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通过研究叶天士对《伤寒论》黄芩汤方证的拓展运用,以管窥叶天士对《伤寒论》的认识与证治发挥。方法采用自行研发的"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黄芩汤的运用从症状、病机、方药等方面,采用频次计数法挖掘整理。结果符合检索要求的医案71例,涉及症状90种,主要为纳呆、痢、疟、泄泻、呕吐、腹痛等;病机出现总频次为114次,主要为热内结、少阳胆热、肝胆相火、火郁胆胃胸脘等;与黄芩、芍药配伍的药物115种,主要为黄连、人参、干姜、枳实、半夏、陈皮等。结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黄芩汤治疗病机为少阳气分里热的痢疾、泄泻、疟疾等病证。为《伤寒论》中以胆火上炎、里热为甚的少阳病证的治疗指明以清泄里热为主,兼以顾护阴液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92.
93.
94.
冯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7):14-16
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药炮制有纯净、粉碎、切制、火制以及蒸、发芽、酒浸、烊化等多种方法,目的在于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便于煎煮,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溶出或便于临床使用;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改变药物性能,增强和发挥药物的疗效等几方面。对后世中医药研究奠定了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论述的五郁及其治疗原则是郁邪致病辨治学说的起源。历代中医学家对此学说予以阐述并有所发展。依据郁邪致病的特点仅就伤寒六经病本证因郁而发并从郁论治的体系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
张仲景慎药防弊学术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张仲景在遣方用药,炮制煎煮,服法,救误等环节中的慎药防弊学术思想作了初步探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病用药的严谨态度,对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无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7.
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很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至今天,依法使用,仍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成为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方剂。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方剂时,也应注意到古今生活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体禀赋、饮食、居住、病因等均有不同。故曾有不少医家提出古方宜古不宜今而创制新方,并提出运用前人的方剂时,不可固执不变。因此,在临床上我们运用前人的方剂如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复元活血汤等经方时,既要学习与掌握前人关于方剂的法度规矩、严谨的组方理论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又要注意运用中医理论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而灵活变通,才能方证合宜,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析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特点。[方法]以归纳总结古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方法,对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源流、代表方剂、启示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起源于张仲景,传承发展于葛洪、释僧深、谢士泰、孙思邈等,有补肾治虚之功。《深师方》乐令黄芪汤可疗虚劳里急,《删繁方》肾沥汤可疗骨极虚寒。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丰富了《黄帝内经》中“调以甘药”的理论内涵,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劳者温之”的治疗法则,扩大了《伤寒论》中“可与不可”的选择范围。所举验案辨证属骨痹病和腹痛病,以乐令黄芪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可补肾益精血以疗虚损,可复营卫之气而济百病,对临床复杂性虚损病证的辨治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包含的护理学思想是仲景学说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如细致入微观察病情、遵循法度辨证施护、注重饮食调护掌握宜忌以及病后调养防病来复等内容。通过应用仲景护理学思想指导蛇串疮的护理,进一步印证和凸显了仲景护理学思想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产后痹是一种产后妇女高发的慢性难治性病,属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系统全面论证痹证的病因、证候、分类和治则,没有方药。基于《黄帝内经》"致痹"理论,探讨产后痹的病因病机,挖掘出古医籍中行之有效的经方。研究发现桂枝汤可通过调和营卫气血,达到除痹止痛之功,是治疗产后痹的有效经方,具体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因此,重视《黄帝内经》理论的深入挖掘和探讨,扩大经方的治疗范围,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