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8篇
  免费   744篇
  国内免费   410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44篇
妇产科学   296篇
基础医学   1939篇
口腔科学   242篇
临床医学   1043篇
内科学   2071篇
皮肤病学   211篇
神经病学   854篇
特种医学   2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70篇
综合类   238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70篇
眼科学   225篇
药学   3515篇
  6篇
中国医学   1325篇
肿瘤学   76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628篇
  2016年   640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1384篇
  2013年   2121篇
  2012年   1773篇
  2011年   1570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24篇
  1974年   20篇
  1973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乙酰氨基酚体内体外实验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虎眼万年青总皂苷的肝保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小鼠预先口服给予虎眼万年青总皂苷(300,200,100mg·kg-1)或N-乙酰-L-半胱氨酸(300mg·kg-1)3次,每次间隔24小时,末次给药后2小时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体外实验,张氏肝细胞培养在含有虎眼万年青(50,100,200mg·mL-1)或N-乙酰-L-半胱氨酸(10mmol·L-1)的培养基中,同时加入对乙酰氨基酚(10mmol·L-1)培养24小时。结果: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12小时后具有较强的肝保护作用,抑制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减少了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提高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了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虎眼万年青总皂苷显著减少了对乙酰氨基酚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2E1的活性及环氧化酶2的表达。结论: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肝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细胞色素P4502E1的活性和减少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TW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和小鼠腹腔活化巨噬细胞释放TNF-α的影响,以探讨TWP用于临床治疗EM的机制并建立细胞模型,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收集16例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EM患者腹腔液分离纯化巨噬细胞,并给予不同剂量的TWP进行共同孵育;同时分离纯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脂多糖(LPS)激活以获得细胞模型,同样予TWP进行共同孵育。分别以间接MTT法和RT-PCR法在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该药物影响激活状态巨噬细胞分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EM患者腹腔液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非EM妇女,在4~24 h后TWP(6.25~100μg/L)显著抑制了TNF-α的分泌。结论 TWP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能有效抑制激活巨噬细胞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Co Cl2和高浓度葡萄糖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复制缺氧和高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半定量RT-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ELISA检测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缺氧和高糖均能促进EA.hy926细胞增殖,显著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药物干预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TNF-α、IL-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缺氧/高糖状态下内皮细胞TNF-α、IL-1α等炎症相关因子的m RNA和蛋白表达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2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含量。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中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血清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液中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8与TNF-α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56.
目的:2-氨基嘌呤(2-Aminopurine,2-AP)是一种真核生物翻译启动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2α,e IF-2α)激酶的抑制剂。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2-AP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及泡沫细胞的形成,因此有可能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这里我们研究了2-AP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C57BL野生型小鼠在30d内每两天2-AP灌胃1次,剂量为200、300或400mg/kg体重。结果:所有给药400mg/kg体重的小鼠在14d内全数死亡。解剖后发现在小鼠胃内积累了大量未消化的食物,但其他器官,如心、肾、肝、肺及消化道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给药剂量为300mg/kg体重的小鼠没有死亡,但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生长速度迟缓。给药200mg/kg体重的小鼠,食物摄入量、血糖水平以及体重并没有减少,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增加。结论:小鼠隔日1次灌胃给药2-AP的剂量应该≤200mg/kg。  相似文献   
57.
蝉蜕(pellicula cicadae)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平喘效果,我们在前期的实验中已进行了验证。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故本实验进一步观察了蝉蜕对模型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及血清中TXB:及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对其药理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休克患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 休克67例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检测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治疗后1、3、5 d血浆中内毒素与TNF-α水平;统计两组SIRS的持续时间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常氧条件下姜黄素对Hep1细胞的增殖及HIF-1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常氧条件下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15、20μmol/L)对肝癌Hep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终浓度为15μmol/L姜黄素对体外肝癌细胞系Hep1细胞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分析Hep1细胞凋亡的变化;常氧条件下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15、20μmol/L)对肝癌Hep1细胞作用24h后,RT-PCR检测Hep1细胞HIF-1α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10、15、20μmol/L的姜黄素在作用1周后,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癌Hep1细胞增殖;流式分析显示15μmol/L的姜黄素使Hep1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的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的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常氧条件下,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癌Hep1细胞的增殖,促进Hep1细胞的凋亡和HIF-1α mRNA的表达,常氧条件下姜黄素抑制肝癌Hep1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缺氧条件下姜黄素的抑瘤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茶属植物及茶多酚类和嘌呤碱类成分对抗原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释放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β-hexosaminidase的释放以评价脱颗粒反应的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和IL-4的释放,评价茶中主要成分的抗过敏活性。结果:茶属植物均有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其中花类表现出较叶类更强的抗过敏活性;EGCG对抗原刺激的RBL-2H3细胞即刻相(IC50:234μmol·L-1)和延缓相反应(IL4,IC50:158μmol·L-1),及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的脱颗粒反应均有抑制作用(IC50:126μmol·L-1)。结论:茶属植物和EGCG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