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908篇 |
免费 | 20614篇 |
国内免费 | 190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22篇 |
儿科学 | 3959篇 |
妇产科学 | 2676篇 |
基础医学 | 26255篇 |
口腔科学 | 4940篇 |
临床医学 | 37807篇 |
内科学 | 38855篇 |
皮肤病学 | 2669篇 |
神经病学 | 8194篇 |
特种医学 | 638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95篇 |
外科学 | 15912篇 |
综合类 | 95157篇 |
预防医学 | 20572篇 |
眼科学 | 2811篇 |
药学 | 40887篇 |
613篇 | |
中国医学 | 25310篇 |
肿瘤学 | 168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472篇 |
2023年 | 11083篇 |
2022年 | 12590篇 |
2021年 | 16389篇 |
2020年 | 10379篇 |
2019年 | 11029篇 |
2018年 | 5792篇 |
2017年 | 9315篇 |
2016年 | 9990篇 |
2015年 | 10900篇 |
2014年 | 14986篇 |
2013年 | 15306篇 |
2012年 | 19944篇 |
2011年 | 21996篇 |
2010年 | 20882篇 |
2009年 | 19692篇 |
2008年 | 19304篇 |
2007年 | 17076篇 |
2006年 | 16052篇 |
2005年 | 16511篇 |
2004年 | 12948篇 |
2003年 | 10931篇 |
2002年 | 8667篇 |
2001年 | 7962篇 |
2000年 | 6241篇 |
1999年 | 4629篇 |
1998年 | 3551篇 |
1997年 | 2836篇 |
1996年 | 2381篇 |
1995年 | 1913篇 |
1994年 | 1520篇 |
1993年 | 1076篇 |
1992年 | 983篇 |
1991年 | 927篇 |
1990年 | 758篇 |
1989年 | 685篇 |
1988年 | 276篇 |
1987年 | 204篇 |
1986年 | 164篇 |
1985年 | 85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现代医学200词——138.黏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参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的分子群的总称。广义来说,纤维连结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构成成分也是由细胞分泌并存在于细胞表面,也可归入黏附分子的范畴。但狭义所指的黏附分子是指贯通细胞膜的糖蛋白或构成细胞膜的糖脂质。膜贯通型糖蛋白黏附分子按其构造特征可分为若干家族。在免疫系统中的黏附分子主要分为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钙粘素家族、连接蛋白家族以及唾液粘蛋白家族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常规治疗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n=50);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tid.n=56).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hsCRP的变化.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复方甘草酸苷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可能与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在其它肿瘤的研究中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uractant protein-1,MCP-1)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本研究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MCP-1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口腔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MCP-1和CD34的表达,光镜下进行MCP-1表达的分级和微血管的计数。结果口腔鳞癌中MCP-1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较正常口腔黏膜均增加(P<0.01),在鳞癌中随MCP-1表达的增加,微血管计数增加(P<0.01)。结论MCP-1在口腔鳞癌中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但其具体机制和在临床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进一步认识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原因。方法 建立过度色素沉着的自体移植皮片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前后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表达,并与对照治疗组及正常皮肤相比较。结果 酪氨酸酶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色素细胞的胞浆,在大部分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经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后酪氨酸酶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在其他各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刺鼠信号蛋白在自体移植皮片中能竞争性拮抗α-MSH的黑色素合成,使皮片着色能力降低,从而证明皮片移植后表皮细胞中α-MSH的表达上调是皮片呈过度色素沉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39.
40.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115-121
HCV核心蛋白致细胞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翟友刚等(云南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650118);《国外医学&;#183;病毒学分册》,2005,12(1):17.20[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经常导致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ilular carcinoma NCC),因此危害极大。已经证明HCV核心(core)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与许多病毒、细胞基因及其产物相互作用彳艮可能参与了HCV的致病过程。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HCVcore蛋白在HCV感染的致癌过程中可能参与的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