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DT)和经瞳孔温热疗法(Trr)对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任选进入经瞳孔温热疗法组114例(114只眼)和光动力疗法组20例(20只眼)。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B型超声波检查。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时光斑覆盖整个瘤体呈灰白色反应。如瘤体较大则多个光斑组合。每次所作光斑点数1~6个。治疗次数1~5次。治疗间隔时间1~3个月。光动力疗法治疗采用维替泊芬(verteporfin)静脉注射15min后,用689nm激光照射。肿物厚度≤3mm者采用83s,〉3mm采用166s。光斑点数1~4个。治疗间隔时间≥3个月。结果从5个方面对两种疗法进行对比。(1)瘤体部位。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区肿物有效率达91.0%(61/67),视盘旁肿物有效率为94.3%(33/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2)视网膜脱离。该因素对PDT治疗的影响比TTT大。(3)瘤体厚度≥4mm者,TTT所用激光穿透力强,比PDT优越。(4)激光对瘤体和组织的反应。PDT治疗后有轻微色素变动,也可引起迟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的萎缩。邢治疗所形成色素瘢痕增生比PDT明显(5)有效率及视力。两组进行有效率及视力对比,P=0.40,0.28,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疗法均有治疗效果。位于黄斑中心区的渗液较少且不厚的肿物,可优先考虑作PDT治疗。如需再作,应慎重考虑PDT对组织的损伤。国人PDT治疗参数及对组织的损伤仍有观察探讨的必要。瘤体较厚渗液较多者可优先考虑,TTT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热化疗对肺部肿瘤细胞生长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参考临床常用剂量,采用43℃加热联合50 μg/L紫杉醇(热化联合组)、单纯使用50 μg/L紫杉醇(单纯化疗组)处理A549细胞,以未处理的A549细胞作对照,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各处理方式下细胞增殖率,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按LDHKi...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构建阿霉素热敏脂质体(DOX-TSLs),并研究其与微波热疗联合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逆向蒸发法制备DOX-TSLs;检测其包封率及体外热敏释放情况;MTT法检测HeLa细胞在化疗、热疗及联合治疗时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治疗时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DOX-TSLs,平均粒径为(190.7±4.8)nm,包封率88.5%;体外累积释放率实验结果表明,DOX-TSLs可在微波热疗条件下迅速释放药物,30 min药物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DOX-TSLs可在6 h内完全进入肿瘤细胞内部;DOX-TSLs与微波热疗联合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热疗联合能促进细胞凋亡,联合治疗时细胞凋亡率为(62.2±2.3)%。结论 DOX-TSLs与微波热疗联合治疗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明显协同作用,为宫颈癌的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4.
AIM: To compare the hemostatic efficacy between epinephrine injection alone and epinephrin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thermotherapy for delayed 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 bleeding. METHODS: Cases with delayed post-ES bleeding undergoing epinephrine injection alone (epinephrine injection group, n = 26) or epinephrine combined with thermotherapy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n = 33) in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1999 and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 were: initial endoscopic hemostasis, rebleeding, complications, requirement of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 or surgery, requirement for blood transfusion, and mortality. RESULTS: The initial hemostatic efficacy was 96.2% for epinephrine injection alone and 100% for combination therapy (P = 0.44). There were four patients with re-bleeding in each group (16.0% vs 12.1%, P = 0.72). There was only one complication of pancreatitis from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Three patients (11.5%) in the epinephrine injection group and one patient (3%) in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required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 or surgery (P = 0.31). The total number of blood transfusion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5 ± 4.6 U vs 3.5 ± 4.5 U, P = 0.94). There was no bleeding-related death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 Epinephrine injection alone is as effective as epinephrin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thermo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layed post- ES bleeding.  相似文献   
75.
胃癌术后腹腔化疗疗效对比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评价胃癌术后腹腔化疗的疗效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1996年1月~200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275例,分为根治切除组和姑息切除或探查组,再分别根据是否进行腹腔化疗分成实验组(128例)与对照组(147例),实验组行温热腹腔化疗,对照组未做腹腔化疗.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各年生存率的差别,利用x2检验分析腹腔化疗对相同胃癌生物学行为类型病例近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腹腔化疗能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性切除病例的l、3年生存率,分别提高13.8%和20.5%,中位生存期延长22个月,即使是生物学行为差的病例,腹腔化疗亦能提高其生存时间.本组晚期胃癌行姑息性切除术后病例的中位生存期提高了8个月,延长了生存时间.结论:腹腔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后有效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76.
CT引导下HITT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ITT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方法使用HiTT治疗36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男24例,女12例)的42个病灶(其中6例病人有2个病灶)。36例病人中22例为原发性肝癌(HCC),14例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直径1.6~7.8cm(平均3.2cm)。其中HCC病人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再行HiTT治疗。HiTT的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1个月复查螺旋CT评估。结果通过对术后1个月CT影像学资料的观察,结果显示30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的33(78%)个病灶完全坏死。肿瘤直径≤3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5%(18/19);3cm<肿瘤直径≤5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2%(13/18);5例肿瘤直径>5cm的病灶未呈现完全坏死。11个病灶显示不完全坏死,没有病人治疗后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病人随访期内仍存活,随访期2~12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本研究显示HiTT是治疗直径≤3cm经TAE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而它对3cm<肿瘤直径≤5cm的病灶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局部热疗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6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排尽胸水后,给予胸腔化疗,用药洛铂、IL-2,治疗组进行患侧胸腔热疗;对照组无热疗。结果:A组控制胸水的总有效率为84.6%,B组为61.3%(P〈0.05),A组与B组生活质量好转率分别为80.5%和47.1%(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使用电热垫热疗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00例H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PICC置管后于输液过程中使用电热垫热疗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PICC置管后未使用电热垫热疗,仅进行常规观察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窘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ICC置管后使用电热垫热疗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Ⅲ期直肠癌患者TME术后低渗5-FU液盆腔持续温热灌洗的临床价值。方法:灌洗组40例Ⅲ期直肠癌患者TME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盆腔持续温热灌洗化疗,连续3d。对照组40例术后不进行盆腔灌洗,仅常规引流。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局部复发和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手术并发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灌洗组:第1天灌洗液离心后6例检及肿瘤细胞,13例中可见细小组织碎片,其中2例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浸润,l例为淋巴结转移,其余组织为血凝块;第2、3天灌洗液未检出异常。对照组40例第l、2、3天引流液离心后未检出肿瘤细胞,未见组织碎片。(3)灌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年生存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3、5年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渗5-FU液盆腔持续温热灌洗可以降低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尤其对直肠系膜周边阳性、直肠系膜切除不完整者更有重要意义。该方法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0.
放疗热疗化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放疗、热疗和化疗的不同组合,寻求综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放热化综合治疗组28例,放热治疗组23例,单纯放疗组27例;鳞癌63例,腺癌14例,类癌1例。采用8MHz射频热疗机,常规放射治疗方法,每次1.8~2.0Gy,每周5次,肿瘤剂量(DT)50~70Gy。放疗后30~60分钟内热疗,持续60分钟,肿瘤内温度41~43℃,每周2次,8~12次为1疗程。化疗在放疗后、热疗前或热疗中进行,每周1次。结果:总有效率和2年生存率放热化疗组为71%和54%,放热疗组为74%和61%,单放组为52%和41%,χ2检验P>0.05。死亡38例,其中包括失访12例,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7例,局部复发9例。结论:综合治疗组无论是总有效率或是2年生存率均优于单放组,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