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2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633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9篇
  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肺动静脉畸形临床罕见,是由肺动脉与肺静脉直接相通形成血管短路引起的一种心外右向左分流性病变,临床表现与分流量大小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相关,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普及应用,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肺动静脉畸形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22~67岁,平均38±6岁。2例体检或其他疾病行肺部检查偶尔发现,无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合并动-门静脉分流(A-PVS)的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HCC合并A-PVS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58例,门静脉主干癌栓)与B组(91例,门静脉分支癌栓)。依据分流速度,采用不同规格PVA化疗栓塞。随访并分析生存期、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计算并比较累积生存率,生存预后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14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0.5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6.80%、41.00%。A组与B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和12.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1)。A组和B组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1.70%、25.30%和78.80%、52.30%。术后急性肝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HR=1.77,P=0.01)、Child-Pugh B级(HR=1.96,P=0.003)及肿瘤负荷≥50%(HR=3.22,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而奥沙利铂总量100mg(HR=0.42,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合并A-PVS安全、有效。奥沙利铂较大总量(100mg)的患者预后较好,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Child-Pugh B级及肿瘤负荷≥50%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3.
84.
报告15例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1例,腹腔出血1例,肝性脑病3例的护理,并对并发症的常见原因,护理措施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85.
丁源 《河北医药》2014,(7):1027-1029
目的探讨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采取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的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将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采取对比治疗的方式,其中试验组采用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照组采取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格拉斯哥评分(G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预后情况,试验组相对应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如硬膜下积液/血肿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采取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40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死亡的临床体会,比较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连续完成的40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年龄65~85岁,其中12例CCABG,28例OPCAB。结果患者无手术死亡。OPCAB组3支病变26/28,CCABG组3支病变10/12,其中1例同期室壁瘤切除,1例同期主动脉瓣置换。平均旁路移植支数为(3.4±0.8)支。患者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34个月。随访期间仅有1例术后1个月剧烈活动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无任何症状。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OPCAB和CCABG均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IPSVS)的MRI表现。 方法 回顾36例采用1.5T或3.0T MRI行上腹部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IPSVS患者(PHVS 29例,PIVCS 7例)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解剖学特点。 结果 IPSVS以Tanoue第1种类型的第1亚型(72.2%)和ParkⅡ型(58.3%)最常见。PHVS所在部位除肝Ⅰ段外其它段均存在,以Ⅲ、Ⅵ、Ⅷ段多见,分布在肝内、肝周及包膜下几率相仿,以1个病灶为主,2个及以上病灶少见,形态以结节状为主、动脉瘤状次之,迂曲状及混合形态少见,病灶长径多大于1.0 cm;PIVCS位于肝Ⅰ、Ⅵ、Ⅶ段,分布在肝内-肝周-肝外多见,肝内-肝周及包膜下次之,肝内少见,形态以混合形态的迂曲、结节状为主,病灶长径均大于1.0 cm。IPSVS于MRI平扫T1WI显示上下连续层面肝内的低信号与肝内血管相连,T2WI呈大部分流空的低信号和少许稍高信号,增强显示与病灶相交通的供血门静脉和引流的肝静脉、下腔静脉是其特征性的表现。 结论 MRI能较好地显示IPSVS的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88.
例1女,31岁,智力低下。第1胎唐氏筛查异常,生后1个月死亡,染色体未查。产前查血小板降低(115×10^6/L).例1之女,出生19h因足月小样儿就诊。患儿孕38周岀生,体重2300g,反应差,间断呕吐,短颈,手指短粗,右手通贯掌;头颅CT示两侧脑白质内可见多个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CT值为15 HU。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脏超声: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中度返流,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儿门静脉左支分流手术(Rex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Rex手术的患儿10例,手术前、后二维超声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各个径线值并计算其大小变化,测量手术前后门静脉左支、术后桥血管及吻合口内径,多普勒超声评价门静脉左支、桥血管及吻合口的血流通畅情况。结果10例患儿Rex术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变区域血流信号显著减少;术前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脾脏面积分别为98.5±3.5 mm、53.3±2.7 mm、42.9±5.9 cm2,其中,术后1周的肝右叶斜径(109.3±1.9 mm)以及术后1年的肝右叶斜径(108.7±1.0 mm)、左叶上下径(64.0±2.5 mm)、脾脏面积(28.5±3.6 cm2)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左支吻合口超声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口显示率为70%。术前门静脉左支内径为2.58±0.34 mm,术后门静脉左支内径为5.33±0.61 mm(术后6月)、6.90±0.95 mm(术后1年),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月、6月、1年的相关血管内径如下:桥血管:5.96±0.80、6.90±0.68、7.41±0.56 mm;门静脉左支吻合口:2.77±0.37、2.71±0.36、3.53±0.32 mm;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口:3.26±0.16、3.40±0.17、3.63±0.11 mm。结论超声可无创、定量评估Rex手术前后肝脏和脾脏大小、门静脉左支,术后桥血管、吻合口内径,评估术后门静脉左支、桥血管及吻合口的血流状态,为手术效果的评估提供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肺泡征募(ARS)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OLV)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开胸后行OLV。观察组ARS于开胸后15min进行。记录动脉血压、HR和SpO2,并在侧卧后双肺通气(TLV)15min、OLV15min、OLV4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以简化肺内分流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TLV15min和OLV15min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pO2、SaO2、PaO2、Qs/Qt和PaCO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OLV40minARS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显著增加(P<0.05),Qs/Qt明显降低(P<0.05)。结论ARS通气方式在麻醉状态下OLV时可改善肺内氧合,降低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