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328篇
综合类   16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8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dipose tissue is a highly plastic tissue with an important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function. To understand its role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of variation and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within and between different depots and subjects. We employed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is in human subjects ranging from lean to mildly obese. We observe (1) high similarity between different samples of one adipose depot, (2) only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bcutaneous and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depot and (3) larger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different individuals (per depot). The major variation within adipose depots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non-adipocyte component of adipose tissue. Using only non-obese subjects, we identified genes that were consistentl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etween subcutaneous and omental adipose tissue, despite the variation in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hese subjects. Using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FABP4), vimentin (Vim), four and a half LIMs domains (FHL1), CD36 (all higher in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and Matrix Gla protein (MGP; lower in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were confirme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etween depots.  相似文献   
82.
目的:总结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皮下气肿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接水封瓶后出现大面积皮下气肿的患者进行护理并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患者病情好转。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后正确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摘要】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眉间纹引起的皮肤及其下肌层的厚度改变。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26例中重度眉间纹受试者,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16周,采用50 MHz高频超声检测注射部位皮肤的真皮层厚度,20 MHz高频超声检测皮肤全层和肌层厚度。采用单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Bonferroni法比较受试者注射治疗前后3个时间点超声检测的组织厚度。结果 注射前,真皮层、皮肤全层和肌层厚度分别为(2.01 ± 0.48)、(4.32 ± 0.73)、(4.51 ± 0.67) mm。注射前、注射后4及16周真皮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94,P = 0.199),而皮肤全层厚度、肌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28、24.19,P = 0.020、 < 0.001)。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4周皮肤全层厚度显著增加(4.88 ± 0.93 mm,t = 3.72,P = 0.004),而肌层厚度显著降低(3.82 ± 0.79 mm,t = 4.65,P = 0.001)。与注射前和注射后4周相比,注射后16周时皮肤全层厚度(4.61 ± 0.73 mm)和肌层厚度(4.38 ± 0.90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167)。结论 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改变皮下组织和肌层厚度,高频超声可用于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眉间纹的疗效评价及随访。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95例,术前经肿块周围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探查前哨淋巴结并标记,与术后肿块免疫组织化学分子分型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 本研究95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发现乳腺癌分子分型中luminal B型腋窝淋巴结转率最高(70.8%),HER-2型(52.4.0%)次之,再者是三阴型(43.5%),luminal A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低(29.6%),超声造影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5.1%.结论 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揿针围刺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我院疼痛科及皮肤科门诊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揿针围刺疗法,比较2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评分。 结果 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69,P=0.027)。 结论 揿针围刺疗法联合常规护理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控制急性炎症,提高日常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对比分析,探讨术毕即刻持续壁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试验A组40例患者双管引流,术毕即刻外接壁负压持续吸引,24h后改为每2 h一次(q2 h)间断壁负压吸引;试验B组40例患者双管引流,术毕24h后外接壁负压q2h间断吸引;对照C组40例患者双管引流,术毕外接普通负压鼓引流,比较三组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影响.结果 三种不同术后引流方式对皮下积液发生率(x2=12.834,P<0.05)、置管天数(x2=14.064,P<0.05)及皮下积液累及范围(x2=12.468,P<0.05)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术毕即刻持续壁负压吸引组(A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积液发生率降低(x2=12.624,P<0.05),置管天数缩短(x2=11.665,P<0.05),积液累及范围减小(x2=11.25,P<0.05);与间断壁负压吸引组(B组)比较,积液发生率降低(x2 =4.114,P<0.05),置管天数(x2=1.127,P>0.05)及积液累及范围(x2=2.222,P>0.05)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结论 术毕即刻持续壁负压吸引较间断壁负压吸引及传统吸引方式更好的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临床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三种治疗早期肝内胆管结石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三种治疗早期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BSTD)虽能保存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但术后结石复发率显著升高(P<0.05),皮下盲袢式胆肠内引流术(SLCJ)对预防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而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非但未破坏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而且利用功能良好的胆囊建立一皮下胆囊—肝胆管通道,为术后结石复发者提供了一简捷、可靠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索基因治疗在组织移植方面的方法。应用 构建并体外扩增表达质粒pcDNA3.1/Zeo( )-VEGF165,以之直接皮下注射转染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模型。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其对皮瓣活力的影响,并采集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基因转染组在毛细血管周围及肌间隙可见VEGF的沉积,与对照组相比皮瓣的平均成活面积显著增加。结论 皮下注射的基因在组织中能够表达VEGF,增加皮瓣活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胸大肌筋膜在乳腺癌乳房切除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6年9月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腺体切除与即刻乳房重建的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胸大肌及其筋膜覆盖并包裹假体行乳房重建,即首先从自胸骨旁及锁骨下向外侧游离剥离胸大肌筋膜,然后在胸大小肌之间植入假体,最后用游离的胸大肌筋膜缝合胸大肌外侧缘,牢固包裹假体。结果:18例乳房重建手术均取得成功,经过12~4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现复发、转移,重建乳房对称性好、形态自然,未发现假体移位、挛缩,术后外观评价优良率100%。结论:对于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腺体切除、利用胸大肌及其筋膜覆盖假体的即刻乳房重建方法简单易行,重建乳房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