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7篇
  免费   2086篇
  国内免费   460篇
耳鼻咽喉   703篇
儿科学   1110篇
妇产科学   404篇
基础医学   2263篇
口腔科学   367篇
临床医学   4246篇
内科学   7252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2428篇
外科学   5436篇
综合类   5914篇
预防医学   1887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517篇
  23篇
中国医学   657篇
肿瘤学   290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1025篇
  2021年   1143篇
  2020年   994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831篇
  2017年   848篇
  2016年   998篇
  2015年   1053篇
  2014年   2269篇
  2013年   2137篇
  2012年   2261篇
  2011年   2406篇
  2010年   2015篇
  2009年   2022篇
  2008年   1990篇
  2007年   2119篇
  2006年   1956篇
  2005年   1715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1164篇
  2002年   907篇
  2001年   976篇
  2000年   783篇
  1999年   681篇
  1998年   523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09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95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23篇
  197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实施归口管理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纪祥  吴莹 《安徽医学》2003,24(5):27-29
目的 探讨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对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对 1994年至2 0 0 0年 2 0个参加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县的项目报表和年转归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项目县实施了结核病归口管理 ,涂阳病人的发现率、治愈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的非项目县。结论 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是提高肺结核病人特别是具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岁。其中 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 (或 )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2例 ,行膀胱全切术 4例。 5例患者接受 2~ 6疗程化疗。 结果  6例患者随访 12~ 6 0个月 ,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 2 8个月。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 0 .4 4 % ,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 ,预后差 ,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3.
摘要:目的 探讨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 8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以1.0,2.0,3.0,4.0,5.0 mmol/L的P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CT 8细胞,分别于24,48,72h后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随着PA浓度的增加(1~5 mmol/L)或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24~72h),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PA1~5mmol/L作用24h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1%-24.3%,48h为16.7%-72.3%,72h为30.2%-93.4%。PA作用细胞72h后,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S期比例相对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PA在诱导分化结直肠癌HCT 8细胞过程中,可诱导G1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4.
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病程中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 VCF)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本组25例高危深静脉血栓一肺栓塞患者,对其中24例置放5种构型的永久型或临时型下腔静脉滤器(IVCF)26枚的临床疗效、影响病程与预后因素及病生理改变,复习文献分析讨论。结果:DVT有可能脱落导致PE或致死性肺栓塞;置放IVCF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改变预后。结论:严格按适应证植入IVCF,对DVT—PE的早期治疗和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有重要意义,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当归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形态学及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当归对博莱霉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肺形态学及胶原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当归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次日当归组每日腹腔内注射当归注射液 15 0mg/kg,于第 7及第 2 8天每组分别处死 6只大鼠 ,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及血清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当归能明显减轻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 ,与模型组比较 ,当归组血清Ⅰ型胶原含量于第 7、 2 8天明显降低 (P均 <0 0 5 )。结论 当归能减慢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 ml,延迟15~20 s和25~30 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PET和CT检查的成本效益比,寻找更低成本效益比的检查.方法采用决策分析法,对国内现有NSCLC患者PET及CT诊断效率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正确检出费用、正确分期费用和正确治疗费用.结果①就检出率而言,CT的成本效益比更低;②就分期准确性而言,CT的成本效益比仍较PET低;③就诊疗费用的成本效益比而言,PET较CT为低;④PET与CT相比,其优势在于诊断Ⅰ期的患者.结论CT适合NSCLC的筛选,而PET适用于临床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8.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APF)所致大量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并发高流量APF和大量腹腔积液的肝癌患者9例,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瘘动脉,消除或减少APF,用碘化油尽量栓塞肝癌病灶。结果:APF消失7例,少量残留2例;门静脉血流方向全部由逆肝转为向肝;肝癌病灶内碘化油沉积良好6例;术后2周内腹腔积液完全消失5例,少量残余4例;2周后肝功复查,5例肝功能原有明显损害者全部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原有腹胀、腹痛、厌食、乏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对肝癌并高流量APF所致腹腔积液,动脉栓塞治疗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0.
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的肺保护性策略。方法通过25例呼吸衰竭中12例肺内源性和13例肺外源性机械通气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两组呼吸力学差异时对通气模式选择、参数设置和调节的影响,以及肺保护的实施方法。结果在两组APACHE-Ⅱ评分、平均年龄和Vt设置无差异的条件(P>005)下,肺内源性组PEEP/CPAP、PSV、f的需设值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P<001)。肺内源性组Pplat、PIP、Raw的监测结果大于肺外源性组,而Crs小于肺外源性组(P<001)。肺内源性组417%和肺外源性组154%因MOF而死亡(APACHE-Ⅱ评分均>20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实施肺保护的方法不同。前者应首选压力预置通气模式,后者可首选容量预置通气模式。以设置中、小Vt为原则,按个体化的通气需求而设置f和加用恰当的PSV、CPAP/PEEP对减少VILI、病死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