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2篇
  免费   2140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136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791篇
口腔科学   353篇
临床医学   5209篇
内科学   1553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96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888篇
综合类   4559篇
预防医学   1190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468篇
  4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83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779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718篇
  2014年   1649篇
  2013年   1348篇
  2012年   1968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1922篇
  2009年   1843篇
  2008年   1834篇
  2007年   1894篇
  2006年   1809篇
  2005年   1517篇
  2004年   1228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目的 观察18F-AlF-NOTA-octreotide(18F-OC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用于神经内分泌瘤(NE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同期接受18F-OCT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病理学证实的NET患者,其中7例已接受原发瘤根治性切除术、2例原发灶不明;根据2010年WHO分级标准,将12例明确存在原发瘤者分为中/低级别组9例和高级别组3例,对比原发瘤及转移灶在2种显像中的阳性比例、摄取水平及治疗后影像学变化。结果 原发瘤大小与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显著相关(r=0.731,P<0.05),但与18F-OCT无明显相关(r=0.311,P>0.05)。中/低级别组9例原发瘤中,8例18F-OCT显像阳性,SUVmax中位数为33.80(6.10,56.55);7例18F-FDG显像阳性,SUVmax中位数3.80(1.40,8.80)(Z=-2.345,P<0.05)。高级别组3例原发瘤中,18F-FDG检出3例,18F-OCT 2例。18F-OC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检测转移灶阳性比例高于单一。追踪观察1例胰腺NET术后肝脏多发转移患者,奥曲肽对其18F-OCT显像阳性病灶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18F-OC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可作为检测NET的辅助手段,并有望用于预估疗效。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假包膜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临床诊断AIP患者,观察胰周是否存在假包膜及其CT、MRI表现,并随访评估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假包膜变化。结果 48例AIP中,34例(34/48,70.83%)胰周存在假包膜。33例接受腹部CT检查,其中19例(19/33,57.58%)可见中位厚度为0.50 cm的假包膜,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胰腺实质,动脉期明显强化(t=-3.970,P=0.003),静脉期强化更显著(t=-11.471,P<0.001)。35例接受腹部MR检查,其中27例(27/35,77.14%)胰周存在中位厚度为0.40 cm的假包膜,T1WI均呈低信号,T2WI 7例(7/27,25.93%)呈稍高信号、20例(20/27,74.07%)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均无明显增高,增强表现为延迟强化。21例接受2~34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例随访2~3个月后假包膜变薄,18例随访10~12个月后假包膜完全消失。结论 AIP假包膜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可随胰腺炎症消散而完全吸收,提示其为慢性炎症伴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985.
986.
目的 探讨新型宽探测器CT联合70 kV低管电压、前瞻心电门控技术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evolution CT联合70 kV低管电压前瞻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临床拟诊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45例进行心脏CTA检查,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心脏CTA和心脏超声的诊断效能。记录并计算患儿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结果 45例患儿共25种独立的心血管畸形,包括6种心内结构异常和19种心外大血管畸形。对于先天性心外大血管畸形,心脏CTA的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99.77%(853/855),97.73%(86/88)]均高于心脏超声[98.71%(844/855),88.64%(78/88);χ2=6.28、5.72,P均<0.05)]。有效辐射剂量为(0.20±0.05)mSv,碘对比剂用量为(2.06±1.09)g。45例患儿的图像质量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结论 新型宽探测器CT联合70 kV管电压和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对诊断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87.
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血管侵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1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20)和验证集(n=61)。首先基于增强CT静脉期图像分割肿瘤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利用训练集筛选与淋巴血管侵犯相关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最后基于验证集验证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拟合度。结果 最终提取7个与胃癌淋巴管血管侵犯最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其在训练集的ROC曲线AUC为0.742[P=0.001,95%CI(0.652,0.831)],验证集AUC为0.727[P=0.002,95%CI(0.593,0.853)]。基于训练集所得最优阈值为0.422,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8、0.586、0.806,将此阈值用于验证集,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689、0.519、0.824。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及验证集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P均>0.05)。结论 CT影像组学可作为预测胃癌术前淋巴血管侵犯提供的全新的无创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探讨血吸虫性阑尾炎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并随机选取36例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观察并比较其CT表现,包括阑尾形态、阑尾石形态和邻近结肠壁是否钙化。结果 血吸虫性阑尾炎与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间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和阑尾周围炎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非血吸虫阑尾炎相比,血吸虫性阑尾炎的结肠壁钙化和阑尾石呈双轨状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平扫加MPR和CPR示阑尾石双轨状和阑尾周围肠壁钙化有助于诊断血吸虫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989.
本指南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提出68Ga-DOTA-生长抑素受体PET/CT检查的临床适应证、核医学医务人员岗位要求、检查操作规范、报告处理、质量控制及显像过程中的辐射安全问题,为临床进行68Ga-DOTA-生长抑素受体PET/CT检查提供相应操作规范,为各种影像学表现提供合理解释和标准的诊断报告。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探讨CT所示浆膜高强化征鉴别诊断T3期与T4a期胃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T3期或T4a期患者术前腹部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观察并比较各期图像浆膜高强化征的出现率。以出现浆膜高强化征为诊断T4a期的标准,计算浆膜高强化征诊断T4a期胃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04例胃癌患者中,T3期34例,T4a期70例。浆膜高强化征判断T4a期胃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81/104)、81.43%(57/70)、70.59%(24/34)、85.07%(57/67)及64.86%(24/37)。T4a期胃癌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浆膜高强化征出现率分别为32.86%(23/70)、75.71%(53/70)、62.86%(44/70),动脉期与静脉期(P<0.001)、动脉期与实质期(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期与实质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 浆膜高强化征诊断胃癌T4a期具有较高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可用于判断胃癌浆膜受侵,推荐在静脉期或实质期观察该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