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103篇
  免费   22045篇
  国内免费   19226篇
耳鼻咽喉   3460篇
儿科学   4662篇
妇产科学   4134篇
基础医学   27975篇
口腔科学   4761篇
临床医学   39951篇
内科学   35787篇
皮肤病学   4769篇
神经病学   8533篇
特种医学   99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9篇
外科学   19444篇
综合类   95533篇
预防医学   21955篇
眼科学   3100篇
药学   33020篇
  417篇
中国医学   19024篇
肿瘤学   25599篇
  2024年   2932篇
  2023年   10145篇
  2022年   11681篇
  2021年   12393篇
  2020年   9328篇
  2019年   9872篇
  2018年   5558篇
  2017年   8292篇
  2016年   9101篇
  2015年   9784篇
  2014年   13769篇
  2013年   14532篇
  2012年   19143篇
  2011年   21359篇
  2010年   20877篇
  2009年   19720篇
  2008年   19851篇
  2007年   18482篇
  2006年   17794篇
  2005年   18497篇
  2004年   15546篇
  2003年   13943篇
  2002年   11572篇
  2001年   10464篇
  2000年   8116篇
  1999年   6491篇
  1998年   5340篇
  1997年   4299篇
  1996年   3462篇
  1995年   2805篇
  1994年   2059篇
  1993年   1221篇
  1992年   1009篇
  1991年   880篇
  1990年   682篇
  1989年   701篇
  1988年   204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和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型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渭南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炎症(CI)患者8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55例,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64例;比较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16感染率、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并分析叶酸缺乏和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CINⅠ、CINⅡ/Ⅲ及SCC组HPV16感染阳性率均高于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感染率随宫颈癌变进展而升高;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呈正相关。在CIN各组和SCC组中,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均存在正相加作用;在CINⅡ/Ⅲ及SCC组中,血清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均存在正相加作用。结论叶酸缺乏可能会导致宫颈癌变风险的增加,且可能与HPV16感染存在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3.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临床检测的应用,基因检测在疟疾诊断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从疟疾防治的现状,现有实验室诊断方法检测效果的比较和基因检测的优势等方面,探讨基因检测在消除疟疾阶段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间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妊娠成功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及产妇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女性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妊娠成功率、产褥期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且不增加产妇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胸腺肽α1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病情相对稳定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胸腺肽α1介入疗法。对两组患者开展10个月的治疗活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IFN-γ和IL-2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好转。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较大(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胸腺肽α1能够增强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可降低急性加重发生频率。结论胸腺肽α1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安全有效,且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片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水平,以及核因子-κB(NF-κB)、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MCP-4、MD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7、MCP-4、MD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可降低患儿NF-κB、sTREM-1水平,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因rs17576位点多态性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的282例乳腺癌患者和302例对照组女性,计算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结果两组MMP-9基因rs17576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校正混杂因素后,基因型AA和显性模型下对乳腺癌的风险预测值分别为2. 869 (95%CI:1. 512~5. 447,P=0. 001)和2. 809 (95%CI:1. 513~5. 214,P=0. 001)。3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3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和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MMP-9基因rs17576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存在一定相关性,AA基因型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rs17576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级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数据可以为本地区女性群体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筛选及发病风险评估提供前期研究数据,为乳腺癌的个体化防治和诊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分型检测在不良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不良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正常分娩的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CA、抗β2-GP1抗体水平,对比两组差异,分析ACA、抗β2-GP1抗体对不良妊娠诊断的指导价值。结果观察组ACA-Ig G与ACA-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抗β2-GP1抗体-Ig G与抗β2-GP1抗体-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ACA与抗β2-GP1抗体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ACA与抗β2-GP1抗体阳性表达是导致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及早进行ACA与抗β2-GP1抗体水平的检测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1 470 nm激光剜除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采用1 470 nm激光治疗共89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8±3)岁,前列腺体积(57.4±2.6)ml。所有患者均采用"寻找层面,先易后难,剜切结合"的层面递进法思路行激光腔内前列腺剜除术,比较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8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6.9±2.1) ml/s vs(19.8±3.6)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好转,[(24.6±1.7) vs(8.0±1.2)]。术中无输血、无电切综合征、无直肠和膀胱穿孔病例,无输尿管损伤、大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层面递进法激光剜除技术构想对于高危前列腺增生外科包膜层面的寻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独到优势,且易于掌握,或可为业界同行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菌群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济南市济钢医院就诊的35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4周。排除标准:尿液细菌培养阳性;严重肉眼血尿;近期口服抗生素;存在明显残石患者。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注册号为ChiCTR1800020025),根据有无支架管结壳将患者分为结壳组23例和无结壳组12例。收集拔管当日患者尿液行细菌16s DNA检测。使用UPARSE、UCHIME和RDP calssifier等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尿液菌群分布特点,明确两组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总数、细菌丰度,以及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类别,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种类、数量及细菌丰度的差异,明确结壳组患者尿液中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菌属。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置管侧别、内支架管型号及结石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s DNA检测结果显示,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74个;无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7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两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00)。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为乳杆菌属(23.1%)、拟杆菌属(18.8%)和未分级拟杆菌属(17.1%),非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是为埃希菌-志贺菌属(32.2%)、肠球菌属(24.9%)和假单胞菌属(18.2%)。两组间差异最大的3种细菌是乳杆菌属(P=0.010),拟杆菌属(P=0.004)和未分级拟杆菌属(P=0.004)。结论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多于非支架管结壳患者。拟杆菌属细菌在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的细菌种类丰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