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79篇
  免费   3313篇
  国内免费   2349篇
耳鼻咽喉   356篇
儿科学   885篇
妇产科学   293篇
基础医学   6083篇
口腔科学   382篇
临床医学   7840篇
内科学   9679篇
皮肤病学   1161篇
神经病学   840篇
特种医学   15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2685篇
综合类   16608篇
预防医学   3260篇
眼科学   726篇
药学   5426篇
  84篇
中国医学   3368篇
肿瘤学   2821篇
  2024年   453篇
  2023年   1659篇
  2022年   2078篇
  2021年   2204篇
  2020年   1808篇
  2019年   1772篇
  2018年   909篇
  2017年   1495篇
  2016年   1644篇
  2015年   1776篇
  2014年   2467篇
  2013年   2367篇
  2012年   2987篇
  2011年   3457篇
  2010年   3333篇
  2009年   3126篇
  2008年   3150篇
  2007年   3065篇
  2006年   2941篇
  2005年   3063篇
  2004年   2581篇
  2003年   2379篇
  2002年   1978篇
  2001年   1846篇
  2000年   1486篇
  1999年   1302篇
  1998年   1165篇
  1997年   1068篇
  1996年   956篇
  1995年   862篇
  1994年   715篇
  1993年   432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367篇
  1990年   290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61.
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表达及DCs表面分子的改变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DCsRev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DCs的最大效率为 91 2 5 % ;在功能上 ,DCsRev不但丧失了刺激MLR的能力 ,并且能够强烈抑制MLR中反应T细胞的增殖 ,而且抑制率与加入DCsRev的数量和DCsRev预处理反应T细胞的时间长短有关。具体来说 ,DCsRev数量在 10 3 ~ 10 4之间时 ,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高为 71 96%。而当DCsRev数量达到 5× 10 4抑制率下降为 5 9 2 %。在 12~ 48h之间 ,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却不断下降 ,预处理 12h抑制率最高 ,为 99 6%。但不做预处理 ,在反应开始时同时加入DCsRev ,则抑制率明显降低 ,仅为 5 9 2 %。对腹腔注射DCsRev大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分析表明 ,DCsRev也能在动物体内诱导耐受 ,但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不能维持终身。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不但DCs表面CD86分子被CTLA4Ig有效的封闭 ,并且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对NIH 3T3细胞进行照射,观察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改变情况;同时测定损伤前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照射后细胞凋亡数增加,p53蛋白表达量上升。结论 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损伤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3.
我院骨科近两年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中的“T”型架治疗股骨髁上骨折5例,骨折愈合情况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8~68岁,平均50.6岁。从受伤到手术时  相似文献   
64.
T辅助细胞在疫苗研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感染性疾病疫苗之关键挑战在于利用确定的抗原以刺激产生能引起保护作用的合适的免疫反应。肽类疫苗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意义在于,已知不同的多表位构成单一结构以诱导出所希望的免疫反应所表现出的灵活性。这一般比利用减毒的活疫苗要安全并且相对而言比制造亚单位疫苗要容易。然而,多肽疫苗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这一方法在诱导遗传背景复杂的人群免疫反应方面受到限制,这与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HC)多态性有关。因同样的理由,肽类免疫应答常因缺乏适当的辅助T淋巴细胞(HIL)而引导出不充分的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CTL)和抗体反应。另一个运用线性肽链结构的可能缺点是:为了引导出合适抗体反应,表面免疫球蛋白受体簇对于激活静息的B细胞就成为必须因素。由WHC多肽性引起的问题可由运用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来解决。从麻疹病毒F蛋白(氨基酸288到302)中得到的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和鼠的确定结合在多种MHC分子上的辅助T细胞表位(v1EB,aa191-209)已被定性并且被用于能极大激发免疫应答的结构中,以克服单一限制型免疫应答的缺陷。合成的,非自然Pan DR表位(PADRE)具有退化的结合几种通常HLA—DR的能力,能以绝对效价和抗体反应质量两种形式来增强激发短肽链的免疫应答。另外,一些所谓的从流感病毒血凝素(HA)来的“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恶性疟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抗原和分枝杆菌蛋白被报道能激发广泛的免疫应答。为了不加区别地结合于几种同型和同种异型的MHCⅡ类分子,这些肽类应显示出部重叠MHC结合形式或应利用保存于配体中的固定位点和应缺失等位基因特异性固定残基,以防止结合于其它Ⅱ类分子。了解MHCⅡ类分子对肽链的不加区别及特异性识别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将为在疫苗设计中突破遗传限制的策略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技巧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260例应用网套法、冲洗法、推石法、咬石法和电击碎石法等多种取石技巧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257例(98.8%)患者取净结石,3例患者经胆道镜检发现肝内胆管狭窄并巨大结石嵌顿而再次手术,平均取石2.7次。结论:网套法、冲洗法、推石法、咬石法和电击碎石法等多种取石技巧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胆道残余结石的取净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方法:应用介入方法经T管窦道网蓝取石,结果:治疗3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成功率达92.3%,结论:经T管窦道网蓝取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Nakaya 氏之水平面QRS环偏前(Prominent anterior of QRS orce,简称PAF)的诊断标准,在1262例常规检查心电向量图中,有27例诊断为左中隔支传导阻滞。对其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做一分析。提出水平面QRS环诊断标准。2/3总面积指向左前方>30°或>45°。水平面QRS环的5 ms向量在+98°~110°。10ms向量在+89°~77°。T环方位在+38°~46。。QRS-T夹角在+17~22。。  相似文献   
68.
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形管引流是胆总管手术的常用术式,拔除“T”形管时偶有发生漏胆而致腹膜炎的病例。我科近年遇到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迅速治愈,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近10年,我科共进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134例,主要是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形管引流。共发生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均为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病人,发生率为2.24%。1例女性,41岁,手术后14天拔管,所用为硅胶“T”形管。2例男性,1例81岁,术后21天拔管;另1例67岁,因有胆管狭窄而支撑3个月后拔管,2人均用乳胶“T”形管。所有病人均在…  相似文献   
69.
韦酋亨  蔡拉加 《中国临床康复》2002,6(4):491-491,531
目的 探讨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及其骨折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36例142处肘部骨折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使骨折复位,有效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来促进康复。结果 按照肘关节活动度、肌力、工作能力、灵活性和关节疼痛与否为评价标准,随访9-12个月,优良率92%。结论 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后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是最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0.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的年龄有后移现象,成人麻疹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麻疹的发病机制除了与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外,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成人麻疹的发病过程中,检测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尚少见报道。为了解成人麻疹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探究其发病机制,我们对2006年1~5月无锡地区住院的成人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进行了检测,并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