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542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585篇
内科学   458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58篇
综合类   1285篇
预防医学   37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4篇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2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量、精确、操作简便的微孔板酶联夹心杂交技术,定量检测人IL-8 mR-NA。方法:针对人IL-8 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一条链的不同区域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探针,其中一条为捕获探针,5′端用活性氨基修饰,与微量DNA结合板表面的NOS基团共价结合,“竖直”地包被在微孔板内;另一条检测探针的3′端标记生物素,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IL-8 mRNA,双链DNA产物经热变性后加入已包被捕获探针的微孔板内进行杂交,加入检测探针与已杂交的产物结合,经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系统检测杂交信号。结果:该法灵敏度为检出16个循环的PCR产物、5×103个PBMCs中的IL-8 mRNA、检测PCR终产物的最高稀释倍数为1∶256阳性;特异性试验非目的扩增片段酶联杂交检测未检出阳性杂交信号;精密度试验CV为5.2%。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适合IL-8 mRNA PCR扩增产物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2.
目的克隆及分析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大劣按蚊差异基因。方法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方法克隆大劣按蚊差异基因,并对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文中命名为T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半定量实验,分析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后其转录的变化,探讨它与按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目前克隆的差异基因包含以下几类:①与先天免疫相关的酶类;②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③与信号传递和调节有关的因子。对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分子进行的半定量实验表明,大劣按蚊T6基因的转录与感染疟原虫相关。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大劣按蚊差异基因,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提示该基因可能与按蚊抗约氏疟原虫感染的黑化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3.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环境中常见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建立一种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环境中常见致病检测和鉴定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合成后点样的方法把自行设计合成的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经过醛基化修饰的显微镜载玻片上,制成用于致病菌检测的基因芯片。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扩增了涉及12个菌属的151株细菌的165rDNA基因片段并与基因芯片杂交,经Scan-Array3000芯片阅读仪扫描得到特异性的交杂图,归纳这些杂交图,得到一套属(种)特异的典型杂交图谱。待检的样品菌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得到的杂交结果与典型图谱比对即可判断出样品的种类。用这样的方法对从实际样品中分离的细菌进行检测,准确率表达了96.2%(25/26)。结论:该项技术的建立为今后更大规模的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以推广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督,商品检验检疫等领域。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筛选和鉴定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的相关基因 ,揭示食管癌的癌变机理。方法 :用高效、灵敏的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 ,以食管癌及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对照 ,通过对其基因表达的比较 ,找出差异条带 ,利用ReverseNorthernDotBlot、DNA序列分析和NorthernBlot,并结合mRNA原位杂交技术对被筛片段进行鉴定。结果 :①在实验中分离、鉴定了 74条差异片段 ,其中包括正常组织表达而癌组织中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5 4个 ,癌组织中表达而正常组织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2 0个。②其中 1个片段C5 7(337bp)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同源的已知基因或片段 ,推测其可能为食管癌相关基因。③经NorthernBlot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有表达信号。④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 (74% )。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C5 7可能是新的食管癌相关的候选癌基因 ,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5.
不同温度对压电传感器基因杂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对压电传感器基因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压电传感器阵列上固定20碱基的疏基DNA探针,而后分别在15℃、20℃、25℃、30℃下与同长度的互补靶序列进行杂交,计算机采集并分析传感器频率数据,比较各温度下杂交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杂交前后频率差,并计算杂交动力学参数。结果:随温度增加,杂交时间有缩短趋势,杂交前后的频率差值逐渐减小。结合常数变化不明显,解离常数增大,使平衡常数显著增大。结论:在石英晶体传感器阵列上,基因杂交量随温度增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在不同种属间的限制片段多态性。方法:提取小鼠、鸡、家兔的基因组DNA,以FGFR1cDNA片段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各种属的组织分别得到不同形态的带条,即不同种属间的FGFR1限制片段多态性不同。结论:在物种进化过程中FGFR1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变化,其限制性片段多态性的分析可能作为研究物种起源与种间亲源关系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用EBER-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的意义。方法 对16例实验性淋巴瘤组织用EBER-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B病毒表达产物及电子显微镜检测EB病毒颗粒作为对照。结果 16例淋巴瘤组织中的所有肿瘤细胞EBER-1阳性,定位于胞核,容易辩认。免疫组化检测大多数瘤细胞表达BZLF1,少数表达LMP1和EBNA2,电镜证实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颗粒。结论 用EBER-1作探针原位检测EB病毒的方法敏感,特异性高,而且细胞定位清晰。  相似文献   
88.
正多数下肢动脉栓塞病人在急性期内(发病6~8 h以内)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病人可能因医疗条件或个人原因而选择保守治疗(如仅使用抗凝药物等),下肢动脉部分开放或仅侧支开放,将疾病由急性期拖入了亚急性期,此时的血栓机化,并且与血管内膜粘连紧密不易分开。笔者团队自制可调节式内膜剥离器用于取出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的陈旧性机化血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心肌炎组织中的肠道病毒R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茜  汪美先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2):79-81,T014
用生物素标记pCBIII/35和pCBIII/51肠道病毒属特异性探针,对45心肌炎和心肮病尸检或心肌活检心脏组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2例(26.6%)存在肠道病毒RNA。柯萨基B3病毒型特异性探针pCBIII/29进一步杂交表明,12例经证实存在肠道病毒RNA的心肌组织中5例(41.7%)出现阳性杂交信号。阳性杂信号主要位于单个或多个心肌细胞的胞浆和心肌的间质组织,偶见竽心肌小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0.
作者以曲棘新蚤(NeopsylateraturaRothschild,1913)和思博新蚤(N.siboiYeetYu,1993)为亲本进行了杂交试验。亲本蚤自新疆野外采集,在实验室饲养两代以上纯化后用于杂交试验。两种蚤的饲养器具完全分开,采用平皿湿滤纸法培育蚤的裸蛹,并在蛹期即将雌雄分开,以保证同种蚤亲代两性间无交配。设正交、反交、子代自交和回交四种组合。以能产生F2以上杂种者为杂交可育,否则为杂交不育。以雄性第9腹板后臂鬃的形态、可动突形状及第8腹板后缘鬃序为判定杂交后代归属的形态学特征。杂交结果表明,两亲本蚤杂交可育,产生了F2以上杂种。在正交F1和F2、反交F1以及回交子代中均出现了两亲本蚤形态特征之间的中间型个体,说明两亲本蚤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物种。本次试验的结果提示,目前蚤类分类工作中的传统的方法和标准有待通过遗传学试验及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加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