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626篇 |
免费 | 8039篇 |
国内免费 | 96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04篇 |
儿科学 | 2849篇 |
妇产科学 | 1541篇 |
基础医学 | 15500篇 |
口腔科学 | 1992篇 |
临床医学 | 17501篇 |
内科学 | 17520篇 |
皮肤病学 | 1493篇 |
神经病学 | 3763篇 |
特种医学 | 30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70篇 |
外科学 | 7671篇 |
综合类 | 39252篇 |
预防医学 | 11576篇 |
眼科学 | 1289篇 |
药学 | 10655篇 |
179篇 | |
中国医学 | 4212篇 |
肿瘤学 | 116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3篇 |
2023年 | 3676篇 |
2022年 | 4326篇 |
2021年 | 5181篇 |
2020年 | 3465篇 |
2019年 | 3342篇 |
2018年 | 1943篇 |
2017年 | 2673篇 |
2016年 | 3196篇 |
2015年 | 3451篇 |
2014年 | 4949篇 |
2013年 | 5158篇 |
2012年 | 7094篇 |
2011年 | 8153篇 |
2010年 | 7774篇 |
2009年 | 8017篇 |
2008年 | 8906篇 |
2007年 | 8408篇 |
2006年 | 8397篇 |
2005年 | 8721篇 |
2004年 | 7790篇 |
2003年 | 7079篇 |
2002年 | 5970篇 |
2001年 | 5273篇 |
2000年 | 4319篇 |
1999年 | 3605篇 |
1998年 | 3038篇 |
1997年 | 2377篇 |
1996年 | 1802篇 |
1995年 | 1435篇 |
1994年 | 952篇 |
1993年 | 502篇 |
1992年 | 401篇 |
1991年 | 298篇 |
1990年 | 286篇 |
1989年 | 260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喉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中的表达及其与之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84例原发性喉鳞癌 (primary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 ,PLSCC)、2 7例喉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 (laryngealprecancerouslesion ,LPL)、10例声带息肉(vocalcordpolyp ,VCP)和 10例正常喉黏膜 (normallaryngealtissues ,NLT)石蜡标本组织细胞中KAI1mRNA的表达。结果 NLT、VCP、LPL和PLSCC 4种组织中KAI1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 ( x±s)分别为 (136 2 0 6 8± 36 6 75 5 )、(1336 74 5± 4 2 85 8 5 )、(90 36 8 8± 2 5 70 1 9)和 (6 7880 6± 2 8189 5 ) ,其中NLT组和VC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t=0 14 2 ,P >0 0 5 ) ,NLT组和LPL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4 2 81,P <0 0 1) ;PLSCC组中KAI1表达普遍下调 ,且病理分化G1 2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G3组 ;T1 2病变组高于T3 4组 ;颈淋巴结NO组高于N1及N1以上组 ;临床Ⅰ Ⅱ期组高于临床Ⅲ Ⅳ期组 (P值均 <0 0 1)。KAI1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 (P >0 0 5 )。结论 KAI1低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可望作为喉鳞癌早期诊断、评估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潜能及患者病程发展阶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2.
63.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6,21(3):106-107
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免疫防龋实验研究;附着状态对口腔白色念珠菌ALS基因mRNA的影响;第一恒磨牙窝沟菌群组成;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致龋相关基因,DNA片段的批量克隆与高通量筛选;外源性糖对变形链球菌活性氧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约90%~95%CML患者具有费城染色体(Pniladelphia.Pn)。其分子基础是9号染色体上的o-abl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上形成新的基因嵌合体-bcr/abl融合基因,即t(9;22)(q34;q11)。 相似文献
65.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23(6):341-343
20062962 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赵雷(上海交大基础医学院),王莉,姜叙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9).-1015~1018在SD大鼠背部皮肤制作深达皮肤全层的正方形创面,实验组大鼠创面上覆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照组分别在大鼠创面上覆整合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膜、空白生物膜和仅覆切口膜。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术后3,7,14,29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在各时相实验组中新生的毛细血管数以及血管… 相似文献
66.
67.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12):1281
对大脑神经元进行着色并非新鲜事,科学家早已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神经元中进行表达。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每次最多只能转移两种荧光蛋白基因,着色种类只有两种,但要详尽描绘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结构,两种颜色远远不够.需要开发新方法。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新策略,利用多种不同颜色对神经元进行遗传标记,以提高突触回路的视觉辨析率。 相似文献
68.
69.
70.
葡萄球菌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共有葡萄球菌32个种,15个亚种,引起人类疾病的重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头状葡萄球菌(S.capitis),人型葡萄球菌(S.hominis)和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各种侵袭性酶类(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