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眼科学   144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Background  Macular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is one of the most vision-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of myopia, which can lead to severe vision lo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myopic CNV. Methods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consecutive, intervention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subfoveal or juxtafoveal CNV secondary to pathologic myopia (PM) treated with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 in the Jules Gonin University Eye Hospital from June 2006 to February 2008.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n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 were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monthly for all patients. Indications for retreatment were loss in BCVA associated either with persistent leakage from CNV shown on FA, and/or evidence of CNV activity on OCT.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14 eyes of 14 patients. The mean 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ve error was −12.5 (range, −8.0 D to −16.0 D). Mean time of follow-up was 8.4 months (range from 3 to 16 months, SD: 3). The mean number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s administered for each patient was 2.36 (SD 1.5). The mean initial visual acuity (VA) was 0.19 decimal equivalent (logMAR: 0.71, SD: 0.3).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o a mean VA of 0.48 decimal equivalent (log-MAR:0.32, SD: 0.25) was demonstrated at the final follow-up. VA improved by a mean of 3.86 (SD 2.74) lines. Nine patients (64%) demonstrated a gain of 3 or more lines. Mean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 measured with OCT was 304 μm (SD: 39) at the baseline, and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t the final follow-up to 153 μm (SD: 23). Average CMT reduction was 170 μm (SD: 57). No injection complications or drug-related side effects were not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s  In this small series of eyes with limited follow-up,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 wa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NV secondary to PM, resulting in functional and anatomic improvements. Financial Support: None  相似文献   
83.
彭梦颖  周琼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1):1851-1855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01于我院确诊为PM-CNV并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患者42例43眼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为A组(3+PRN,22例22眼)和B组(1+PRN,20例21眼)。随访12mo,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初始治疗后再治疗率和复发率情况,分析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1、3、6、12mo,两组患者BCVA(LogMAR)、CMT和CNV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2mo, A组和B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分别为3(3,4)、2(1,3)次(P<0.001);初始治疗后再注药次数分别为0(0,1)、1(0,2)次(P=0.061);两组患者再治疗率(32%vs 57%)、复发率(14%vs 29%)均无差异(P=0.095、0.281)。此外,1+PRN给药方案、女性、基线CMT&...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Ahmed引流阀(AGV)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8至我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AGV植入术治疗的NVG闭角型青光眼期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柏西普组18眼,雷珠单抗组15眼。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新生血管消退及复发、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两组玻璃体腔首次注药术前与注药术后1wk眼压、BCVA均无差异(P>0.05);AGV植入术后1wk, 1、3、6mo眼压、BCVA与玻璃体腔首次注药术前均有差异(P<0.01),但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眼压、BCVA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阿柏西普组平均注药次数(1.61±0.98次)与雷珠单抗组(1.80±0.86次)无差异(P>0.05),且两组间新生血管复发率、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疗效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AGV植入术是治疗NVG的有效方法,二者临...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RVO-ME)的效果,分析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1/2019-06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RVO-ME患者106例106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0.05mL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患眼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根据治疗3mo后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因素。结果:治疗后1d, 1wk, 1、3mo时的患眼BCVA(LogMAR)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均P<0.05),治疗前后患眼平均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眼压升高、晶状体混浊、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区毛细血管无灌注、黄斑中心凹区外界膜不完整、内丛状层结构不完整是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ME能有效减轻患眼ME,改善视力,治疗后眼压正常,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可重复进行、对组织损伤小、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黄斑中心...  相似文献   
86.
背景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其主要术后并发症为眼内再出血.雷珠单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其与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疗法是否能够降低PDR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PDR患者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及其是否可防止术后再出血.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诊断为Ⅴ~Ⅵ期PDR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患者60例66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药物联合手术组,单纯手术组49例34眼,接受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药物联合手术组25例32眼,先行0.05 ml(0.5 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于注射后1周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和比较2个组术眼的视力;观察和比较2个组术后1d、3~7d和术后1个月术眼眼底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药物联合手术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和百分数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73,P=0.412;Z=0.113,P=0.737;Z=1.755,P=0.185;Z=2.474,P=0.116);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d和3~7d眼内再出血者分别为1眼,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9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个月无眼内再出血者,而单纯手术组为4眼. 结论 PDR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前1周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可有效降低术后眼内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背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重要手段,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辅助VRS治疗PDR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不同抗VEGF药物对VRS辅助作用的差异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严重PDR患眼行VRS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2种不同抗VEGF药物对VRS辅助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并确诊为严重PDR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患者96例9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VRS术前3d是否注射抗VEGF药物将患者分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组31例32眼、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组30例31眼和单纯VRS治疗组35例35眼,3个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观察并记录3个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时间、术中电凝使用、严重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情况.手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随访(3.51±0.59)个月,对比分析3个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IVC治疗组、术前IVR治疗组和单纯VRS治疗组患眼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4.84±11.03)、(83.45±14.24)、(104.57±13.42) min,术前IVC治疗组、术前IVR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单纯VRS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2、6.604,均P<0.01).术前IVC治疗组和术前IVR治疗组患眼术中电凝使用率分别为31.25%和29.03%,均显著低于单纯VRS治疗组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58,P=0.018;x2 =6.359,P=0.012).术前IVC治疗组、术前IVR治疗组和单纯VRS治疗组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63%、12.90%和42.86%,术前IVC治疗组和术前IVR治疗组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较单纯VRS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20,P=0.015;x2=7.195,P=0.007).术前IVC治疗组和术前IVR治疗组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一过性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患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077,P=0.020;F时间=100.937,P=0.000).术前IVC治疗组、术前IVR治疗组和单纯VRS治疗组患眼术后3个月BCVA分别为0.80±0.37、0.82±0.32和1.03±0.52,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IVC治疗组和术前IVR治疗组术后平均BCVA均较单纯VRS治疗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严重PDR患眼VRS前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缩短平均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电凝使用率,并提高患眼BCVA.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对VRS治疗严重PDR的辅助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ICNV患者90例(90眼),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雷珠单抗组及康柏西普组,每组患者各45例(45眼)。康柏西普组患者采取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进行治疗,雷珠单抗组采取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康柏西普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0.34±0.10、0.60±0.25、0.80±0.20和(374.10±1.18)μm、(289.02±1.30)μm、(215.06±1.20)μm;雷珠单抗组分别为0.33±0.11、0.57±0.24、0.78±0.23和(373.55±1.15)μm、(288.97±1.23)μm、(215.11±1.17)μm。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不同时间后,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与雷珠单抗组相差均不大(均为P>0.05)。治疗结束后康柏西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雷珠单抗组为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ICNV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觉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湿性AMD 135例(共135只眼).均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视觉功能、血清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a波振幅、b波振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越明显(P<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均较治疗前下降,内皮抑素(E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ES/VEGF、ES/PDG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化越明显(P<0.05).本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0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方法 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4例(46眼),应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黄斑水肿无改善或持续加重,应用Ranibizumab 0.5 mg(0.05 mL)玻璃体内注射,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眼底、视力及OCT检查决定是否再次注射.结果 所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无局部和全身并发症.每眼注射次数为1~4次,平均2.39次,重复注射时间为注射后1.0~1.5个月.46眼注射后12个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44眼,2眼保持不变,注射后7d、1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提高2.32个、3.47个、5.34个和6.25个字母.OCT检查结果显示注射Ranibizumab后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首次注射后7d、1个月、6个月、12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值分别为(425±38) μm、(372±41) μm、(294±32) μm和(276±25) μm,与注射前(647±42) 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明显促进黄斑水肿吸收,提高视力,OCT检查可作为评价是否需要再次注射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