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4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748篇
耳鼻咽喉   729篇
儿科学   411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286篇
口腔科学   339篇
临床医学   1057篇
内科学   1275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580篇
特种医学   6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485篇
综合类   1583篇
预防医学   414篇
眼科学   235篇
药学   611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3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07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1024篇
  2009年   1048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931篇
  2006年   808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3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1例,二尖瓣病变4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升主动脉瘤1例,继发孔房缺1例。因冠心病首诊入院5例,以其他器质性心脏病首诊入院8例。术前有心绞痛症状者8例,无心绞痛5例。体外循环下一期外科治疗。结果无死亡病例,13例均顺利出院。冠脉搭桥+瓣膜置换8例,冠脉搭桥+瓣膜成形3例,冠脉搭桥+Bentall+室壁瘤切除1例,冠脉搭桥+房缺修补1例。手术中搭桥1~3支,平均(1.92±0.73)支。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为(51.77±2.64)mm,较术前[(58.92±3.81)mm]明显缩小(P<0.05)。随访3个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NYHA)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虽然手术风险性和难度增加,但未得到血液重建,对患者更将是致命性的灾难,应争取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外科治疗的56例心脏非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发生部位、肿瘤性质和外科治疗特点等。结果心脏非粘液性肿瘤占本院同期手术患者的0.14%,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心室,共18例;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部位是心房,共15例。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12例。心包开窗引流术2例,探查术1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6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表现各异、病理类型多样、病变广泛,手术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自体血预充技术对血液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40例非急诊手术的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n=20)和经典预充组(n=20)。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mmHg以上。经典预充组: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35.5℃,流量2.5~2.8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94±17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h、1d、2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自体血预充组围术期人均输血量明显低于经典预充组[(0.16±1.09)U/人和(0.97±2.18)U/人,P<0.05]。自体血预充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经典预充组明显减少(303±89ml和495±112ml,P<0.05)。结论自体血预充技术的应用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的炎性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为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例2004年4-8月间收治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25例(LAP组),开腹手术26例(OPEN组)。术毕骶前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性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肿瘤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LAP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腹腔引流量在术后第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d,LAP组明显低于OPEN组(P<0.05)。LAP组术后第1天,周围血中性粒细胞[(7.30±2.62)×10~9/L]、白介素(IL)-10[(19.46±3.31)pg/ml]和C反应蛋白(CRP)[(2.76±2.17)mg/dl]水平均显著低于OPEN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腹腔引流液的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LAP组IL-10 [(22.53±15.47)pg/ml]明显低于OPEN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而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上体现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8·2岁。其中1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双下肢和大小便障碍;4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在C形臂X线的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个1·5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椎体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矫正。手术时间约1·5h,出血量约80ml。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外科治疗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因素,并分析经手术治疗不同亚组病人的生存率差异。方法 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146例手术治疗的ⅢA期N2 NSCLC病人的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术后辅助治疗等,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 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ⅢA期N2 NSCLC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6%和14.5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位置、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和肿瘤位置影响预后。右肺下叶肿瘤单组或单个N2转移,预后最好。结论 纵隔N2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个数和组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主要因素。手术前未发现N2转移(mN2),有1组N2转移(N2h),N2转移数少于4个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右肺下叶肿瘤发生单组N2淋巴结转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18.
皮瓣展平法在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外耳冉造中心2003年1月~2005年12月耳廓再造时耳后扩张皮瓣发生感染,经皮瓣展平法处理,感染控制后进行耳再造的12例(12耳)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2例(12耳)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再造耳效果与无感染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皮瓣展平法是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可行性、技术操作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颈段食管11例,其中喉癌术后复发1例,颈段食管癌2例,下咽癌8例。术中切除喉、下咽、颈段食管及部分颈段气管1例,切除喉、下咽及颈段食管8例,保留喉切除颈段食管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颈淋巴清扫。术后放射治疗3例,剂量50~55Gy。结果:术后除1例移植肠管坏死改用前臂游离桡侧皮瓣卷成皮管移植重建外,其余10例均成活,成功率为90.9%。肠管成活病例中无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7个月,喉癌术后复发患者1例术后2个月肿瘤再发,出现吞咽梗阻。结论: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安全可靠,内侧为黏膜的空肠瓣是下咽颈段食管极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Objestive Systemic inflarmmation may be triggered by injury, hypothermia,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the contact of the blood with foreign bod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tion values of gene chip techniqu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stagery, as well as to provide clues to the study of inflammatory responess during CPB, microarry for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e expression of myocardium between pre-and post- CPB. Methods Six adul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PB from March to May in 2003 were involved. Samples of right atrium were col- lected before and at immediate end of CPB. BD AtlasTM cDNA Expression Array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e ex- pression of cytokine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semi-quantative RT-PCR. Resellts The mean age of 6 patients (5 males and 1 female) was (32.67± 11.72) years. The baseline heart function was gradeⅡin 3 cases and grade Ⅲ in 3 other cases. The baselin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was (58.17±7.91)%. The mere duration was (91.67±43.88) minutes for CPB and was (58.67±43.46) minutes for aorta blocking. The minimum nasopharynx/rectal temperture was (29.37±1.90)℃/ (32.15±1.52)℃.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cytokines in the myocardium pre- and post-CPB were analysed successfully. The ex- pression of IL-6, IFN-γ,Wnt5a, TNFRSF1B, a member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PIGF and MFNG in the myo- cardium were unpregulated after CPB. Conclusion Microarray technique is applicable in the study of cytokines changes dying CPB. cDNA microarray identified pleliminaril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pre- and post-CPB. These genes may be in- valved in inflammation and other pst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cuced by CPB. The myocardiym is probably 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cytokines during CPB. Further study may b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llngthe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ion during CPB, and eventually,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