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18篇 |
免费 | 2178篇 |
国内免费 | 7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5篇 |
儿科学 | 1408篇 |
妇产科学 | 641篇 |
基础医学 | 3017篇 |
口腔科学 | 64篇 |
临床医学 | 5875篇 |
内科学 | 11869篇 |
皮肤病学 | 87篇 |
神经病学 | 1101篇 |
特种医学 | 2733篇 |
外科学 | 4146篇 |
综合类 | 8491篇 |
预防医学 | 4074篇 |
眼科学 | 62篇 |
药学 | 4393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1367篇 |
肿瘤学 | 7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453篇 |
2022年 | 1280篇 |
2021年 | 1502篇 |
2020年 | 1297篇 |
2019年 | 1076篇 |
2018年 | 1092篇 |
2017年 | 1129篇 |
2016年 | 1246篇 |
2015年 | 1389篇 |
2014年 | 3473篇 |
2013年 | 3387篇 |
2012年 | 3104篇 |
2011年 | 3229篇 |
2010年 | 2758篇 |
2009年 | 2534篇 |
2008年 | 2576篇 |
2007年 | 2688篇 |
2006年 | 2381篇 |
2005年 | 2020篇 |
2004年 | 1530篇 |
2003年 | 1321篇 |
2002年 | 1082篇 |
2001年 | 1070篇 |
2000年 | 880篇 |
1999年 | 771篇 |
1998年 | 575篇 |
1997年 | 497篇 |
1996年 | 372篇 |
1995年 | 437篇 |
1994年 | 382篇 |
1993年 | 299篇 |
1992年 | 276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220篇 |
1989年 | 180篇 |
1988年 | 194篇 |
1987年 | 151篇 |
1986年 | 111篇 |
1985年 | 154篇 |
1984年 | 125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125篇 |
1981年 | 88篇 |
1980年 | 74篇 |
1979年 | 80篇 |
1978年 | 65篇 |
1977年 | 66篇 |
1976年 | 53篇 |
1975年 | 3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性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器质性肺动脉高压(简称肺高压)的诊断标准。方法37例经手术治疗后早期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的患儿作为动力性肺高压组;7例经手术治疗后仍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6例临床诊断为器质性肺高压而未予手术的共13例患儿作为器质性肺高压组,对比两组心导管检查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肺血管阻力、肺小动脉楔压、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Qp/Qs)及降主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如按年龄大于2岁、肺动脉阻力>72kPa·s-1·L-1(9Wood单位)、肺小动脉楔压≤1.6kPa(12mmHg)、Qp/Qs<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0.90作为临床诊断器质性肺高压的指标,则本组动力性肺高压组仅有5.4%的患儿符合上述指标3项或3项以上,而器质性肺高压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指标3项或3项以上。结论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存在上述5项指标中3项或3项以上,高度提示患儿存在器质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12.
L-精氨酸及L-硝基精氨酸对缺氧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成的前体物质)及L硝基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缺氧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分泌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斑点杂交、Northern杂交及放射免疫分析,对常氧、缺氧、缺氧加L精氨酸及缺氧加L硝基精氨酸组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进行了内皮素1的测定。结果缺氧能增加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内皮素1的分泌及基因表达,此作用能被L精氨酸所抑制。L硝基精氨酸能增加缺氧时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内皮素1分泌及基因表达。结论本实验间接提示,一氧化氮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的分泌及基因表达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3.
114.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及减少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BAE)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法 ,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8月 2 0例行BAE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和护理。结论 术前充分合理的准备、术中对化疗药物充分混匀、控制注射速度、术后正确拨管、动态观察局部血运等能有效预防BAE所致胸痛、出血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局部化疗药物副反应引起恶心呕吐 ,脊髓抑制等现象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可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瘦素及神经肽Y与血脂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2 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免分析法测量瘦素 (LE)及神经肽Y(NPY)浓度 ,并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 (CH)、甘油三脂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体重指数 (BMI)、血CH、TG、NPY及LE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HDL浓度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LE浓度与收缩压、舒张压、BMI、血CH、TG及NPY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血浆瘦素浓度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患机制之一 ,并通过神经肽Y的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血脂紊乱及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16.
小骨窗开颅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加用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 32例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在头颅CT片指导下行颞部直切口 ,小骨窗 2 0~ 3 0cm ,直视下吸除大部血肿 ,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止血。血肿腔放置硅胶管 ,手术后 3d引流管注入 1万U尿激酶 ,再引流陈旧溶解的血肿液 ,并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相比较。结果 32例中 ,18例完全恢复 ,半自理 8例 ,优良率 81 3% ,偏瘫 4例 ,无植物生存 ,死亡 2例 ,病死率 6 %。与前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较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加尿激酶血肿腔溶解血肿的结合 ,最佳化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同时避免了其缺点。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心动图劳损改变与高血压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31例有劳损的高血压患者与38例无劳损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劳损组在空腹血糖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超声心动图室间隔或左室后壁厚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心脑肾疾病史方面均比无劳损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有劳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无劳损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有劳损组总胆固醇水平和腰围与无劳损组相比虽较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心电图劳损改变与多种高血压预后因素相关,可做为高血压危险分层及高血压疗效评价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本文观察香菇多糖对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120例围化疗期发生肺部感染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随机分成加用香菇多糖针和不加香菇多糖针静脉滴注两组。每组各60例。结果:接受抗生素及香菇多糖联合治疗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临床症状、体征与X光胸部片改善时间大幅缩短。结论:香菇多糖对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2003-06-2005-02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集病例,以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A组),以肺动脉压正常和并发PH的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各30例为观察组(B组、C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硝酸还原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
血清L-Arg浓度对照组(A组)为(72.00±18.01)nmol/mL,肺动脉压正常的患儿(B组)为(30.74±8.97)nmol/mL,伴PH的患儿(C组)为(23.51±12.37)nmol/mL.血清NO浓度A组为(76.10±17.10)nmol/mL,B组(90.55±26.57)nmol/mL,C组(60.05±17.60)nmol/mL.血浆ET-1浓度A组(50.82±7.58)pg/mL,B组(64.90±16.28)pg/mL,C组(69.64±10.66)pg/mL.结论
血清NO浓度和血浆ET-1浓度及其之间的平衡关系共同影响PH的形成及其程度.血浆ET-1浓度的升高是肺动脉压升高的直接因素,血清NO浓度的降低是间接因素,而血清NO浓度降低是由血清L-Arg浓度的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发生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比分析糖尿病人在不同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程5年上下、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情况下,发生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发生率。结果合并高血压时发生率为64.5%,合并高脂血症时发生率为56.3%,同时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时发生率为66.7%(且呈广泛ST-T改变),病程>5年的发生率为49.3%,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高血脂及病程<5年者,均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同时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及病程>5年的发生心肌缺血性ST-T改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糖尿病如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应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尽早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