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44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1篇 |
儿科学 | 273篇 |
妇产科学 | 78篇 |
基础医学 | 1195篇 |
口腔科学 | 375篇 |
临床医学 | 1001篇 |
内科学 | 1109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2569篇 |
特种医学 | 141篇 |
外科学 | 253篇 |
综合类 | 1100篇 |
预防医学 | 643篇 |
眼科学 | 33篇 |
药学 | 59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1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416篇 |
2021年 | 767篇 |
2020年 | 626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387篇 |
2017年 | 403篇 |
2016年 | 345篇 |
2015年 | 289篇 |
2014年 | 694篇 |
2013年 | 600篇 |
2012年 | 487篇 |
2011年 | 521篇 |
2010年 | 427篇 |
2009年 | 497篇 |
2008年 | 481篇 |
2007年 | 446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275篇 |
2004年 | 233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6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26篇 |
1978年 | 27篇 |
1977年 | 31篇 |
1976年 | 33篇 |
1975年 | 34篇 |
1974年 | 27篇 |
1973年 | 4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TRPC)相关蛋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大鼠心脏和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大鼠在间歇性低氧舱中,每天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8 h(10:00—18:00)。此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心脏和肾脏组织中TRPC mRNA和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心脏组织中TRPC3、TRPC4、TRPC5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均P < 0.05),而肾脏组织TRPC1、TRPC3、TRPC4、TRPC5、TRPC6、TRPC7的mRNA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肾脏组织中TRPC4、TRPC5、TRPC6的mRNA表达低于心脏组织(均P < 0.05),对照组肾脏组织TRPC7的mRNA表达高于心脏组织(P < 0.05)。实验组心脏组织中的TRPC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 < 0.05),而肾脏组织TRPC5、TRPC6、TRPC7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RPC5可能参与OSAHS心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治疗OSAHS所致心脏损害的药物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2.
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有研究显示睡眠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的睡眠质量由于体质状况的差异可能呈现不同特点,但中医体质对睡眠质量影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具体差异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5月,利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1 029 例北京市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数据。由中医体质量表获得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得分,得分越高体质倾向越明显;由PSQI获得总体睡眠质量得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结果 不同年龄人群平和质、阳虚质、特禀质得分及总体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人群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人群的平和质得分与总体睡眠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01);8种偏颇体质得分与总体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人群平和质及其他8种偏颇体质对总体睡眠质量均有影响(P<0.001),而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顺位和程度不同:位于前三位的体质因素,18~30岁为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31~44岁为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45岁为平和质、血瘀质、痰湿质;31~44岁人群的中医体质对总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大于18~30岁和≥45岁人群。结论 平和质对总体睡眠质量的影响最大,偏颇体质对总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存在差异。对不同年龄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提升平和质水平,可能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3.
背景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常见危险因素,绝大多数OSAHS患者超重或肥胖,不同肥胖程度的OSAHS患者临床特征可能存在差异。目的 比较不同肥胖程度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明确不同肥胖程度对OSAHS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4年1月-2018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睡眠医学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确诊的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合并症和主要睡眠参数等。参照中国人肥胖标准,根据体质指数(BMI)将OSAHS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24.0 kg/m2)、超重(24.0~27.9 kg/m2)和肥胖组(≥28.0 kg/m2)。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和主要睡眠参数的差异,并分析BMI与主要睡眠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586例,男1 259例(79.38%),有1 062例(66.96%)吸烟,平均BMI(28.20±4.19)kg/m2。高血压(44.89%,712/1 586)、脑血管疾病(20.62%,327/1 586)、心脏疾病(13.55%,215/1 586)是OSAHS的常见合并症。根据BMI将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206例、超重组616例和肥胖组764例。
3组患者年龄、BM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合并高血压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心脏疾病者占比、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占比、氧减饱和指数(OD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微觉醒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可知:超重组患者MSaO2、LSaO2低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BMI、ODI、AHI及微觉醒指数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占比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6 7);肥胖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占比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6 7);肥胖组患者MSaO2、LSaO2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P<0.05),BMI、ESS评分、ODI、AHI及微觉醒指数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者占比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P<0.016 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AHS患者BMI与AHI呈线性正相关(r=0.312,P<0.001);与MSaO2和LSaO2呈线性负相关(r=-0.501和-0.566,P<0.001)。结论 OSAHS患者的BMI与AHI呈正相关,肥胖和超重患者病情重且合并症更多见,提示肥胖增加OSAH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4.
背景 血清三酰甘油(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TG/HDL-C)是系统性反映血脂水平的指标,不良的睡眠状况可能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探索睡眠问题对TG/HDL-C的影响并识别危险人群,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善睡眠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睡眠问题现状及其与血清TG/HDL-C的关联,旨在为改善睡眠质量及控制血脂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在北京市16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方式,睡眠时长及打鼾/窒息、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早醒、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四项检测。采用t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TG/HDL-C的关联。结果 13 240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79±15.47)岁,平均睡眠时长为(7.47±1.30)h/d,中位TG/HDL-C为0.99(0.84),6 490例(49.02%)30 d内存在睡眠问题。睡眠处于9 h/d者TG/HDL-C水平最低,中位数为0.95(0.82),不同睡眠时长的女性人群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P<0.01)。按是否存在睡眠问题进行分组,组间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乡、受教育程度、现在吸烟、30 d内饮酒、身体活动不足、高血压、糖尿病、BMI等协变量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TG/HDL-C升高的影响因素〔OR(95%CI)=1.05(1.01,1.08)〕;相比于无睡眠问题的人群,男性或18~44岁人群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高TG/HDL-C的影响因素〔OR男(95%CI)=1.05(1.01,1.09);OR18~44岁(95%CI)=1.06(1.01,1.10)〕。结论 北京市18~79岁成年人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打鼾/窒息/入睡困难、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可能影响血清TG/HDL-C,男性及45岁以下人群作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改善睡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5.
循经冥想训练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目的 探究循经冥想训练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在以循经冥想课题组的名义招募的某大学本科生中,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自愿接受循经冥想训练的60人。根据受试者性别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循冥组和静息组。其中循冥组30人进行4周循经冥想训练,在开始循经冥想训练前和循经冥想训练结束后填写SDS并进行E-prime情绪图片评价任务。静息组30人进行静息训练,其余与循经冥想组相同。比较两组前测、后测及前后测差值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前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组前测与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积极情绪图片评分低于前测、消极情绪图片评分高于前测(P<0.05)。两组前测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SDS评分低于静息组,SDS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高于静息组(P<0.05)。循冥组和静息组后测SDS评分均低于前测(P<0.05)。结论 循经冥想能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可能是由于其能够改变人的情绪认知评价和睡眠质量,使人变得平和。 相似文献
1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14-117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将我院ICU老年呼吸机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镇静深度,以多导睡眠检测仪记录睡眠脑电图。记录两组呼吸机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通过ICU模糊评估方法(CAM-ICU)评估两组患者在7 d内出现谵妄的病例数。使用PSQI和MMSE量表追踪患者3个月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状态。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的睡眠效率显著更高(P0.05)。7 d内谵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组患者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ICU期间发生呼吸抑制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但意外脱管和心血管事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3个月时的MMSE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但PSQI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短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92-9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康复干预对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化疗SCLC患者94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予以EP方案(足叶乙苷+顺铂)进行化疗。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饮食干预等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康复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观察两组干预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并比较干预前与干预4周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4周期间,干预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P0.05)。干预4周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不同程度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躯体、心理、社会和物质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认知行为康复干预用于SCLC化疗患者不仅可缓解或减轻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而且可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8.
背景 卒中后抑郁为卒中后常见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探究理情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及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的71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联合治疗组36例。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片(第1周25 mg/d,第2周起50 mg/d,连续4周),联合治疗组患者在药物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情行为疗法(30 min/次,3次/周,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程度、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SI、HAMD-17项评分低于药物对照组,MBI评分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ISI、HAMD-17项、HAMA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BI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改善情况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 结论 理情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较单独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失眠程度,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9.
FENG Wei Wei ZHANG Yue WANG Hui Shan PAN Xiao Ping JIN Xi XU Tao ZHANG To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22,35(3):225-233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sleep arrangements and soothing methods and to assess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leep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aged < 3 years in China.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019 from six provinces in China. A total of 1,195 caregivers of children aged 0–35 month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Data on sleep arrangements,soothing methods, and sleep problems(i.e., frequent night awakenings and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were assessed using the Brie...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睡眠行为(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提示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基因位点与IS风险的关联,以及睡眠-基因交互作用与IS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房山家系队列,在基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和基因型检测。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睡眠、基因与IS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48人,平均年龄(58.5±8.7)岁,其中IS患者有1 316人。相比于非患者,IS患者睡眠时长≥9 h、睡眠效率 < 80%及入睡时间早于22:00占比更高(P均 < 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下,未见睡眠时长与IS风险的线性关联(OR=1.04,95%CI:0.99~1.10,P=0.085)。睡眠效率与IS风险呈线性负相关(OR=0.18,95%CI:0.06~0.53,P=0.002);相比于睡眠效率≥80%,睡眠效率 < 80%的IS风险为其1.47倍(95%CI:1.03~2.10,P=0.033)。相较于在22:00—22:59入睡,入睡时间早于22:00的IS风险是其1.26倍(95%CI:1.04~1.52,P=0.017)。多因素模型发现ABO基因上rs579459位点与入睡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0),rs579459致病等位基因T个数为2时,相比于入睡时间22:00—22:59,早于22:00入睡者IS风险显著升高,为其1.56倍(95%CI:1.20~2.04,P=0.001),而致病等位基因个数为0或1时无显著关联。仅调整性别、年龄、家系的模型中,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致病等位基因T的个数对IS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33)。结论: 睡眠效率降低与IS风险增高有关,入睡时间早于22:00与较高的IS风险相关。入睡时间与ABO基因上rs579459和I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和IS风险可能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