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02篇 |
免费 | 1499篇 |
国内免费 | 8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篇 |
儿科学 | 140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932篇 |
口腔科学 | 200篇 |
临床医学 | 2254篇 |
内科学 | 3410篇 |
皮肤病学 | 444篇 |
神经病学 | 67篇 |
特种医学 | 675篇 |
外科学 | 3562篇 |
综合类 | 3491篇 |
预防医学 | 723篇 |
眼科学 | 367篇 |
药学 | 2020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1481篇 |
肿瘤学 | 1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312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580篇 |
2020年 | 556篇 |
2019年 | 417篇 |
2018年 | 369篇 |
2017年 | 488篇 |
2016年 | 525篇 |
2015年 | 537篇 |
2014年 | 1154篇 |
2013年 | 1367篇 |
2012年 | 1216篇 |
2011年 | 1277篇 |
2010年 | 1079篇 |
2009年 | 971篇 |
2008年 | 975篇 |
2007年 | 956篇 |
2006年 | 941篇 |
2005年 | 880篇 |
2004年 | 676篇 |
2003年 | 591篇 |
2002年 | 523篇 |
2001年 | 555篇 |
2000年 | 475篇 |
1999年 | 387篇 |
1998年 | 347篇 |
1997年 | 330篇 |
1996年 | 262篇 |
1995年 | 221篇 |
1994年 | 210篇 |
1993年 | 161篇 |
1992年 | 156篇 |
1991年 | 131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103篇 |
1988年 | 111篇 |
1987年 | 84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26篇 |
1977年 | 23篇 |
1976年 | 19篇 |
197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了解中国人hMLH1基因T1151A多态与胃肠道肿瘤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提取233例大肠癌(结,直肠癌)患者,273例胃癌患者和268例健康人外周血细胞的基因组DNA.PCR扩增hMLH1基因T1151A多态所在第12外显子的部分DNA片段(217 bp),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DNA测序验证,比较分析T1151A基因型在胃肠道肿瘤的分布.结果正常人群中T1151A多态T/A基因型频率为6.34%,其等位基因A频率为3.28%,在大肠癌患者和胃癌患者中T/A基因型频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1.6%(P=0.039)和12.1%(P=0.021),尤其在<45岁的大肠癌患者和<50岁的胃癌患者中,等位基因A频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更为显著,分别为10.66%(P=0.002)和11.27%(P=0.001).结论T1151A作为中国人hMLH1基因上的一个多态位点,可能是中国人大肠癌和胃癌遗传易感因素,可作为中国人胃及大肠肿瘤、尤其是低龄胃及大肠肿瘤高危人群筛选的侯选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本组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34岁 ̄79岁,平均64岁,术前行特殊准备,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进行CRIS分级及FEV1测定。选择时机行胃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23人,死亡3人,并发症: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6例,心肌梗死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吻合口瘘2例,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15.0(%19/126)。结论①术前充分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对心肺疾病者行CRIS分级评定和FEV1测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要点。②手术原则上行根治性切除,减少瘤负荷,以Roux-en-Y术式为佳。③术后输入端充分减压,输出端适时肠内营养,并严格心肺功能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3.
CD44分子对胃癌细胞腹膜种植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研究CD44分子对胃癌细胞(MKN45)腹膜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预先将抗CD44S抗体与MKN45细胞在细胞培养箱中作用45 min,然后在24孔培养板或Boyden小室中与生长良好的间皮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与间皮细胞粘附的MKN45细胞,而用MTT法评估胃癌细胞在间皮细胞间的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在体外,抗CD44S抗体对MKN45细胞与间皮细胞间的粘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在高浓度时对迁移和侵袭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CD44分子参与了胃癌细胞腹膜种植转移过程,抗CD44S抗体对胃癌细胞腹膜种植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4.
尤龙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复方三白散、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及3年总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提高非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45.
白血病病人口腔溃疡护理方法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血病病人因化疗药物作用常可引起口腔溃疡,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肿胀、充血、出血、糜烂、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为此,对我科2003年8月~2006年1月住院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引起口腔溃疡的71例病人,分别应用常规口腔护理和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方法护理,进行疗效及伴随症状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3年8月~2006年1月我科住院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引起口腔溃疡发生病例:溃疡面积≥1cm×1cm,且不伴有感染者,单处溃疡53例,多处溃疡18例… 相似文献
46.
不同洗胃时间对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洗胃时间对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出生后12h、24h、48h进行洗胃,并观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A、B组各有2例出现应激性溃疡,C组7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在同等治疗护理情况下,A组病情轻,恢复快,C组病情重,恢复慢,且有1例死亡。表明洗胃时间对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有影响。结论采取早期洗胃,能显著降低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且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7.
老年人胃癌76例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泽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4):381-38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案,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总结76例6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处理。结果76例中49例(64.5%)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病,术后并发症共22例(28.9%),无手术死亡。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合并症的处理是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手术方式应强调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强力霉素对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60%水醋酸酸蚀SD大鼠口腔颊黏膜建立大鼠溃疡模型。取36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高低剂量强力霉素及空白凝胶作局部治疗,分别于用药第2天、第4天、第6天每组处死4只大鼠,经过切取标本,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麦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于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强力霉素高低剂量组较对照组炎性渗出明显减少,充血情况明显减轻,胶原纤维降解、MMP-9的表达明显减少,溃疡愈合更快。结论强力霉素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减少胶原纤维的降解,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9.
50.
Sundara Raj Sreeja Trong-Dat Le Bang Wool Eom Seung Hyun Oh Nitin Shivappa James R. Hebert Mi Kyung Kim 《Nutrients》2022,14(13)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iets with high pro-inflammatory potential may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n the origin of gastric inflamm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nergy-adjusted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E-DIITM) and gastric diseases at baseline and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7.4 years in a Korean population. A total of 144,196 participants from the Korean Genome and Epidemiology Study_Health Examination (KoGES_HEXA) cohort were included. E-DII scores were computed using a validated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DII and gastric disease risk. In the prospective analysi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gastric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mong individuals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of E-DII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lowest quartile (HRquartile4vs1 = 1.22; 95% CI = 1.08–1.38). Prospective analysis also showed an increased risk in the incidence of gastritis (HRquartile4vs1 = 1.19; 95% CI = 1.04–1.37), gastric ulcers (HRquartile4vs1 = 1.47; 95% CI = 1.16–1.85), and 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 (HRquartile4vs1 = 1.46; 95% CI = 1.17–1.81) in the highest E-DII quartile compared to the lowest quartile. In the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the E-DII scor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gastric diseas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pro-inflammatory diet, indicated by high E-DII scores, is prosp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gastric disease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an anti-inflammatory diet in lowering the risk of gastric disease risk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