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内脂素对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激活及其在调节人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了解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抽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离、纯化单核细胞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内脂素组(100、200、400 ng/ml,24 h);Bay11-7082抑制剂组(Bay11-7082 40μmol/ml预孵育30 min,内脂素400 ng/ml刺激24 h).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培养基质中MMP-2和MMP-9的酶活性.内脂素刺激细胞后的核转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ELISA进行检测.结果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内脂素干预培养后24 h单核细胞MMP-2和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内脂素还上调细胞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的MMP-2和MMP-9酶活性,内脂素100 ng/ml组MMP-9、MMP-2的酶活性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139 ±0.055)和(1.102±0.011)倍(P均<0.05).加入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后MMP-2、MMP-9的mRNA、蛋白的表达及酶活性均明显低,与内脂素400ng/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内脂素浓度越高,核蛋白NF-κBp65表达越高,内脂素100 ng/ml组相对灰度值为空白对照组的(1.334±0.148)倍(P均<0.05);内脂素浓度越高,NF-κBp65亚单位核内转移越多,内脂素100ng/ml组为0.763±0.056,内脂素400 ng/ml组为1.290±0.065,均大于对照组的0.467±0.046(P均<0.05).结论 内脂素可通过激活NF-κB途径上调人单核细胞中MMP-2和MMP-9表达及活性.这可能是内脂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及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细胞高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内脂素与缺氧、易损斑块破裂、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增生、炎症和糖脂代谢等密切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内脂素的发现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增加了新的思路,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10例T2DM患者(T2DM组)和8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参数水平.结果 T2DM组非肥胖亚组与肥胖亚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肥胖组与非肥胖亚组(P<0.01,t=-26.545,15.111,25.017,14.764);T2DM组、对照组的非肥胖亚组和肥胖亚组间血清内脂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760,1.506);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与腰臀比(WHR)、F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LDL-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元逐步同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臀比(WHR)和HbA1c是影响内脂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R2=0.531,0.042).结论 T2DM患者体内增高的内脂素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可能是联系糖脂代谢的重要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4.
与肥胖有关的2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与机体脂肪组织的增加有显著关系.通过研究脂肪组织在代谢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会为治疗肥胖所致的胰岛素抵抗以及代谢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内脂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它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生成中发挥作用,并且具有类胰岛素活性的作用.现就内脂素与代谢相关疾病的联系及其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内脏脂肪素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体重指数是否大于25kg/m^2随机分为肥胖组(Ob)和非肥胖组(Non-Ob),每组30例,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MI、FPG、2hPG、FINS、C—P、GA、HOMA—IR、WC、WRH及vF等变化情况。结果Ob组和Non—Ob组治疗前后FPG、2hPG、GA、VF、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INS、C—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b组vF、FPG、2hPG、GA、FINS、HOMA~IR及C—P治疗前后变化量明显高于Non—Ob组(P〈0.05),而两组BMI、WC及WRH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F与BMI、WC、WHR、HOMA—IR、FPG呈正相关。结论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升高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INS及C—P,降低FPG、2hPG、GA、vF及HOMA—IR等方面均优于非肥胖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仅具有平稳降糖和改善B细胞功能、部分恢复餐后胰岛素早时相分泌作用,而且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6.
青心酮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内脂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青心酮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与内脂素的关系。方法:取8只8周龄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取24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3组:动脉硬化组(n=8,im,等量生理盐水);青心酮治疗组(n=8,im,10mg·kg-1·d-1);辛伐他汀治疗组(n=8,im,10mg·kg-1·d-1)。所有实验小鼠均饲以"西方类型膳食"饲料至12周。取血检测内脂素、血脂;剪取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剪取主动脉根部斑块组织,观察斑块中内脂素的分布情况;行电镜切片,观察青心酮对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结构影响。结果:青心酮治疗组血清内脂素减少,血脂降低,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减少,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损伤减轻,斑块中内脂素含量减少。结论:青心酮能减少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能通过抑制内脂素生成而降低血脂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7.
血清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外周动脉结果分组,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组(T2DM-PAD组)47例、2型糖尿病无外周动脉疾病组(T2DM组)40例、正常对照组25名,结果显示,T2DM-PAD组、T2DM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63.85±15.94和54.96±12.58 vs 46.29±6.70)ng/ml,均P<0.01],T2DM-PAD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内脂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腰臀比、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结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探讨血清内脂素在预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步进行心电图、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参数检测和常规身体检查后设正常对照组(25例)和冠心病组(78例);再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24例);同时也将78例冠心病病例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4例)与多支病变(54例).比较组间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评价两者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血清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内脂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多支病变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内脂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中有重要价值,它们在冠心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但两者无相关性;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还不能以内脂素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9.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visfatin concentrations between mothers with term and preterm birth (PTB) and between mothers who delivered within seven days and after more than seven days following admission for PTB/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s).

Methods: Maternal peripheral blood and cord blood were collected from 56 mothers with PTB (31 with PPROM) and 71 mothers with term delivery (three with PPROM).

Results: Maternal visfati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given gestational age in PTBs compared to term deliveries (p?=?.021) and also in mothers who delivered within seven days after admission for PTB or PPROM, compared to those who delivered after more than seven days (p?=?.027; p?=?.039). Cord blood visfatin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to be decreased in preterm compared to term infants (p?=?.007).

Conclusions: Visfatin in both maternal and fetal circul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TB/PPROM and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women who will deliver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fter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PTB/PPROM and those who deliver later. Nevertheless,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identify its direct involvement in PTB/PPROM.  相似文献   
80.
肥胖患者血清内脂素和白介素6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肥胖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在普外科患者中选取肥胖者和非肥胖者各60例,测定所有被研究者血清visfatin、IL-6、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 肥胖组患者血清visfatin、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sfatin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者血清visfatin和IL-6水平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