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3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210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30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544篇
口腔科学   336篇
临床医学   1697篇
内科学   838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520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72篇
综合类   213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14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645篇
  108篇
中国医学   386篇
肿瘤学   12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109篇
  1983年   96篇
  1982年   101篇
  1981年   112篇
  1980年   85篇
  1979年   93篇
  1978年   90篇
  1977年   56篇
  1976年   62篇
  1975年   68篇
  1974年   57篇
  1973年   5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21.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文英 《药学教育》2005,21(1):39-41
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培养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注重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与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 ,并力求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科学、合理的安排 ,最终培养学生在我国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到创制新药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中 ,具备为提高药品质量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2.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金荣 《药学教育》2005,21(1):42-44
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从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形成研究性的教学氛围及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探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3.
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科研活动进行了探索,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科研活动方式及其在科研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相关的激励措施,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4.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临床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开展基本技能的必要性的进行了思考.结合自身通过遴选临床教学主讲老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多功能临床模拟实验室;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等方式,开展了临床技能优化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5.
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凌云  李强 《中医教育》2005,24(6):60-62
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需要.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因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更加要求在其社会实践中要有所针对地加强、侧重某些方面或环节的重要攻关,从而使社会实践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更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6.
AIM: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bility of 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GCIPL) thickness obtained by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in discriminating non-highly myopic eyes with preperimetric glaucoma (PPG) from highly myopic healthy eyes. METHODS: A total of 254 eyes, including 76 normal controls (NC), 116 eyes with high myopia (HM) and 62 non-highly myopic eyes with PPG were enrolled. The diagnostic ability of OCT parameters was accessed by the 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UROC) curve in two distinguishing groups: PPG eyes with non-glaucomatous eyes including NC and HM (Group 1), and PPG eyes with HM eyes (Group 2). Differences in diagnostic performance between GCIPL and RNF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minimum (AUROC curve of 0.782), inferotemporal (0.758) and inferior (0.705) GCIPL thickness were the top three GCIPL parameters in discriminating PPG from non-glaucomatous eyes, all of which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ower diagnostic ability than average RNFL thickness (0.847). In discriminating PPG from HM, the best GCIPL parameter was minimum (0.689),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ower in diagnostic ability than average RNFL thickness (0.789) and three other RNFL thickness parameters of temporal and inferotemporal clock-hour sectors. CONCLUSION: The minimum GCIPL thickness is the best GCIPL parameter to detect non-highly myopic PPG from highly myopic eyes, whose diagnostic ability is inferior to that of average RNFL thickness and RNFL thickness of several temporal and inferotemporal clock-hour sectors. The average RNFL thickness is recommended for discriminating PPG from highly myopic healthy eyes in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强度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强度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其中A组每天训练1次,B组每天训练2次,C组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5天,共训练3个月。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躯干控制能力,采用步行功能评级(FAC)评定平衡步行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患者上述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且在1~3个月期间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在1个月期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1个月后C组较B组,B组较A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强化躯干核心肌力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早期接触临床对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及强化职业认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校2014级儿科专业五年制学生,其中在大二结束的暑假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学生为实验组(78名),未参加的学生为对照组(81名)。在活动结束后,对参加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该年级学生小儿外科学理论课成绩及临床实习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过90%的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满意,认为该活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强化职业认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沟通技能、促进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同时,后期追踪分析发现,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实验组学生临床工作熟练度、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强化职业认知,为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9.
为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不断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门诊管理者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微信公众号建设为突破口,主动宣传国家医改新政策,落实分级诊疗,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线上服务模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信息化便民服务,有效缓解了门诊"三长一短"的现象,实现了患者有序就医,患者满意度提高。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就医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医联体项目化建设是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医联体管理模式。介绍了南京市某区开展的医联体项目化建设的经验,包括实施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分工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3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并对医联体项目化建设的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了4条优化建议,即加强顶层设计、平衡动力机制、强化人才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