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900篇 |
免费 | 8031篇 |
国内免费 | 75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5篇 |
儿科学 | 1545篇 |
妇产科学 | 1160篇 |
基础医学 | 8641篇 |
口腔科学 | 1389篇 |
临床医学 | 15977篇 |
内科学 | 16343篇 |
皮肤病学 | 1192篇 |
神经病学 | 2968篇 |
特种医学 | 25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1篇 |
外科学 | 7421篇 |
综合类 | 34055篇 |
预防医学 | 6125篇 |
眼科学 | 1571篇 |
药学 | 18732篇 |
366篇 | |
中国医学 | 11034篇 |
肿瘤学 | 56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774篇 |
2023年 | 5331篇 |
2022年 | 5960篇 |
2021年 | 7178篇 |
2020年 | 4849篇 |
2019年 | 4527篇 |
2018年 | 2330篇 |
2017年 | 3654篇 |
2016年 | 3586篇 |
2015年 | 4015篇 |
2014年 | 5505篇 |
2013年 | 5430篇 |
2012年 | 7274篇 |
2011年 | 7897篇 |
2010年 | 6901篇 |
2009年 | 6884篇 |
2008年 | 7480篇 |
2007年 | 6689篇 |
2006年 | 6267篇 |
2005年 | 6258篇 |
2004年 | 4881篇 |
2003年 | 4473篇 |
2002年 | 3542篇 |
2001年 | 3111篇 |
2000年 | 2234篇 |
1999年 | 1855篇 |
1998年 | 1464篇 |
1997年 | 1338篇 |
1996年 | 1158篇 |
1995年 | 933篇 |
1994年 | 756篇 |
1993年 | 467篇 |
1992年 | 395篇 |
1991年 | 339篇 |
1990年 | 267篇 |
1989年 | 244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在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肤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如平衡被打破则出现多种与之相关的皮肤疾病。现主要就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调控,并结合临床常见的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相关皮肤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上游信号分子及核因子 κB(NF κB)在烧伤后炎症级联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检测在烧伤血浆作用下的PBMC内游离Ca2 及NF κB活化的变化 ,观察钙通道阻断药对NF κB活化及IL 6、NO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结果 :不同时相点的烧伤血浆可使体外PBMC内Ca2 明显增加 ,培养的PBMC核内NF κB的积聚明显增加 ,培养上清中NO和IL 6高表达。应用尼莫通 (Nimodipine)和丹曲林 (Dantrium)对NF κB的活化有调节作用 ,对IL 6和NO亦有下调作用。 结论 :烧伤血浆可使PBMC内信号分子浓度明显增高 ,NF κB过度活化 ,并易位进入细胞核内 ,NF κB介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NO过度表达。两种钙通道阻断药有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 ,对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可能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中药补肾方在体外对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NF-α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方在体外对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对TNF -α的诱导作用。方法 选择 32例慢乙肝患者 ,静脉取肝素抗凝血 ,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用RPMI- 16 4 0培养液培养后 ,加入中药补肾方 ,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TNF -α。结果 补肾方能促进CD4 + 细胞的增殖 (P <0 .0 1) ,从而提高CD4 + /CD8+ 比值 (P <0 .0 5 ) ,对TNF -α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P <0 .0 1)。结论 补肾方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促进CD4 +细胞增殖 ,提高CD4 + /CD8+ 比值 ,诱导TNF -α的产生 ,从而调整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维持乙肝患者免疫平稳 ,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
35.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它寄居在人体不同的解剖部位,包括皮肤、口腔、胃肠道、阴道等。白念珠菌是如何从共生菌转变为致病菌现在还不很清楚。目前,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研究深入而广泛,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粘附、利于侵入的酶、菌丝形成、表型转换等。笔者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粘附(adhesion)粘附素家族能促进白念珠菌粘附于宿主细胞。目前研究较多的白念珠菌粘附素多肽包括凝集素样序列1(agglutinin-like sequence,Als1)、凝集素样粘附素1(agglutinin-like ad-hesion1,Ala1)、菌丝细胞壁蛋白1(hyphal wal… 相似文献
36.
本文综述了放射免疫分析对血液病诊断的若干进展。血中β2m<或>6μg/ml 是 MM 选择简单或强烈诱导化疗的分界线。N-HD 和 HD 血清β2m 增高。恶性淋巴瘤、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的铁蛋白/铁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FⅦ各成份的检测,可作为 vWD 诊断和分型的依据之一。DIC 和血栓性疾病时 AT-Ⅲ水平降低,如果结合生物学测定,可具有早期预测静脉血栓的价值。白血病患者血浆和尿中 cGMP 水平显著增高,cAMP/cGMP 克分子比值降低。有高度血管血栓形成危险的 PV 患者,多数存在着β-TG 和 PF-4的增高。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及其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和疾病进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及表现为浆细胞增高的6例良性疾病患者骨髓液和外周血中SDF-1的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骨髓液SDF-1的浓度为(2672.3±179.4)ng/L,与非MM患者的(1179.6±121.6)ng/L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F-1的表达随MM病情的进展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期(1812.8±137.6)ng/L,Ⅱ期(2232.3±181.2)ng/L。Ⅲ期(2921.8±283.8)ng/L,P〈0.05]。而外周血SDF-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液中SDF-1的表达与骨髓瘤的发病和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