗效果明显。本文收集1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用以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1 临床资料 女性11例,男性3例,年龄19~52岁,平均32岁。其中10例为上矢状窦血栓,4例为乙状窦血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单纯头痛1例,其它所有患者起病时均表现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的颅内高压症状,同时伴意识不清4例,单侧肢瘫5例,癫痫4例,14例中,1例经手术证实,5例DSA血管造影证实,8例经影像和临床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24.
电针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以来采用电针夹脊穴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4 2例患者除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外 ,均经颈椎X线或CT确诊。其中男性 6 1例 ,女性 81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32岁 ;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 8年。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80例 ,对照组 6 2例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组别例数 性别 (例 )男 女年龄 (岁 )3 2~ 50 51~ 68病程3年内 3年~ 8年观察组 80 3 2 483 14 93 …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外伤性颅内血肿 2 13例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 ,分析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 :治愈好转 171例 ,中残 9例 ,死亡 33例。结论 :对颅内血肿的意识和血肿量、中线移位和脑池变化的相关因素综合判断和预见性评估 ,对颅内血肿治疗方法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28.
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2例,采用钻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方法,观察45例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罗格列酮可以使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下降(P<0.05),也可使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P<0.05).结论 罗格列酮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降血糖药物,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