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72.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40例仅用常规治疗,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绞痛病人早期使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3.
“象”,含“现象”、“形象”、“象征”等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渗透于中医学对自然现象、人体组织器官形态构造、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等各个领域方面的认识,且其内涵深刻而各有下同。本文从自然之象、面象、神之象、脉象、舌象等角度对中医之“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4.
75.
在福建省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及安溪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植物调查过程中,通过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并报道4种福建省药用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豆科的硬毛山黑豆Dumasia hirsuta Craib、野牡丹科的毛柄鸭脚茶Tashiroea oligotricha(Merr.)R. Zhou&Ying Liu、苦苣苔科的广东半蒴苣苔Hemiboea guangdongensis(Z. Yu Li)X. Q. Li&X. G. Xiang和兰科的泽泻虾脊兰Calanthe alismatifolia Lindl.,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标本馆。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丰富了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对该省植物多样性及中药资源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生肌象皮膏珠链治疗家兔骨髓炎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兔双侧胫骨上部干骺端慢性骨髓炎模型经病灶清除术后,左侧骨腔内植入生肌象皮膏珠链,右侧对照。经肉眼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实验侧骨腔内血凝块形成少消失快,肉芽生长丰富健康,很少形成多发性脓肿。实验侧局部脓性液形成增多,第5~10天最明显,珠链除后脓性液迅速减少,随之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77.
7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属于中医骨病的范畴,是一种涉及多脏腑、多器官的复杂病变,该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脾肾亏虚、瘀血阻滞,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通过学习中医学对病机的微观认识-玄府理论,认为骨玄府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而中医学论治OP多从宏观藏象学说之脏腑出发,在微观论治方面有待提高。脏腑功能变化引发的生理(精气血津液)及病理产物与玄府理论气机升降出入的气血津精液同属一源。故而本文将宏观藏象-脏腑-微观玄府以脏腑之变为介质,试探究OP的中医宏观、微观同病的病机,以丰富中医药对OP治疗思维的推进。  相似文献   
79.
夏翔教授认为阴阳平衡是治病防病的关键,辨治中强调调节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等平衡,疗效显著。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80.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取象命名、取象辨药、取象求因、取象辨证、观象治未病以及"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