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84篇
  免费   1391篇
  国内免费   678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435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591篇
口腔科学   175篇
临床医学   9571篇
内科学   4817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17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2948篇
综合类   10291篇
预防医学   2189篇
眼科学   127篇
药学   4008篇
  81篇
中国医学   840篇
肿瘤学   1027篇
  2024年   230篇
  2023年   854篇
  2022年   845篇
  2021年   998篇
  2020年   907篇
  2019年   946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869篇
  2016年   924篇
  2015年   1141篇
  2014年   2122篇
  2013年   2109篇
  2012年   2702篇
  2011年   2766篇
  2010年   2555篇
  2009年   2461篇
  2008年   2349篇
  2007年   2164篇
  2006年   1864篇
  2005年   1855篇
  2004年   1408篇
  2003年   1213篇
  2002年   1153篇
  2001年   834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29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甲硝唑冲洗治疗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加体位引流,观察组37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经超声或CT定位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甲硝唑反复冲洗治疗。结果 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与对照组的4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也少于对照组,同时白细胞值下降大,首次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未发生咯血、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甲硝唑冲洗治疗肺脓肿安全、简便,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但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本组180例患者中共20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其感染率为11.1%,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则是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几种常见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93.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青年(≤4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青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358例房颤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及非青年组(45岁<年龄≤60岁,n=264),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随访。手术3个月后,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心房扑动和(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30 s定义为房颤复发。结果:青年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39.7±4.8)岁,男性76例(80.9%)。青年组与非青年组相比房颤病程较短[(15.8±15.6)个月vs.(27.5±34.0)个月,P=0.001],CHA2DS2-VASc评分[(0.74±0.83)分vs.(1.19±1.07)分,P<0.001]和HAS-BLED评分[(0.40±0.54)分vs.(0.63±0.65)分,P=0.002]更低,左心房内径更小[(38.2±5.6)mm vs.(40.0±5.4)mm,P=0.006],合并心房...  相似文献   
995.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且适应证逐步由外科禁忌或高危患者扩展至中-低危患者。但部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就诊时可能因急性失代偿呈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TAVR作为可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其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我们对其目前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交流及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引导下,探讨起源于左心室后乳头肌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并探讨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例,常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完成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统计和分析心电图和腔内电图的特征,随访12个月观察导管消融的有效性。结果:36例的体表心电图(ECG)QRS波具有相同的特征: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平均时程(147±10) ms, QRS波起始段斜率较大。Ⅰ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Ⅲ、aVF)主波以负向为主,aVR导联呈特征性的qR型,aVL导联则以正向为主。胸前导联V1~V3主波为正,而V5、V6导联可见到较深的S波。36例均成功完成标测和消融,有效消融靶点电位具有类似的特征。随访12个月无原发心律失常发作。结论: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相似体表和腔内心电图特征。应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可以直视下明确定位,导管消融能够有效安全地终止该类室性心律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997.
功能性(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是由于左心扩张导致二尖瓣前后叶闭合不全,它常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存在,并与心脏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加快心衰进程导致不良预后。目前,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和器械治疗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已有证据显示在多学科心脏团队共同决策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Left atrial volume index)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18例,并根据术后第12个月体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临床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复发与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的左房容积指数大于无复发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AVI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LAVI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卵圆孔未闭(PFO)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之一。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PFO与不明原因卒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封闭卒中高危人群开放的卵圆孔,有望降低卒中发生率。另外,也发现PFO与减压病、偏头痛、晕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病症的发病有关,闭合卵圆孔可能有益于上述患者。本文报道1例发作性晕厥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提示PFO可能,完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cTEE明确PFO存在,故考虑PFO相关心原性晕厥可能性大,遂行冠状动脉导丝联合球囊下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后半年患者无晕厥再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3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辅助检查等全部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2.42±6.14)岁,瓣膜置入成功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的脑钠肽、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跨瓣流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都有显著改善(均P<0.01)。并发症方面,住院期间1例(2.8%)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有2例(5.6%)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2 mm),术后6个月随访时只有1例(2.8%)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2.8%)患者缺血性卒中。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TAVR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改善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