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81篇
  免费   1388篇
  国内免费   709篇
耳鼻咽喉   623篇
儿科学   823篇
妇产科学   449篇
基础医学   1079篇
口腔科学   537篇
临床医学   2965篇
内科学   4457篇
皮肤病学   587篇
神经病学   2012篇
特种医学   855篇
外科学   5389篇
综合类   6585篇
预防医学   2094篇
眼科学   541篇
药学   4162篇
  50篇
中国医学   2255篇
肿瘤学   241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1117篇
  2021年   1293篇
  2020年   1217篇
  2019年   1143篇
  2018年   1207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1183篇
  2015年   1198篇
  2014年   3062篇
  2013年   2880篇
  2012年   2654篇
  2011年   2898篇
  2010年   2506篇
  2009年   2041篇
  2008年   1896篇
  2007年   1749篇
  2006年   1453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1032篇
  2003年   947篇
  2002年   771篇
  2001年   700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9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替利嗪,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秒呼气末容积(FEV1)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且药物起效快。  相似文献   
892.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肺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肺腺癌一线化疗方案提供循证证据。方法遵循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检索2005—2012年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肺腺癌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试验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采用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RevMan 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Jadad量表评分均≥3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1.50,95%CI(1.01,2.21),P=0.04〕。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肺腺癌的总有效率高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可作为肺腺癌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93.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 ECMO)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48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ECMO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 h及24 h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肺动脉压( PAP )、心率( HR )、心脏指数( CI )〕,治疗前和治疗24 h 后全身氧代谢检测指标〔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 S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PvO2)、混合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治疗后败血症、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1)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治疗前和治疗4 h后两组患者HR、 PAP、 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2)全身氧代谢检测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 PaCO2、 SaO2、 PvO2、PvCO2及S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PaO2、 SaO2、 PvO2及SvO2高于对照组, PaCO2、 PvCO2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24)、病死率为29.2%(7/2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0%(6/24)、67.7%(16/24)(P<0.05)。结论采用ECMO治疗ARDS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代谢,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可作为临床治疗ARD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94.
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应用认知疗法,观察周期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评定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t=5.16,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能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95.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PSPD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度洛西汀治疗,起始剂量为30 mg/d;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疗法。以治疗6周末疼痛量表(MOSPE)减分率评定疼痛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2.9%(29/35),对照组有效率为77.1%(27/3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治疗4周、6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度洛西汀适用于PSPD的治疗,且疗效较好,耐受性较好,联合认知疗法有助于尽快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96.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治疗后第3天、第6天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天试验组总缓解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0%(χ2=2.676,P0.05);治疗后第6天试验组总缓解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3.3%(χ2=3.572,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减轻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97.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Dd、LVSd、LVPWd、LVMI均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可获得满意的降压疗效,其中氯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98.
899.
《Pancreatology》2020,20(8):1582-1586
Background/Objectives: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P) in China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updated guideline in 2013.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is guideline on clinical practice and patient outcome.MethodsModerately severe and severe adult AP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01 to December 31,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enroll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publication date of the updated guideline, as the pre-guideline (Pre) group and post-guideline (Post) group. In-hospital case-fatality ra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adjusting baseline features, including gender, age, etiology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additio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pecific therapeutic approaches recommended in the updated guideline and in-hospital case-fatality rates were explored.ResultsA total of 475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273 (57%) in the Pre group and 202 (43%) in the Post group. The adjusted in-hospital case-fatality r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ost group (14.3% vs. 5.9%, OR 0.39, 95%CI 0.19–0.82). In the post-hoc analysis, the use of enteral nutrition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in-hospital death (OR: 0.08, 95%CI: 0.03–0.18), while open surgery showed an opposite effect (OR: 3.81, 95%CI: 1.06–13.74).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death (OR: 1.00, 95%CI: 0.39–2.60).ConclusionsThere was a prominent transi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ately severe and severe AP after the release of the guideline in China in 2013, which made the prognosis better.  相似文献   
900.
目的探索诱导痰细胞分类在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39例慢性咳嗽患者,依据慢性咳嗽中诊断标准,分为非EB组和EB组,分析两组诱导痰中细胞分类情况;同时给予EB患者进行8周治疗,观察经治疗后诱导痰中各细胞分类的改变情况。 结果239例慢性咳嗽患者中,非EB患者216例,占90.7%,EB患者23例,占9.3%,两组中共有121例(50.6%)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百分比升高;非EB患者组细胞总计数为(4.83±2.61)×106个/g、嗜酸细胞比例为(4.56±10.07)%、中性粒细胞比例为(50.32±26.12)%、淋巴细胞比例为(5.14±7.27)%、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40.30±16.70)%,EB患者组痰中细胞总计数为(5.46±3.07)×106个/g、嗜酸细胞比例为(13.85±1 2.23)、中性粒细胞比例为(46.16±16.89)、淋巴细胞比例为(4.83±2.98)、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35.91±16.35),两组间EB组嗜酸细胞比例有显著的增多(P<0.05),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余细胞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患者组经治疗后,痰中细胞总计数为(4.07±3.89)×106个/g、嗜酸细胞比例为(2.52±3.80)%、中性粒细胞比例为(54.18±17.97)%、淋巴细胞比例为(5.59±4.33)%、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38.32±17.23)%,嗜酸细胞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P<0.05),其余细胞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是诊断EB的重要方法,在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作为EB治疗过程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