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5篇
  免费   2444篇
  国内免费   1065篇
耳鼻咽喉   387篇
儿科学   556篇
妇产科学   502篇
基础医学   4635篇
口腔科学   281篇
临床医学   2665篇
内科学   3550篇
皮肤病学   382篇
神经病学   810篇
特种医学   10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676篇
综合类   406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1123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2331篇
  7篇
中国医学   671篇
肿瘤学   636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488篇
  2022年   1084篇
  2021年   1309篇
  2020年   1171篇
  2019年   874篇
  2018年   893篇
  2017年   953篇
  2016年   993篇
  2015年   972篇
  2014年   1738篇
  2013年   2159篇
  2012年   1678篇
  2011年   1853篇
  2010年   1511篇
  2009年   1442篇
  2008年   1497篇
  2007年   1456篇
  2006年   1317篇
  2005年   1136篇
  2004年   1010篇
  2003年   871篇
  2002年   715篇
  2001年   753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547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18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对肿瘤热疗和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热疗对TIME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热疗与TIME中几类主要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全面而透彻的了解热疗对TIME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2.
The main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 – usnic acid (UA), using Somatic Mutation and Recombination Test (SMART) and the test for detecting epithelial tumor clones (wt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arvae from 72 ± 4 h from Drosophila were fed with UA (5.0, 10.0 or 20.0 mM); urethane (10.0 mM) (positive control); and solvent (Milli-Q water, 1% Tween-80 and 3% ethanol) (negative control). ST cross produced increase in total mutant spots in the individuals treated with 5.0, 10.0 or 20.0 mM of UA. HB cross produced spot frequenci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mM that were higher than the frequency fo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in the ST cross. In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 was negative, which means that the difference observed can be attributed, in part, to the high levels of P450, suggesting that increasing the metabolic capacity maximized the toxic effect of these doses. I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esis using the wts test,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same concentrations of UA show a positive result for the presence of tumors when compared to the negative control. We conclude that UA has recombinogenic,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effects on somatic cells in D. melanogaster.  相似文献   
23.
Introduction: Allergic rhinitis is a common condition with increasing prevalenc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comorbid disorders such as bronchial asthma and atopic dermatitis. If allergen avoidance is not possible,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is the only causal treatment option.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focuses on current treatments and the future outlook for allergic rhinitis. Pharmacotherapy includes mast cell stabilizers, antihistamines, glucocorticosteroids (GCSs),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nasal decongestants. Nasal GCSs are currently regarded a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are considered first-line therapy together with non-sedating antihistamines. The new formulation MP29-02 combines the nasal GCS fluticasone propionate with azelastine in one single spray and has achieved greater improvements than those under monotherapy with modern GCSs or antihistamines. Furthermore, this review discusses allergen immunotherapy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monoclonal antibodies.

Expert opinion: Despite the variety of medications for allergic rhinitis, ranging from general symptomatic agents like GCSs or decongestants, to more specific ones like histamine receptor or leukotriene blockers, to causal therapy like immunotherapy, many patients still experience treatment failures or un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ultimate goal may be to endotype every downstream pathway separately in order to offer patients individualized, targeted therapy with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the respective pathway.  相似文献   

24.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模式的优化,肺癌患者的预后已有一定改善。新辅助治疗是指对潜在可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先给予术前抗肿瘤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通过术前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并且可以杀灭患者机体中循环肿瘤细胞及微转移病灶,令患者远期生存获益。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已被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因此,有临床试验尝试将以上两种治疗手段应用于早期可切除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本文针对新辅助靶向及免疫治疗对早期可切除NSCLC患者的疗效、治疗中的潜在风险予以综述,并探讨新辅助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目的应用6σ理论对肿瘤标志物项目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确定各项目的质量目标。 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8年1至12月室内质控数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TEa)计算6项肿瘤标志物的σ水平,并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和肿瘤标志物分析性能验证图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进而为肿瘤标志物选择合适的质量目标。 结果应用不同层级的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肿瘤标志物项目的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当的"质量规范作为CA125项目的质量目标,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最低的"质量规范作为t-PSA、CEA、AFP、CA199和CA153项目的质量目标。 结论6σ能够客观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并为实验室质量目标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27.
当利用放射线对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位于纵隔的心脏会不可幸免受到照射,从而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随着手术以及放化疗技术的提升,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使得RIHD这一放疗远期并发症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因此,学者们对于RIHD的研究逐渐升温。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疾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临床上缺乏有效阻止其发生的方法。动物模型研究可为临床该疾病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证据,为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情况,旨在为后续实验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前化疗仍为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手段,而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接近晚期。近年新兴的免疫治疗手段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programmed death l)抗体,通过阻断肿瘤细胞逃避自身免疫机制,重新激活自身免疫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肿瘤的治疗作用。针对晚期胃癌的PD-1抗体治疗的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外开展,大部分均有较好效果。本文对近年免疫治疗中的PD-1抗体在晚期胃癌的重要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0.
阳洁  陈宏 《现代肿瘤医学》2020,(7):1209-1213
WT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3,在8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高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可作为AML预后评估和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的有效指标。由于WT1在AML中均有异常高表达,故认为是一种AML抗原,可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以WT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这些免疫治疗可作为那些有高危复发风险及初始标准化疗失败的AML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文就近几年WT1与AML的预后及有关以WT1为靶点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