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9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31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43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346篇
内科学   349篇
皮肤病学   185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1250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878篇
  1篇
中国医学   2346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桃仁红花煎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经典方剂“桃仁红花煎”对无症状性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ShimadiuCL-72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使用Griess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使用邻苯三酚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用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C、TG、LDL、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poA、HDL、NO水平,及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APoB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给予洛伐它丁治疗后,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ApoA、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MDA、NO、ApoB含量及SOD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活血化淤理气通络中药可以降低血脂,并有可能防治高脂血症对血管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42.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经史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藿香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含藿香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本草考证分析可知,历代本草多以“藿香”为正名,所用主流基原均为Pogostemon cablin,为区别于明代以来我国民间习用的同科另一种植物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及推崇道地产区而有“广藿香”之名;广藿香原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早期因作香料经广东等地传入我国,宋代以来便已在我国南方引种成功;药用部位多为其干燥地上部分,亦有将其叶、梗分开单独使用;历代推崇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现广东广州、肇庆、湛江和海南省多有栽培,以石牌所产最为知名;广藿香主要为扦插繁殖,二月生苗,六月采收;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闷晒法,放置阳光下反复闷晒至有芳香气味、颜色转黄;炮制方法多以净选后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养胃汤中所用藿香以P. cablin为基原,取叶片生品入药,而藿朴夏苓汤则建议选择土藿香A. rugosa除去根及老茎的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研究细辛的相关文献,对影响细辛毒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为经典名方中细辛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式,搜集细辛的古今相关文献,分析细辛毒性与药物基原、用药部位、炮制方式、药物剂型、方药配伍、服药方法及患者体质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经典名方的研发过程中,细辛在当归四逆汤、厚朴麻黄汤中的用量分别为9、6 g,煎煮时间应>120 min;细辛在辛夷散、三痹汤、大秦艽汤、清上蠲痛汤种的单次用量分别为0.8、1.2、0.9、1.1 g;当归四逆汤、厚朴麻黄汤、清上蠲痛汤等应选用辽细辛的根茎,辛夷散可选择汉城细辛的根茎。在药物的炮制上,当归四逆汤、厚朴麻黄汤、三痹汤、大秦艽汤四方中的细辛可选用酒制;辛夷散、清上蠲痛汤中的细辛可选用炒制;另外,细辛的毒性与药物的配伍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梳理有关细辛毒性的文献资料,得出了影响细辛毒性的关键信息,探析了细辛毒性的有效避减方式,为包含细辛的经典名方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海风藤药材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加工进行考证,以期为含海风藤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表明,海风藤入药最早以“南藤”为正名收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并有“丁公藤”“石南藤”等异名;而“海风藤”一名应出现于明代;宋代之前海风藤药材来源可能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石南藤Piper wallichii的藤茎,宋代后使用品种则多为胡椒属风藤P. kadsura、山蒟P. hancei等植物,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海风藤药材基原仅风藤P. kadsura一种,结合基原考证、市场调查及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基原除风藤P. kadsura外,可增加山蒟P. hancei;由于气候变化及胡椒属植物喜热的习性特点,历代海风藤药材所著录的产地呈现由秦岭一带逐渐向南迁移至南方盛产胡椒属植物的地区,明代以来则推崇福建省泉州地区;采收期为农历七月至八月,采取地上部分,除去须根、细茎及叶,晒干;历代关于海风藤药材的炮制记载较少,多为生品入药,故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药材未注明特殊炮制要求的采用生品即可。  相似文献   
45.
目的:基于药症相应,探讨历代本草治窍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涉及本草著作76部,涵盖汉至明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存世的本草著作,收集整理其治窍的本草信息,依照《中药学》(第十一版)及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以治窍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93味治窍本草。在治窍本草性味归经上,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性、平性等;药味以辛味为主,其次为苦味、甘味等;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胃经、心经、肝经、脾经、肾经等。在以治窍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邪袭扰、浊阻气滞、水湿停滞、血瘀络阻、火热毒损、正虚寒凝六类病机要素。结论:治窍辨治用药以祛风散邪药、化浊行滞药、利水渗湿药、活血通络药、清热泻火药、补虚散寒药为主,且互相联合运用;祛邪通利、补虚泻实为治窍辨治主要特点,符合窍失空灵、邪阻正虚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46.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石决明药材进行系统本草考证,涉及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含石决明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皆以石决明为正名,亦有以其功效、性状及近音字而命名的“千里光”“九孔螺”“珍珠母”等异名。唐代以前石决明药材动物基原因形态描述过于简练,仅能考订为鲍科鲍属动物;宋元明清时期主流基原为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与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民国时期开始将鲍属多种动物作为石决明基原使用,品种繁杂并延续至今。古今我国国内主要产区为海南、广东及山东地区,国外产地主要为日本及越南。古籍中对石决明品质评价大致以呼水孔的开孔数量为准,以七孔和九孔的鲍壳为佳;近现代则以性状个大整齐、无破碎、内外洁净并有光彩、壳厚者为佳。基于考证结果,结合石决明散的记载年代,建议开发该经典名方时石决明药材使用杂色鲍H. diversicolor或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的贝壳,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47.
当归补血汤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补气生血经典名方,已被收录于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及现代文献,并结合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的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制法与煎服法、功效与应用进行考证分析。共收集相关古籍文献信息604条,其中涉及中医古籍186部,其中40部(金元5部,明19部,清16部)中医古籍详细记载了组成、炮制、剂量等内容。有关当归补血汤组成,主要为当归和黄芪;根据古今剂量折算,黄芪37.3~38.1 g,当归7.5~7.6 g;黄芪宜采用蜜炙,当归为酒当归;加入水600 mL,煎至300 mL,饭前温服。该方古籍主要记载功效为血虚发热,证见肌热、燥热,烦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补气生血名方。现代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常用于治疗各种贫血、糖尿病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上述研究结果为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中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但部分中药在临床的长期应用过程中,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肝损伤属于其中之一。肝损伤也是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作为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检查项目,已成为众多上市药物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随着对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增加,关于中药肝损伤研究日益增多,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中药或者中药成分的肝脏损伤研究。为了提高中药的安全性,该文总结了部分致肝损伤中药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降低中药肝损伤的措施,包括减少给药剂量和疗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药物剂型,药物配伍和炮制等方法;此外该文还总结了防治各种诱导物诱发肝损伤的单体中药、中药复方和中药成分及防治肝损伤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结合现代致肝损伤中药的减毒研究,提出明确致肝损伤中药的安全剂量和“毒-效”界限,明确减毒措施的减毒机制及确定致肝损伤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为致肝损伤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结合中药防治肝损伤的研究,提出加强中药防治肝损伤的临床研究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局部到整体”来阐释中药复方防治肝损伤的科学内涵,进而为临床防治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杜仲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产地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及考证,以期为含杜仲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均以杜仲为正名,基原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干燥树皮,古今一致;杜仲最早的产地为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一带,自明代以来产地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且推崇四川、陕西、重庆、贵州、湖北等地为杜仲的道地产区;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皮厚、块大、粗皮刮净、断面多丝、内表面色暗紫为佳;杜仲的古代炮制加工方法主要有去粗皮切制生用和加酥蜜、姜汁、盐水、酒等辅料炮制,近现代以来炮制方法日趋简化,沿用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后切制生用、盐炙,建议挖掘不同杜仲炮制品的现代科学内涵,通过标准恢复传统主流炮制方法。基于宋代陈自明的三痹汤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的要求,根据考证结果,建议使用姜杜仲,即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炒法,以姜汁为辅料进行炮制后入药。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熏眼与按摩治疗干眼症的持续护理改进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中药熏眼与睑板腺按摩治疗的干眼症患者1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改进对策。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干眼症的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90.80%(P<0.05)。研究组复发率3.06%低于对照组12.24%(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8.98%高于对照组90.82%(P<0.05)。结论持续护理改进对策能够保证熏眼与按摩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抑制疾病复发,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