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7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55篇 |
妇产科学 | 66篇 |
基础医学 | 312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300篇 |
内科学 | 568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204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146篇 |
综合类 | 373篇 |
预防医学 | 149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8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9篇 |
肿瘤学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软骨分泌的可溶性因子是否能够单独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i cells,BMSCs)软骨分化.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猪BMSCs、猪关节软骨细胞以及皮肤成纤维细胞,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分别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应用隔离池进行隔离共培养.以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与BMSCs-材料复合物隔离共培养为实验组,以皮肤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与BMSCs-材料复合物隔离共培养为对照组1,以单纯BMSCs-材料复合物为对照组2.各组标本均于体外培养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隔离共培养8周后,实验组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诱导的BMSCs-材料复合物形成的组织略有缩小,外观类似软骨组织,组织学检测见软骨陷窝样结构,SafraninO染色可见软骨特异性基质分泌,免疫组化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沉积,RT-PCR检测组织表达Ⅱ型胶原、Ⅸ型胶原、COMP、Sox9等软骨特异性基因,提示形成了较成熟软骨样组织;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诱导的BMSCs-材料复合物和未经任何诱导的BMSCs-材料复合物形成的组织淡黄色,明显缩小、变薄、质地较软,组织学检测均未形成软骨陷窝样结构,主要为纤维性成分,各种软骨特异性相关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软骨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能够单独诱导BMSCs软骨分化,可能是软骨细胞形成的微环境中发挥诱导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探讨血浆TM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TM水平,并动态观察50例手术前后血浆中血栓TM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浆TM水平(8.41±5.87)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5.30±0.86)ng/ml(P<0.01);分层分析发现,早期患者血浆TM水平(5.36±0.53)ng/ml,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进展,血浆TM水平进行性升高[Ⅲ期组(11.20±0.66)ng/ml,Ⅳ期组(13.65±2.41)ng/ml](P<0.01)。手术后血浆TM水平(4.86±0.60)ng/ml,比手术前(8.26±1.36)ng/ml,明显降低(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且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监测其水平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凋亡大肠癌CT26细胞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1)取对数生长期大肠癌CT26细胞制备凋亡肿瘤细胞及坏死肿瘤细胞,取Balb/c小鼠脾脏分离T淋巴细胞,并制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2)将凋亡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细胞、正常肿瘤细胞分别与小鼠CTL共同培养(分别为凋亡肿瘤细胞组、坏死肿瘤细胞组、肿瘤细胞对照组),测定CTL的活性及增殖情况.(3)将小鼠T淋巴细胞分为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A)组、凋亡肿瘤细胞+ ConA组、坏死肿瘤细胞+ConA组、活肿瘤细胞+ConA组,经相应处理后测定各组T淋巴细胞的活性及增殖情况.(4)选取30只Balb/c小鼠分为凋亡肿瘤细胞组、坏死肿瘤细胞组、肿瘤细胞对照组各10只,分别将凋亡、坏死、对数生长期CT26细胞通过皮下及静脉输注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情况.(5)另取30只小鼠,按方法(4)分组及处理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可溶性Fas(sFas)、白细胞介素(IL)-12、干扰素-γ(IFN-γ)、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凋亡肿瘤细胞组中CTL的活性、A450值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凋亡肿瘤细胞+ ConA组的T淋巴细胞CD69、CD25、CD71的表达率以及G2、G3及G4期的T淋巴细胞数量均低于ConA组、活肿瘤细胞+ ConA及坏死肿瘤细胞+ConA(P <0.05).凋亡肿瘤细胞组Treg的表达水平、sFas相对表达量低于肿瘤细胞组、坏死肿瘤细胞组(P<0.05).凋亡肿瘤细胞组IL-10、TGF-β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IL-12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IL4表达水平则高于肿瘤细胞对照组(P<0.05).结论 凋亡小鼠大肠癌CT26细胞能够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活性,影响大肠癌小鼠正常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及协作单位就诊的40例CHC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20例在我院及协作单位无偿献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24周时测定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健康组于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同期测定上述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并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是否转阴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RVR组和nRVR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分别为(17.67±2.90)μg/L、(0.165±0.01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1.24)μg/L、(0.098±0.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分别为(11.56±2.82)μg/L、(0.109±0.010)μg/L,明显低于nRVR组的(16.93±2.56)μg/L、(0.161±0.0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血清可溶性Fas、Fas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4周,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分别为(8.95±1.49)μg/L、(0.099±0.008)μg/L,明显低于nRVR组的(12.07±2.45)μg/L、(0.145±0.0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含量降低,趋向于正常值,治疗后24周血清可溶性Fas、FasL接近正常值.因此,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可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测定吸烟者血浆可溶性蛋白C受体(sEPCR)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影响sEPCR的相关因素。方法 测定643例健康人员血浆sEPCR和蛋白C(PC)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和Ⅴ(FⅧ:C和FⅤ:C)以及D-二聚体(D-D)水平,并调查其年龄、吸烟和戒烟、吸烟剂量等情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结果 吸烟组sEPCR、FⅧ:C、FⅤ:C和D-D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P均=0.000)。吸烟组sEPCR浓度与FⅧ:C、FⅤ:C和D-D水平均呈较高程度正相关(P<0.01)。在吸烟与不吸烟组、不同吸烟年限组以及不同吸烟剂量组中,sEPCR浓度均随年龄段增大而增加(P均<0.01)。不同年龄段中,吸烟组和高剂量组sEPCR浓度分别显著高于不吸烟组和低剂量组(P均<0.05)。在不同年龄段组和不同性别组中,sEPCR浓度均随吸烟年限增加而增高(P均<0.05);不同年限吸烟者中,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sEPCR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者血栓风险增高可能与血浆sEPCR水平升高有关,烟龄、年龄和吸烟剂量是影响吸烟者血浆sEPCR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笔者医院2009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的PE患者107例,分为轻度PE组(n=60)及重度PE组(n=47),纳入健康孕妇(n=40)作为对照。采集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FN及sFlt-1。分析FN及sFlt-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度PE组FN及sFlt-1水平分别为1225.63±203.89ng/L、863.44±194.90ng/L,显著高于轻度PE组(655.85±200.22ng/L、604.72±132.55ng/L)及健康对照组(110.97±44.98ng/L、252.68±83.03ng/L)。轻度及重度PE组FN与sFlt-1呈显著正相关(r=0.561,P=0.001;r=0.571,P=0.000)。FN(或sFlt-1)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Cr、纤维蛋白原、脐动脉S/D值及RI值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PT、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高FN或sFlt-1水平的PE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更高。结论 PE及sFlt-1水平升高反映PE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重,且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27.
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及其表位.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后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后10、21、42天兔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ITB),筛选出能被早期感染血清所识别的抗原组分.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1天血清从噬菌体12随机肽库中筛选、富集、纯化、扩增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经动物实验初步评估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效果.结果SDS-PAGE显示SSA的总条带数多于可溶性成虫抗原(SAWA),但大多为共同抗原.EITB结果显示SSA共出现12条早期反应抗原带,其中97 kDa和47 kDa抗原分子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特异性识别;SAWA仅出现7条反应带,未显示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识别的期特异性抗原分子.挑选出3个与感染后21天兔血清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噬菌体,混合后分别用于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0、21 d鼠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8%和64.4%.结论SSA中的97 kDa和44 kDa抗原分子及3个噬菌体随机12肽抗原模拟表位可能具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8.
Soluble CD14 but not interleukin-6 is a new marker for clinical activity in atopic dermatiti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mmary Levels of soluble IL-2 receptors, IL-6, soluble CD23, soluble CD14 and ECP (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were measured as markers of T-cell, B-cell, monocyte and eosinophilic leucocyte activation in 26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D) on admission to (A) and at discharge from (D)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in Zurich. The serum levels of sIL-2R, IL-6, sCD23, sCD14 and ECP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AD patie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rmal values of healthy donor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IL-2R (p=0.0093) and in sCD14 (p=0.0134) levels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A and D, correlat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in the skin intensity score (SIS).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the sCD14 levels and the SIS at A was demonstrated (p=0.0415). These results also incriminate monocy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D, indicating that, besides sIL-2R and ECP, SCD14 could also be a possible marker for the dise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29.
Dorota Krasowska Aldona Pietrzak Barbara Lecewicz-Toru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1999,12(2):140-142
BACKGROUND: Endothelial leucocyte adhesion molecule-1 (ELAM-1) acts as an adhesion ligand for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is molecule on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may reflect its ability to recruit neutrophils from circulation. The next step is th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of neutrophils into lesional psoriatic skin. ELAM-1 may also exist in a soluble form. METHODS: We determined the serum levels of ELAM-1 by ELISA in 41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20 controls. RESULTS: Patients with acute psoriasis displayed higher levels of ELAM-1 (85.45 +/- 47.72 ng/ml) than controls (36.02 +/- 15.60 ng/ml)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61.24 +/- 27.91 ng/ml). In 25 patients we measured the serum level of ELAM-1 twice: at the beginning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nd we did 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We also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ELAM-1 and PASI score. CONCLUSION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high serum level of E-selectin in psoriatic subjects even after clearing of the disease. Serum E-selectin may reflect the general activ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disease and may be a new sensitive marker of dise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30.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sIL-2R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皮损范围无关。该结果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